分享

闲言碎语聊中医系列(二):辨寒热,治外感:常用中成药的使用

 愿我平凡 2023-02-01 发布于安徽

做出的承诺,就要兑现。前面,我在群里转了个感冒的厨房食疗图谱。很多人很喜欢,都收藏了。接下来,我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介绍一下常用中成药对付感冒等外感病的基本思路。

庚子新年,国内新冠肺炎,美国大量的流感,冬春气候反常,冬天该冷不冷,春天该暖反寒。这两天我们这儿在下雪。中医说天人合一,通俗说就是说人体要跟气候变化相协调,如果身体跟不上气候变化,就容易得病。希望下面的简要的知识,能对大家有用。有些感冒和流感等外感可以避免,可以不加重,可以不去医院。

首先,这里的感冒只是个方便的说法,它可以是西医范畴的感冒,流感甚至肺炎等外感病的统称。因为这些都是西医的病名,而中医的产生比西医早了上千年,所以中医根本就不按西医的病名来治病。中医是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

《内经》云: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是对人体生命状态的高度概括,由几个主要参数来规范:寒热,表里,虚实。但一般人辨不清这么多参数,我这里只把寒热挑出来讲,因为寒热是外感病中最重要的阴阳指标。辩证相对容易一些。辨清了寒热,方向对了,就有至少50%的疗效。

外感分寒热。

首先,这个寒热是身体的感觉,是病人感到冷还是感到热,不是体温计测量的体温。比如,高烧39度,浑身感到冷,那就是寒性感冒。或者,不发烧,但感到身体热,那就是热性外感。

辨寒热:

1. 热性外感

症状为:感到热、微恶风寒、头胀痛、咽喉红肿疼痛、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这里列的症状比较多,有时候太多,反倒容易混淆。只要记住:以感到热为主或不感到明显的冷,再有嗓子/鼻子干,疼,红肿等,就可断定为风热。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外感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2. 寒性外感

症状为:恶寒重、恶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主要症状:以感到冷为主,或不感到明显的热,头身疼痛。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注意是微微出汗,就是身上摸着潮乎乎的就行。不能大汗淋漓(大汗淋漓,容易伤正气,反倒降低抵抗力,导致二次外感)。

3. 寒热夹杂

单纯的风寒或风热相对好辩证,但实际临床更多的是寒热夹杂型,就是同时有寒热的症状,比如发烧,怕冷,还有嗓子疼,等。这时候最好是用葛根汤。如果葛根汤不好买,就把上面的寒药和热药一起吃,比如,感冒清热颗粒和银翘解毒丸一起吃。

4. 寒热往来; 

这个和寒热夹杂不一样,是有规律地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同时伴有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就是胃口不好等症状,这时候用小柴胡汤。

5. 另外,女子在月经期得外感,如果不能辩证,可以用小柴胡汤。

现在讲用药的时机和药量问题:

要想这些药有效的关键是:辨清寒热,及早用药。身体要敏感,症状刚一出现,就用对药,往往一两幅药就解决问题了。但现在大多数人都很麻木。

比如,感冒初起时,一般都有浑身乏力,甚至疼痛,脊背或手脚或全身发凉,颈项拘谨不柔和,流清鼻涕等症状,这时候尽快用感冒清热颗粒发汗,使身体热乎乎,微微出汗,注意休息,一般一两包冲剂即可把感冒压下去。其它发汗的也可以,姜汤,热面条,呵呵。

等症状发展了,就需要时间长一点才能好。但只要用药寒热方向正确,一般一两天好是很正常的。

关于药量:中成药都是按最安全的剂量设计的,如果要取效快,可以按说明的1.5-3倍量服用,当然前提是辨寒热准确。

结语:

最后,外感的变化很多,每个人的体质又不一样,所以这里只是介绍了最简单的方案,实属挂一漏万。而且,这里没有交代脉诊和舌诊,而脉诊和舌诊对人体寒热,虚实,表里的辩证非常重要。所以,只从症状判断,有时候会出现误诊。所以,如果根据上述说明用药,没有效果,病情加重,那就去医院吧。别找我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