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往】小草进入了青春期 || 周玉林

 一犁_书馆 2023-02-02 发布于江苏

作者:周玉林

一九七九年,季夏。我走完了上学读书的路程,虚岁恰二十,但乃懵懂,顺大溜去高考,名落深山里。闲在家中,天天和母亲一道裱糊骨子,以消磨时光。

我们东方红中学七九届的毕业生,总共应有一百几十人,只有七个同学,考上了大学,占比为20比1。就这样,那年在全市里面,还是很不错的。对照一下,我感道:  我,不是花,不是树;恰切来讲,我就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一九八0年,那个仲春月里,我进入了工厂。人生迎来了青春,我仍掉了书包,离开了在家劳务的日子,成了“咱们工人”里的一员。

我们的工厂,在市区热闹的东大街里,工人文化宫院里东隔壁的地方。厂门面朝东方,门口是一条幽静的小路,南北走向,南端就是东大街,再廷向南,连接环城路,止步环城河,旁边就是百年名校一一纪家楼小学。北端,是我们的母亲河一一里运河。在这两面河水的怀抱里,就是让我高高兴兴去上班的工厂,一一清江市无线电元件三厂。

元件三厂,主打产品就是“电阻”。以前的无线电产品,无论是收音机,还是功放,其肚子里都有着许多的零部件,共同一起工作着,其中就有大大小小的电阻。不像现在液晶的产品,很薄,没有了晶体管,没有了电阻。

三厂是一个小厂,厂长和工人加起来,也就三百人。但予以我,却是青春的田野,我就像小草一样,吐露翠绿。

我们的车间,是机修车间,属于生产的后方。在厂区一隅,有二处房屋和屋面前的一块空地。大房屋里有磨床、洗床、车床、刨床,还有为生产电阻帽用的几台小冲床。我的工作岗位,就是开刨床,牛头刨B665的小型床子。

对面有一处小房子,里面是一台马弗炉子,是留调质钢材用的。就是热处理里的一种方式: 退火。待加工材料放进里边,然后升到一定的温度,再自然地降下来,能使钢材的内部组织结构,变为“柔和”,使切削平稳、光滑,没有了“剌头”、“结疤”。

刨床,说是最简单的,容易掌握。但要使干好它,也不是轻松就做到的。说是简单,就是切削省事,把行程调到大于工件的长度,然后点击按钮让它行走。牛头上的切削刀,用手漫漫摇下,当接触到工件表面时,选择好切削的深度,最后将工作台摇到切削刀刃的一侧,就开始了加工。根据图纸上的尺寸要求,合理地选择切削的次数,看图领会工件的加工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就0K了。

虽然操作简单,我还是蛮喜欢的,毕竟我现在是工人了,吃的口粮标准也增加了,每个月国家配发40斤的粮票。我成了准“大人”,不是小屁孩了。

我们机修车间,是搞修配的,不是很忙。闲时,自己会瞎捣鼓。记得上班几个月后,我用一小块不锈钢的长条板,大约2个米厘厚,夹在台虎钳上,加工钥匙坯。首先要根据钥匙头的道槽宽度,磨成专门的刀头,装上牛头刨盒里,进行开槽子。刨成槽口后,再调个面切削钥匙牙口厚度。下一步就是锉钥匙牙齿了。没想到,经过几个步骤的加工,我一次性配钥匙成功。

这把钥匙成本可高了,不是剪条一个米厘的铁皮,拿钢条在上边捶道钥匙沟漕。这可是动用刨床,刨出的槽子,不锈钢板刨成的高档品,能不精贵吗!

这把不锈钢钥匙的加工经历,使我对刨床操作简单的认知,有了新的看法。那就是“装夹”工件,必须把握到“度”,松了,切削时会带走工件;紧了加工,工件材料的内应力变化大,会使尺寸不精准。这工件的装夹,是最讲究的技术,不像是随手夹住就了事的。

机修车间的师傅,平日看上去漫漫腾腾的,万事不着急,其实他们肚子里都有“货”。记得一位老张师傅,曾经开一付模具,左一次用红丹粉研磨,右一次铲刮的,不知要重复多少次?直至表面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铲刮的微痕。这情景使我懂得了什么叫“漫工”出细活。手艺是急躁不得的,必须沉进心去。

在元件三厂的三年多点的时间里,我最难忘的是,用刨床加工出了一块高标准的拖板滑块,从光洁的外表,到内部的燕尾槽;从尺寸的各部位的要求,到几个面之间的垂直度,几乎挑不出毛病。它是我操作刨床最完美的“作品”,不知耗去了我多少的精力。首先是粗加工一遍,使毛坯有个模样。然后松开台虎钳,再稍微夹紧,使工件贴实垫铁,开始精加工。精加工过后,所有尺寸,各种要求都符合图纸。但我并没有就此完工,而是再把切削的刀,修磨宽些过渡刃,然后装上牛头刨上,对好工件平面,进行空运行,使过渡刃紧贴工件,并且在平面上加上煤油,让刀刃研磨运行。至此,这块完工的拖板滑块,光洁度超好,似玉石一样。进厂的第二年,有幸参加了机械工人的应知应会理论大考试,是全市统考,受益匪浅。中学里学的那点三视图,已不够用了。日常零件的图纸,除了主视,俯视,左视;它还涉及到剖视,局部视图等。干机械加工,看懂图纸是必要的前提,我还说得过去吧。

工作中时常站在刨床头旁边,手驾在牛头刨刀上,眼看着面前图纸架子上的工件图,心中却美滋滋地想: 这图纸架放在跟前,多似表演演奏时的曲谱架啊。这里就是我生命的舞台,我可要认真看好谱子。

后来,我调离了三厂,去了机电公司下属的清江电机厂。但是我怀念蹲过几年的无线电元件三厂,它是我青春萌芽的地方。我的青春,在这里像小草一样,变为青青的屋旁那片土。



作者简介

 周玉林   退休闲人   家住清江浦畔华都名邸    乐与文字为伴   快乐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