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信有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

 循天园 2023-02-02 发布于广西

国医大师周信有是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学崇《黄帝内经》,济世活人。在临床实践中不仅深谙《黄帝内经》旨趣,而且兼通诸家之学,以“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为遣方用药原则,对各种内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深感周信有不仅辨证入微,而且立法用药确有特色,受益匪浅。兹将周信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证经验作一浅述。

临证经验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周信有认为本病病机表现错综复杂,其总的病机为脾胃虚弱,且以虚寒为主,兼夹气滞血瘀,因此治疗上应虚实兼顾,通补兼施,以益气健脾、温中、活血祛瘀为主法,辅以理气和胃、制酸止痛。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药学药理研究,周信有制定出了一个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基本处方,临床再结合偏寒、偏热、偏实、偏虚之不同,随症加减。

周信有指出在现代科学发展的时代,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的方法应与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微观辨证”的方法相结合,使现代的科学成就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如在本病的诊断上,不仅要重视患者的客观症状,同时也要注意患者主观症状,诸如胃脘痛、嗳气、吞酸、嘈杂等,同时结合胃镜、病检、幽门螺杆菌检测的结果,来评判患者的病情,进而指导临床用药。患者所诉的胃痛、泛酸等是脾胃功能性病变表现,这是宏观上的病变,而上述检查则可以区分溃疡的良恶性、分期等,这些微观检查,都为我们准确把握病人的病情、病性有很大意义。所以用药方面,不但要从宏观上考虑,也要从微观上着手,以达到整体调节,有的放矢的目的。在治疗上,对于恶性溃疡,周信有喜用白花蛇舌草与莪术二药。临床出现肠运动亢进或兴奋等症状,需特别指出的是周信有在治疗此证时,喜多加一味防风,以助升清之功。而现代药理学也证明了防风有提高艾滋病患者免疫力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正邪相争,邪实正亦不虚的艾滋病患者,这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类型。

补肾涩肠、调畅气机之法多用于艾滋病腹泻患者,年龄较大及体质极其虚弱者。患者脾肾虚寒,次病正虚,阴阳俱虚,免疫力极其低下,临床上多可见到大便泄泻不止,滑脱不禁,腹痛喜温,食少懒言,舌淡苔白或白腻,脉迟细,脾肾虚寒,水谷运化失去动力,不能正常地升清降浊,清浊之气俱而下沉,脾胃乾坤俱衰,对此类重症,周信有多采用温补脾肾,外加调理中焦气机之药,以助清浊得以归位后,临床上多采用四神丸、真人养脏汤、附子理中丸等加减应用。若大便加有黏冻,且伴有心烦嘈杂等寒热错杂之证多采用乌梅丸加减。在此证中,肉桂、肉豆蔻、人参、白术、芍药、羌活、葛根等是较常用的药物,但在温补和收涩的同时,切记不要使药物壅堵脾胃,中气堵塞,气机运转不畅,不能从根上调治该证,周信有在上述方上加用木香、桔梗、枳壳、厚朴等,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从而使药物涩中寓通,补而不滞,《不居集·上卷·卷十》云“虚劳日久,诸药不效,而所懒以无恐者,胃气也。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主,胃气旺则五脏受荫,水精四布,机运流通,饮食渐增,津液渐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时时顾护中焦气机,故临床上多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典型医案

患者张某,男,35岁,2003年被确诊为艾滋病。2008年12月5日初诊。诉腹泻一年余,时轻时重,时感乏力,泄时常伴腹痛。近日因外出饮食不适(多为寒凉、甜食及高脂肪食物),出现腹泻、肠鸣及腹痛,1日4~5次,大便黏腻状,肛门时有坠胀感,晨起有恶心欲呕的感觉,舌质淡,苔腻微黄,脉沉。自诉服用蒙脱石散、四神丸及在当地医院数次汤药治疗,效不显。经人介绍特来周信有处就诊。检查见胃部及左下腹有压痛未触及包块彩超检查无异常,肠镜因患者惧怕而未作。暂时诊断为艾滋病合慢性结肠炎。周信有当即指出:“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诊断:(寒热错杂型)腹泻(西医称为消化性溃疡)。

治则:平调寒热,升清降浊。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15g,黄芩30g,干姜15g,黄连10g,党参30g,炒山药15g,麦芽20g,党参20g,广木香20g,佛手10g,砂仁6g,防风15g,炙甘草6g,生姜15g,大枣5枚。日1服,水煎服,早晚分服。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滑利之物。

服药5服后,大便基本成形,每日1~2次,肠鸣腹痛基本消失,但仍感乏力,去生姜,黄连改为5g,再服5服。乏力感减轻,余诸症消失,舌稍淡,苔薄白,脉细缓。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及平素时有腹泻症状,嘱其服用补中益气丸3个月调理,以助固本。

按本例患者素体感受艾滋病病毒,一年来时有腹泻,再观其后期脉象,可知素体气虚有寒夹湿,这也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症型,病毒入侵肺脾,脾胃中伤,本已虚弱,再加饮食不节,肥甘厚腻更助湿生热,寒热错杂,正中半夏泻心汤病机。苔腻微黄,清浊不分,再加生麦芽、广木香、佛手、防风、砂仁疏肝理气(周信有平时喜用生麦芽,来求生发之气),化湿助脾;炒山药平补脾肾,而收全功。周信有用方辨证精细,立法严谨,纵观全方,平调寒热,护脾顾肾,又时时不忘清浊之气的调理,清浊得分,阴阳得调,终而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田苗 张晓国  甘肃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