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的礼仪

 古磨盘州人 2023-02-02 发布于北京
从这个时候,礼仪就开始了。
假如你申请加一个陌生人的微信,你应该介绍自己一个简单的信息,如姓名、单位,通过什么途径,为什么要加人家的短信,这是基本的礼貌。不然,楞磕吧唧地申请,总让人会感觉这人比较冒失,或者缺乏些什么东西。
看到别人申请加好友的信息,如果能从简介里面看清楚,这是最好的,假如看不清楚,也没关系,最明智的选择是,看下对方的朋友圈,朋友圈大致反映了一个人的喜乐和偏好。即便朋友圈转发得乱七八糟的,也可以看出,这个人表面上看似热情和积极的。
当然,也有人在朋友圈设置屏蔽,或者朋友圈没有内容,在社交上来说,这人其实是不懂礼貌的,跟这样的人交往,我一般比较慎重。因为这样的人无外乎四种:一是对别人有防备之心的,二是对别人别有用心的,三是这人是领导,四是这人真的非常无趣。
微信是比较开放的社交工具,早先的时候都可以从朋友的手机通讯录里面获得,加了别人的微信,也不表示你们就是熟人,要想成为熟人,还得慢慢地隔着屏幕沟通,经过适度地了解后,才慢慢熟络起来。
很多人对微信其实还是挺忌讳的,因此,非关系特别亲近,尽量不要做以下几件事:一是在没有征求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直接视频或者音频。也许你会把微信当成电话,但,性质还是差别比较大的,微信给了你线上交流的功能,有些微友就是线上交流的关系,切不可越界。二是除了编辑错误需要修正,尽量不要轻易地撤回自己发出的信息,假如需要撤回,也要跟对方说明原因,不然会让对方感觉你对他的不信任。三是因故需要中断聊天,或者较长时间不能回复,一定要跟对方说明,避免对方等待,这是礼貌的做法。四是如果聊天对方不回复语言或文字,仅仅反馈表情,说明对方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的交流,这样就得适可而止,不然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当然,互动过程中的反感还不是主要的,尤其让人比较讨厌的是,刚一成为微友,他就会给你发一堆他自己写的东西,或者是,他觉得好的东西,从网上下载后一个劲地转,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做什么的。说心里话,这些人的情商都非常低,社交以对方喜好为原则,都不知道对方喜好什么,你一个劲地往人的微信里扔东西,人家不反感你才怪呢。当然,点对点地发还不是最讨人嫌的,最讨人嫌的就是群发。一条信息,群发给所有的微友,信息内容不加甄别、不加选择、不加思考,这样做的结果是,微友越来越少,迟早都会被人拉黑。
稍微有点自知之明的人都知道,被人拉黑的,十有八九是自己做的不好,可他还偏偏搞个小软件来测试,看谁拉黑他了。结果呢,他知道别人拉黑他了,可所有没拉黑他的人都看见他在检测,这一个举动,也会招来更多的人拉黑,因为,这样的微友实在没有存在的价值。
微信跟短信比最大的突破是朋友圈,朋友圈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场所,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价值取向都可以通过朋友圈体现出来。积极主动的人喜欢发朋友圈,热情的人喜欢在朋友圈点赞,世俗的人只给领导或者自认为有价值的人点赞,粗心的人见到题目就点赞,殊不知好多是不能点赞的。小气的人只给自己点赞的人点赞,慢慢的,也就没有人给她点赞,点赞不花钱,干嘛那么斤斤计较。不要太滥,但是也别太吝啬。
朋友圈仅仅是你的微信熟人圈,跟朋友没有关系。因此,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一定要慎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宜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人家微信也提供了你特殊的功能,如“谁可以看”、“不让谁看”,据说有精明过度的人,他发的朋友圈都是指定人看的,看到的以为是满天下发的,其实就他一个人能看到。当然,假如你不想让人讨厌,最好是少发朋友圈,一天不要超过三条,不然,你发的内容很可能就会遭到别人的屏蔽。
作为一种新型的沟通工具,微信信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其实让个人的信息公开化了,假如真的用数据对某个人进行跟踪,我们现在就是在微信上裸奔的。假如真的回到丛林社会,裸奔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真的需要的时候,自己都不会随手拿来一片叶子,用叶子来掩饰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可悲。
这片叶子,可以叫着微信的礼仪。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