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稿】梅程1946年上海对台前前后后(八)对台评议

 lsjxs 2023-02-01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六、对台评议

对于梅程对台的评论,总的来说,当时的媒体和评论家都持负面态度,不管是什么原因、谁的错误,梅程两位在复出之后就打起对台,争名夺利,批评界大多数都认为败坏了风气,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而当下的诸多介绍梅程对台的文章则尽量树立梅程两位艺术家的正面形象,即便承认他们打了对台,也认为是彼此友好竞赛,摘取的资料也以正面描述为主。

时隔77年,我们再来审视这一场巅峰对决自然不能再局限于当时的直观感觉,因为京剧的发展历史摆在这里。以77年的宽阔时空来回望当年,这一场比拼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远比当年要来得深远。现在我们不论从什么角度都只有仰望的份儿,而没有判决的资格。

图片

梅兰芳/程砚秋
图片

1、程砚秋全力搏胜,梅兰芳从容应对

梅程对台之初,评论界多数不看好梅兰芳,因为从阵容上来说相当于程砚秋和谭富英两块头牌来火拼梅兰芳(从当时的票房来说,杨宝森不在一个档次上),而叶盛兰、高盛麟、袁世海等也很强劲。但是要在差不多大一倍的剧场抗衡梅兰芳,谈何容易?最终程砚秋演满36天,单从这一项记录来说不但勇气可嘉,局部也处于上风。上海出版的《东南日报》将天蟾和中国两家戏院1116日到1130日这半个月的娱乐税公布出来,中国为101978285.71元,天蟾为133086314.29元。因为当时社会局对于戏院票房收入要征收4/14的娱乐税,通过公开的娱乐税可以倒推回去,大致算出两家戏院的营业收入。从收入来说,确实天蟾这边要卖得更多,然而要对应座位来算,天蟾也没有压倒中国,大致上就是现在GDP总量和人均GDP的关系。

梅兰芳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演期中展示了超强的韧性和耐力,而且绝对自信。比如《四郎探母》梅先生只是头两场和最后一场在场上,对旦角来说无异于歇工戏,但是在对台期间居然出现5次之多,其中虽有利用《四郎探母》这出戏“戏保人”,可以让梅兰芳缓口气,起到统筹调剂的作用,但从“看梅兰芳”的角度来说,毕竟轻了一点;而《女起解》只能算是一个折子戏,敢于置大轴演唱,梅先生的气量风度自信满满可见一斑。所以“争而不争”正是梅兰芳的实力决定的。正如他自己说的:“其实,满与不满也没有什么关系!”

图片
图片
梅兰芳/程砚秋

2、艺术之争无法改变梨园地位

当时确实也有一种声音,觉得梅兰芳已经是“夕阳无限好”,以后将是程砚秋的江山了。但是经过这一场对台之后,这种声音就再也没有了,梅兰芳还是梅兰芳!即便程砚秋内心深处曾经有过超越梅兰芳的念头,经此一役,事实上证明是不可能的。后面的十几年时间完全可以证明梅程地位上的差别确实是不可逾越的,这不以程砚秋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历史事实。

毫无疑问,至少程砚秋争取在艺术上与梅兰芳并驾齐驱的地位,不可视而不见。程砚秋当年42岁,正是艺术的黄金年龄。程砚秋本来就是一个思想前卫、善于思考的人,经过退出舞台这几年的沉淀,他对于艺术的准则的理解和掌握更具独特性和先进性。他具备雄厚的艺术储备可以打下上海的天下,即便前有梅兰芳也在所不顾。起初争取与梅兰芳同价就是一例,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坚决不唱,可见他在艺术地位上的自我认定是明确的,也向外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同时他又是含蓄而有分寸的,他没有表现出急吼吼要凌驾于梅兰芳之上的浅薄姿态,而是谨守梨园礼法,绝不越雷池一步,梅兰芳最高票价卖2万,他绝对不超越。后面梅程师徒共同参加十场义务戏,程砚秋甘居次席地位,绝不僭越。

梅兰芳的站位始终是很高的,他并不反对自己曾经的徒弟来与自己竞争,只恨自己痴长了几岁年纪,不能将自己鼎盛时期的风采一一展示。即便如此,在艺术上梅兰芳的厚重度非常人可比,即使程砚秋以年富力强之强势也难以撼动梅先生“伶王”的社会认知梅兰芳虽然53岁,但是比之他的前辈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可谓天之骄子,他的舞台形象依旧明丽动人,表演更加细腻入骨,艺术生命之长、之盛也是前无古人。面对程砚秋的挑战,梅兰芳沉着应战,创造连演70多场的记录,这等于也是在暗示程砚秋:“为师虽然半百年纪,但是可不是轻易就趴下的!”

在对台期间,梅夫人福芝芳与梅徒李世芳一起去天蟾听了程砚秋的《玉堂春》,这给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梅程是艺术竞争,尽管不同的方面有各种操弄,梅程都能守住竞争的底线。

图片

梅兰芳/程砚秋
图片

3、旦角艺术的高峰

当梅兰芳在上海复出之时,上海人趋之若鹜,首先是要想看一看昔日的梅兰芳现在是个什么光景;程砚秋复出时人们也是想看一看听说胖得要命的程砚秋现在是什么样?还能唱吗?

旦角艺术一直是需要“色艺俱佳”,而且“色”字放在前面,没有姣好的面容,适度的身材,唱旦角难以走红。演员都是吃青春饭,以前的旦角四十来岁,嗓子、扮相都不行了,就得退出舞台。但是这一场对台戏似乎改变了人们对于京剧旦角的认知,至少在欣赏的角度上有了一定的升华。从一开始关心他们的扮相、身材、嗓子等天赋的材质,进而不由自主被他们的真正的艺术所吸引,这是这一次对台戏打出来的新天地。

这一个阶段梅兰芳从1946515日到610日与王琴生合作演出一期,随后就是112日到194716日这一期,共演出剧目20出,除传统戏之外,早期本戏古装代表作《黛玉葬花》《廉锦枫》《霸王别姬》,中期代表作《凤还巢》《西施》,后期代表作《生死恨》均呈现于舞台。程砚秋也是演出1115日到1226日和1947125日到32日(与李少春)两期,演出剧目也是20出,除了与梅兰芳对台期间的14出,又增加《风流棒》《弓砚缘》《梅妃》《鸳鸯冢》《女儿心》《奇双会》,可以说把程派早、中、晚期的代表作做了一个全面的展示。梅程两位大师以高昂的状态和成熟的艺术品质,在强强对抗的环境下高质量的展示,无疑形成了京剧旦行艺术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当年的上海电台每天都有直播,没有进入剧场的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收听剧场的演出实况,部分实况还被有心人制作成为音带得以保存,让现在的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觉一下当时的剧场氛围。

1947年上海天蟾舞台

程砚秋、谭富英《武家坡》实况录音

1947年上海天蟾舞台 

梅兰芳、杨宝森《大登殿》实况录音

梅程的艺术比拼给与观众目不暇接的同时,对于后辈演员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亲眼目睹老师在台上的表演,对弟子学生的启发是台下说戏指点所不能替代的。梅门弟子梅葆玖、李世芳、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顾正秋等;程派方面赵荣琛、王吟秋、李丹林、郑冰如、章遏云、高华、李蔷华等,以及一众上海的梅派、程派票友都大受其益,其实在他们看来,两位大师的戏都非常值得学习,只是难免顾此失彼,不能两全。报载,当时最红的两位坤伶言慧珠和童芷苓,不约而同去看了程砚秋的《春闺梦》和《青霜剑》,汲取艺术营养。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