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将16岁女儿赐给54岁的功臣,尉迟敬德一个举动保住性命

 小天使_ag 2023-02-02 发布于湖南

公元639年,尉迟敬德已54岁,李世民突然提出要把自己16岁的女儿嫁给他。尉迟敬德一个激灵赶紧跪在地上,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为由,叩头辞谢。没过多久,尉迟敬德便上书请辞回家了。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是打铁匠出身。据说在他发迹之前,自己领着小徒弟在铁匠铺日复一日的打铁,做生意。直到有一天,一个穷书生模样的人上门借钱,并表示自己走投无路,只需要500贯,希望尉迟敬德能给他写一张帖子。

图片

尉迟敬德一脸懵:“我说书生,我自己都穷得叮当的,我哪来的钱借给你?”书生其实也不信他有钱。

原来,书生家旁边就是官府的银库,书生走投无路的时候钻进去想拿500贯钱,突然一个金甲勇士站出来说道:“这些钱是尉迟敬德的,你若要拿,必须要他同意才好。”

书生以为尉迟敬德一定是官家人,谁承想找了好几日都没有此人。他只听闻了铁匠铺有个同名的,只好半信半疑地来找铁匠。尉迟敬德执拗不过,只好随后写了一张字帖将书生糊弄走了,和徒弟还嗤笑那人读书读傻了。

许多年后,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解甲归田之际,李世民赏赐了尉迟敬德不少金银珠宝,还包括一箱从未开封的银钱。尉迟敬德回家数了数,刚好少500贯,而银库上方的悬梁上,正好吊着一张他当年写的字帖。

当然,这可能是后人对尉迟敬德的一种神化,也是古代常用的一种“宿命论”,为了美化和宣扬值得崇敬的人。

图片

尉迟敬德在公元617年,放下铁匠铺毅然投入到了刘武周麾下做偏将,一同起兵反隋。先后打了几个大仗都大获全胜,直到遇见了李世民。当时李渊派兵讨伐吕崇茂,尉迟敬德和寻相来接应吕,大败唐军,还俘获了李渊派来得不少大将。

李世民听说父亲遇到了劲敌,立刻命秦叔宝等人前去截击尉迟敬德,这一次无往不胜的尉迟败了个彻底,除了他幸存,其余部队全军覆没。

这一仗让尉迟敬德见识到了李世民的能力,而李世民也被尉迟敬德所吸引。

不久后,尉迟敬德归降李世民,被封为右一府统军,跟随李世民到东都洛阳进攻王世充。

因为他是叛将,大唐原有的将领都提防着他,尤其是在寻相和刘武周其他部将突然叛逃之后,尉迟敬德被这些人毫无理由地囚禁了起来。

一些武将还向李世民谏言:“尉迟敬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必杀之而后快。”没想到李世民却立刻命人将尉迟敬德释放了出来,并反驳群将:“他若反,早反了,何必在寻相等人之后。”

图片

当夜,李世民带着金银珠宝探访尉迟敬德,拉着他的手说道:“大丈夫不必为一些小委屈而怨恨猜忌,我信你不会反。但你若真要走,这些金银全当我送你的盘缠,算是全了我们这段时间生死与共的情意。”

且不说这些话是真心还是假意,足可以看出李世民的驭人之道,具备了一个皇帝应有的城府。尉迟敬德感恩戴德无以为报,唯有忠心。

二人榆窠打猎,李世民被王世充的骑兵围困,尉迟敬德不顾个人安危带着李世民杀出重围,此后恩赐日益增加。

尉迟敬德善于夺取、躲避马槊,连一向自诩能力超群,马槊使得出神入化的李元吉,都在他手下败下阵来。无论对方怎样出招,尉迟敬德都能轻而易举化解,并将敌人武器夺到自己手中。也正因为这样,尉迟敬德遭到李元吉的嫉恨,几次想要陷害弹劾他,幸而李世民及时救下,二人感情更加深厚。

后来,他听说太子李建成密谋要暗杀李世民,尉迟敬德就立刻找到李世民劝说他起兵造反。

图片

李世民顾忌手足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则表示:“大哥,现在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兄弟们跟着你现在是等死,你要是造反,兄弟们为你拼命,你要不反,兄弟们就得逃命去!”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率兵冲到了李渊处奉命将唐高祖“保护”起来。建立了大功的尉迟敬德也有居功自傲的阶段,他自认为自己为大唐建立了不世之功,常常对人颐指气使,动不动就不顾场合甩脸子。

李世民大摆酒宴,尉迟敬德因为坐席靠后心生不满,当着皇帝和臣子的面,一拳差点给任城王李道宗打瞎了。李世民心生不满,敲打他:“汉高祖登基后,有功之臣都遭到杀戮,起初我认为这样不对。不过,如今我反倒是理解了,功是功,过是过,赏罚分明才是长久之道,恩惠也不能给太多。”

尉迟敬德听后警觉起来,从此收敛了脾性。

图片

后来,有人向李世民揭发尉迟敬德造反,李世民对他开门见山的询问传言是否属实。尉迟敬德则将衣服一把撕开,指着身上条条伤疤道:“臣随陛下出生入死,这些伤疤都是证明,如今天下安定,难道陛下要怀疑我吗?”

李世民回忆往昔有些动容,拉起尉迟劝慰道:“爱卿不必动怒,朕若是怀疑你,就不会开口问你了。”

可话虽这样说,李世民真的能放心吗?必然不能!

不久后,他就要将自己16岁的女儿下嫁尉迟敬德,这摆明了是要考验他。如果尉迟接受了婚事,说明他人老心不老。尉迟敬德也察觉到了皇上的用意,表示自己家中妻子虽然年老色衰,可糟糠之妻不能舍弃。

他推掉婚事不久,就向李世民请辞归隐,不和外人交往,在家自娱自乐16年,保全了家族。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是什么意思?

《金瓶梅》:潘金莲神秘的闺房仪式,暴露了西门庆的真面目

农村俗语"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贵少是非",是什么意思?怎么看

《甄嬛传》结尾,端妃为何称病不再见已成为太后的甄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