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文人篇:08郁达夫(上)留日九年 初显才华 生活不羁 嫖妓为爱国

 金色年华554 2023-02-01 发布于江西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变革思潮引起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这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又一个异常繁荣阶段,大批文学、思想、学术领域人物层出不穷。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曾留学日本,生活放浪不羁,情史蹉跎。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大学。他是爱国诗人,现代散文家和小说家,抗战胜利时,在印尼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解放后,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一 少年岁月

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破落书香之家,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三岁时,父亲亡故,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为了给家里省一口吃的,母亲陆氏将年仅六岁的女儿早早送给乡下人当了童养媳。靠着祖上积攒的家业和摆货摊,艰难地供养着一大家子人,但非常重视三个儿子的教育问题。

1903年,七岁的郁达夫进入私塾读书,九岁就能赋诗,惊艳乡邻。1908年就读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小时候郁达夫比较调皮,有一天,他看到阳光照到大缸里的金鱼,甚为有趣,就想去捞,结果一不小心栽了进去。要不是小女佣翠花相救,没准他就淹死了。

少年郁达夫

1910年,郁达夫14岁,家里出现转机,大哥留日归来,成为七品京官,郁达夫考入杭州府中学堂。同学中大半是衣锦华丽的乡宦子弟,他成了一个不入伙的孤独的游离分子,每天除了看书,便是看书,看书是他唯一的娱乐。

班里还有一个叫徐志摩的同学,平常不学习,就爱看小说,但一考试便是全班第一名,这让郁达夫感到非常惊奇。这一时期,郁达夫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十六岁的郁达夫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却因热血青年,去参加学潮而被校方开除,只好返回家乡。

留日时的郁达夫

二 留日放荡不羁 嫖妓为爱国

1913年,郁达夫随长兄郁华赴日本留学(大哥公干,不久被召回)。第二年七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特设预科。1915年转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就学。一年后,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留学期间,郁达夫阅读了大量外国小说,尤以俄、德小说居多。

同时,日本女人也引起了郁达夫的遐想,让他陷入了异常的混乱之中。藤隆子被郁达夫亲昵地称作“隆儿”,郁达夫每天去学校都要从她家门前经过,对她产生了别样的情愫,还曾经为藤隆子写过四首情诗。

另一位田梅野,一家名古屋旅馆的女招待,郁达夫为她留下这样的诗句:“玉儿看病胭脂淡,瘦损东风一夜花,钟定月沉人不语,两行清泪落琵琶”。

郁达夫的同学中有不少纨绔子弟,过着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他慢慢地也融入其中,渐渐地由苦闷孤独走向沉沦,常去青楼寻花问柳。仿佛只有通过和妓女、旅馆女招待发生关系才能获得暂时的平静。

郁达夫在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中写道:“沉索性沉到底罢!不入地狱,哪见佛性,人生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郁达夫纪念石

继而还给自己的这种行为找理由,他曾跟友人说:“我是两性问题上的一个国粹保存主义者,最不忍见我国娇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国流氓去足践。我的在外国留学时代的游荡,也是本于这主义的一种报复的心思。”

竟然将“寻花问柳”说成是为了爱国,是一种报复行为。这哥们真是“脑洞大开”呀!问题是你回国后,面对自己的女同胞,仍然是勇往直前的。

大家众所周知的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回国之初,郁达夫在安庆的法政专门学校教书,对当地妓院非常熟悉,只不过看中的姑娘颇为另类。

据说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行:年龄要大一点的;相貌要丑一点的;从来没有人爱过的。老鸨给他介绍了一位名叫海棠的姑娘,此女二十七八岁,郁达夫自己形容这位姑娘像“动物学上的原始猴类”。

郁达夫的朋友易左君在《我与郁达夫》之中提到过,他经常跟着郁达夫去妓院一起打牌,形容海棠“天生一副朱洪武的异相,嘴可容拳,下巴特长,上额不容三指。”

郁家三兄弟

朱元璋的长相在民间传说中,是出了名的丑陋,一个女人相貌如此,易左君开玩笑说:“没有男人敢领教”。

郁达夫居然一见倾心,和海棠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海棠对郁达夫十分坦诚,她说今年已经28岁了,青楼为了让她能接客,还谎报了年龄,说是23岁。

一次,青楼发生了火灾,海棠的衣服和首饰全部都烧毁了,正在城外居住的郁达夫赶忙去看海棠,给予安慰,还给她捐了不少钱。

生怕情多累美人

荒唐的生活成了他文学创作的源泉,《茫茫夜》、《秋柳》等作品都是这段生活的写照。

三 第一段婚姻

1919年夏,大学毕业后,郁达夫曾应长兄之邀,赴京参加过北洋政府外交官的考试,由于缺乏背景,两次都没有考上,他愤而在王府墙上题诗:“江上芙蓉惨遇霜,有人兰佩祝东皇。狱中钝剑光千丈,垓下雄歌泣数行。”表达郁闷之情。

随后,直接返回日本,11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进入经济学部学习。第二年假期,在母亲的催促下,回国与孙荃完婚。

郁达夫与孙荃及长子

孙荃(原名兰坡),出生于杭州一个书香世家,比郁达夫小一岁,自幼入私塾,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

1916年,郁达夫在日本,因追求日本女子一次次失败令他心灰意冷。此时,收到家书召他回国定亲。

他第一次见到了孙荃,看到旧式小脚女子,有些失落。无奈母命难违,订婚后,郁达夫回日本继续学业。

1920年7月,郁达夫与孙荃举行了结婚仪式。 婚后的郁达夫和孙荃也算得上感情和睦,毕竟在郁达夫眼中,妻子孝上礼下,操持家务, 对家人也关怀备至。

假期结束后,郁达夫返回日本,继续完成学业。后来,孙荃为郁达夫生下两儿两女。她读过一些诗词,在郁达夫指导下,曾写了不少好的古体诗。孙氏谨守妇道,相夫教子,称得上是一位贤淑的妻子。

但毕竟俩人聚少离多,加之郁达夫后来日渐成名,交际日广,难免不发生见异思迁的事情。

四 才华显露

1921年,郁达夫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田汉、成仿吾等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有一天,郁达夫和郭沫若两人感到心情郁闷,相约喝酒解闷,他们连喝了三家酒吧,在最后那家喝了三十多壶日本清酒,把空壶摆成“酒壶的森林”形状。

同年10月,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轰动国内文坛。

这是类似于自传体小说的代表作,郁达夫在《沉沦》中写了一个有感于祖国孱弱却无能为力,最终郁闷彷徨跳海自杀的爱国青年悲情的一生。“眼看故国陆沉,身受异乡屈辱,如初丧主夫的少妇,悲戚哀鸣,毫无勇毅”。

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内心空虚伤感,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1922年3月,郁达夫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但他更喜爱文学创作。

同年郁达夫结束了九年的日本留学生活,回到国内。他说,日本是他最憎恶的土地,不愿意第二次再让其吻他的脚底。“国民比我们矮小,野心比我们强大”的日本,“你的儿女们荒淫无忌”,“但是我的青春,却在这里无情的花费了”。

回国后,郁达夫经郭沫若介绍,在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教授英语,虽然把妻子孙荃接到身边,但泡妞本色难改。除了工作上的忙碌,闲暇时间基本上都游走在各色女子之间。前文所述的“海棠艳事”就发生于此时。

1923年,郁达夫出版了第二本小说集《茑萝集》后,辞去安庆学校的教职,当年10月,北上出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统计学。

在北京,郁达夫认识了鲁迅。他对鲁迅印象是“很可爱,有孩子气,有什么说什么,为人很好”。鲁迅对他的印象是“正直,率真,诚实,没有创造(社)气”。

郁达夫“热情,旷达,博学多才,不修边幅,喜欢热闹,爱交朋友”(冰心语),其率真和热情,使他能与各色人等友善,他对朋友侠肝义肠,很喜欢帮助落魄的年轻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沈从文。

1924年初冬,天降大雪,一封署名沈从文的来信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一封求助信,信中写道,自己来北平两年半没挣一分钱,饥寒交迫,快要饿死了,希望郁达夫能够伸出援手。

郁达夫马上披衣出门,冒着大雪赶到沈从文住所,请沈从文去西单牌楼四如春饭店吃了热气腾腾的葱爆羊肉。饭钱花了一块七,郁达夫拿出五块钱,把剩下的三块三全都给了沈从文。

见沈从文身穿单衣,便解下羊毛围巾送给了他。直到晚年,沈从文常跟人提起郁达夫的侠义之举,并说,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事后,郁达夫把沈从文介绍给《晨报副刊》做编辑。还专门写了《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刊发于《晨报副刊》,引起很大反响。

1925年,郁达夫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一年后继续南下,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年底辞职,返回上海。郁达夫开始主持创造社的出版工作,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7年1月,郁达夫在友人家里邂逅了“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王映霞是郁达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他们的爱恨情仇是民国最著名的情事之一。

王映霞

(未完待续)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