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言碎语聊中医(27):基因与环境,兼谈癌症(七)

 愿我平凡 2023-02-01 发布于安徽

好,从今天开始讨论'形而上'的'非物质因素'如何影响'形而下'的基因表达,甚至引起突变,导致癌症的。为了把复杂的专业问题简单化,我先从比较简单的细胞模型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复杂的人体模型。

现代科学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单细胞的生物,比如细菌,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温度,酸碱度,渗透压,氧浓度等都可影响细菌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分裂。

下面举两个温度影响细菌的例子:

一、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箱的温度一般设定在37度,这是大肠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然而,如果有人不小心把温度调高或调低了1度,绝大多数时候,没人会在意。大肠杆菌嘛,它们又不会抱怨,谁在乎它们的感受,是不是?可是凡是最怕较真二字,有较真儿的人做实验发现,温度相差一度,大肠杆菌的成百上千的基因表达都变化了。这是不是很神奇?温度对细胞的影响如此巨大!

二、那么温度变化会不会导致基因突变?答案是肯定的。有人做实验证明,温度升高,细胞生长和分裂也加快,基因突变率增高。这就像一个工厂为了赶进度,扩大产量,结果质量检查部门跟不上生产部门的进度,就会出错,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那么,人类细胞的基因表达会不会也同样受环境的影响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几年前,有个到我系访问的学者做报告,他当时展示了一个实验。研究人员从一个患者的肺部取出巨噬细胞,一份冷冻保存,一份在体外培养。六小时后,他们检测和比较了两份样品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70%的基因表达都与冻存的样品不一样了。其实,如果把体内的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在合适条件下,有的细胞就永远分裂下去,成为类似癌细胞的东西。

其实,这一点儿都不难理解。生物就是通过适应外界环境而不断进化的自然界的产物。环境改变了,细胞的基因表达跟着调整。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生物医学界的科研人员对这种现象都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了。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细胞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命单位,它的信息指挥中心在哪里?很有人认为是细胞核(或者原核细胞的核区),因为那是基因复制和表达发生的地方。但是,大量的试验证据表明,基因表达的信号指令来自细胞膜。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然后发送信号指令到细胞核(核区),告诉哪个基因要表达,哪个基因要关闭。可见,细胞膜是细胞的指挥中心,是细胞的'大脑',而基因只是细胞膜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的下游单位,是细胞膜这个'大脑'发出的指令的被动执行者。

可见,如果现代医学把一个处在细胞命令下游的执行单位当作疾病的根源来治疗,是不是倒果为因,本末倒置呢?花那么大力气去搞基因治疗是不是值得呢?

而中医则恰恰相反。中医强调'治病求本','本于阴阳'。阴阳平衡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人体内稳态的平衡。在一个稳定和健康的内环境中,细胞膜就会发送正常和健康的指令给基因。

当然,人是由多细胞,多器官系统的组成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复合体,比单细胞生物要复杂得多。然而,根据全息理论,从单个细胞到人体,再到宇宙都可以作类比。在今天的讨论中,我们在细胞水平上建立了新思维的基础。在以后的系列里,我将从整个人体的水平上讨论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中医所说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影响人体的机制是什么?'七情六欲'等心理和情致因素又是如何影响人体的?为什么说'所有的病本质上都是心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