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识人术:“智者知进退”,为人处世遇到这几种情况,务必退以保身

 鬼谷子识人术 2023-02-01 发布于新疆

鬼谷子不愧是伟大的应变大师,他不仅论述了什么时候该进,而且也论述了什么情况下要退。坎坷红尘路,知进退,是一种智慧。在我们遇事时,能让我们保持理智;当我们纠结不前时,教会我们放下。世上本没有什么能让你放不下的事情,只有你不愿放下。失去的,即使再回来也不再是过去的;得到的,不懂得珍惜也会失去;未来再苦再累,也要勇往直前。知进退,是一种宽阔的胸襟。很多时候,退让一步、几步,甚至最后的妥协,并不是愚者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明智之举。只知进,不知退,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遇到下面这些情况,若你不知退,小则处处被动,大则有性命之忧,不得不重视!

鬼谷子识人术之一:不救而反,退以待时

鬼谷子说:“上暗不治,下乱不寐,捷而反之。如果遇到君王昏庸,国家不能治理,臣子作乱,都不醒悟;就不再为其谋划。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领导昏庸无能,公司内部混乱不堪,就不用多考虑,退下来以待时机。

需要说明一下,这里退,不一定是要辞官或者离开公司,可以是短暂的回避,历史上有很多大臣最常用的称病不上朝,外出任事等等,三国司马懿几次装病不朝,都是退以待时,静观其变。

而三国时期的祢衡却是个不知进退的“主”,他个性骄横,出口伤人,有一次一边脱光衣服打鼓,一边骂曹操;曹操说:“祢衡,我杀你就像杀死一只鸟或一只老鼠一样。”随后,曹操用借刀杀人的手法把祢衡送给刘表,送到刘表这里, 祢衡还是不知悔改,开始骂刘表;刘表忍住不杀他。最后,刘表又把祢衡遣送给了黄祖,最终祢衡和黄祖发生言语冲突,遭到诛杀!

事实上,祢衡就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喷子,曹操将其送给刘表,就是想借刘表之手诛杀祢衡,所以说祢衡之死,和曹操也是有关系的!祢衡显然是个低情商的人,不懂得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

鬼谷子识人术之二:不功而退,或功成身退

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被重用,却未能立功,意味着个人主观能力难以突破客观困难,这个时候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退以让贤,否则责任远大于能力,就像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非常危险的。

另一种就是你之前虽然立功了,但是因为形势的根本变化,估计以后你什么都做不了了。这个时候,不要恋恋不舍地继续掌权,应该激流勇退。

春秋末年,普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普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后晋定公病死他乡,四卿便开始争权夺势。其中智伯的势力最大,于是就借此胁迫韩魏共同攻打赵襄子。赵襄子的城池因此被困,粮草将绝,此时大臣张孟谈主动请缨去游说韩魏,最终助赵襄子解困,并打败了智伯,开拓了疆士,一时传为美谈。

就在此时,张孟谈却跟赵襄子说了这样一席话:“遗训中早已有言,五霸能够统帅诸侯。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两条:一是国君的权势足以控制群臣;二是不能让群臣的权势控制国君。现在,我的声誉显赫,地位尊贵,权力很大,大家听我的。所以呢,您还是让我走吧。"

赵襄子听黑极力挽留,可张孟谈“恰然有决色”,最终赵襄子只得妥协,就这样那位大臣归还了大好的封地,放弃了宰相的尊位,既不要权力,也不要地位,亲自到村中去种庄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日子倒也过得平淡快活。

再如:越国的范蠡也是个知进退之人。他深谙“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助越王勾践成就大业后退隐山林,泛舟西湖之上,自在逍遥。后来他还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成了富甲天下的“陶朱公”,三散家财,后人无不敬仰。

鬼谷子识人术之三:不合不谋,全身而退

鬼谷子说:“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不合,指什么?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场景,可以有不同的的指向,在古代一般治国治民原则。

古代贤人为君主谋划做事,君臣在强国富民,合乎民心上要有相同点或交合点,否则贤人不会为其出谋划策,即使给予高官厚禄,也绝不为谋,否则就如同助纣为虐;比如,姜子牙就不为商纣王谋划。

当今社会,不合可以指志向、志趣、理念、主张等;如果你是公司的高管,对公司的治理理念,公司发展方向与你的领导都没有交集点,或者分歧很大;那么你在这个公司发展前途堪忧。既然道不同,就不与为谋,全身而退,另寻他路。

写在最后:为人,是一门学问;处事,是一种艺术。人活一世,为人处事,在于能进退几步,懂舍取几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有了解自己,看清现实,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去走,知进退才会有收获。一个人只有到达人生的一定高度,才能拥有不一样的天地,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不一样的成功。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知进退,懂分寸,常自省,不懈努力,都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