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啼笑皆非:唯海南独有的珍稀物种竟被当做小杂鱼来卖

 昵称69584090 2023-02-02 发布于海南

昨晚,一向具有新闻敏锐触角的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节目《今日新闻汇》,

对“唯海南独有的珍稀物种竟被当做小杂鱼来卖”的热点新闻进行专题评论,引发广泛关注。

本期节目由帅哥主持人张鹤主持,

邀请特约评论员海洋教授,对此作出专题评论。

主持人:
近日,网络流传的一段视频中,有专家曝光:只有海南才能见到的珍惜物种,竟被当地人当成小杂鱼来卖。

评论员:
这位专家名叫张辰亮,他在视频中举着装着小鱼的透明瓶曝光说,这个就是海南的宝贝——保亭近腹吸鳅;只在海南可以看到。已经列为《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濒危鱼类。但是,依然可以在海南当地个别的菜市场看到卖它,一般是当小杂鱼来卖。

由于张辰亮是《博物》 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而《博物》杂志是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品。有《中国国家地理》品牌背书的权威专家身份,再加之张辰亮多次到海南深入调研,掌握大量一手资料,所以其曝光就引发了媒体与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邵韦涵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指出,很多在野外我们能发现的鱼,其实都不具备这个拿回家进行饲养的这个条件。还是希望就是说只在野外观察,观察完了以后,还是将这个鱼类放回自然,而不是说认为它美就把它掠得走,这个行为的话会对这个物种保护产生一个负面的影响。

目前来看有很多海南的这个特有的淡水鱼类,它都是分布在这个山区一些小的河流里面,所以对于淡水鱼类多样性保护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大的河流,比较偏僻的一些山区的溪流往往(生物)多样性的程度不亚于这些大水体。这几年(海南)对鱼类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增加了,然后加大了一个投入,整体来说情况是向好发展的。

主持人:

作为海南特有珍惜物种的保亭近腹吸鳅,很多人不知道呀。

评论员:
保亭近腹吸鳅,为腹吸鳅科近腹吸鳅的一种鱼类。原来认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保亭、陵水水系的小支流中。但张辰亮指出,现在其他的海南水系也发现了。

张辰亮进一步解释说,保亭近腹吸鳅的的存在说明这里的生态保护得好,这样它就可以作为伞护种,它就像一把伞,一个土地爷,一个守护神,来保护着这个地方其他的物种。

什么是伞护种呢?这个概念最早于1984年由美国学者布鲁斯·威尔科克斯提出。布鲁斯·威尔科克斯指出:伞物种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物种,这个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需求,从而在保护该物种的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这种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应综合了其他种类生境需求的信息。
咱们说通俗一点,之所以叫“伞护种”,就是说该物种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刚好能够适应该地区大多数生物的环境需要,从而在保护“伞护种”的时候,让其他物种也收益。如果人类在改善一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其他的生物没有获益,这样的动物就说不上是当地的“伞护种”。

说实话,人类能够投入在动物保护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种需要保护的动物都保护到。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护一种动物的同时也保护到了其他的动物。这样被选出来的代表物种就是伞护种
例如鲸鱼的生存环境涵盖了许许多多的鱼类以及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鲸鱼的生存环境也就为其他鱼类和水生动物提供了保护伞。

人们熟悉的大熊猫就是一个典型的伞护种,保护了大熊猫,不仅是保护这一个物种,而且保护了大熊猫栖息地内许许多多的其他物种。

主持人:
只有海南才能见到的珍惜淡水鱼物种,除了保亭近腹吸鳅,还有其他著名的品种吗?

评论员:
好像还有一些,例如:
盆唇孟加拉鲮,为海南特有种。原先广泛分布于我省的南渡江、万泉河、陵水河、昌化江等诸多水系的盆唇孟加拉鲮,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严重萎缩,仅在南渡江上游的一条支流中偶见,现已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威胁程度等级为“极危”。

去年发布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草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重点保护状况、全球濒危状况、中国濒危状况、遗传价值、分布频度和遇见率,排名前十的物种就有盆唇孟加拉鲮。

海南人较熟悉的白骨鱼,学名为海南长臀鮠,过去在南渡江、昌化江水系中均有捕获;如今仅在南渡江的松涛水库、龙塘江段、新坡江段和文澜江等自然河流中有少量分布,种群数量显著少于本世纪初。
曾因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闻名岛内外的大鳞鲢,体态呈现头尾细、中间宽的椭圆形,北部隆起较高。原来主要分布于南渡江,《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现在已经数十年不见踪影,不少人猜测它们或许早已在海南岛上灭绝。
小银鮈,分布区窄,仅限于海南省南渡江和万泉河水系的局部地区。数量甚稀少,为临近濒危的偶见种类。濒危等级:濒危。

1980年,人们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发现一种特殊的拟平鳅,其背部花纹较一般拟平鳅更浅,唇型独特,被命名为琼中拟平鳅。琼中拟平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海南岛,主要栖息于山溪激流。
张辰亮认为,类似保亭近腹吸鳅、琼中拟平鳅这样的特有种,对水质、水流速度等有一定要求,在特定环境下能成为优势物种。这些物种只生活在特定的地区,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当地的伞护种

主持人:
海南特有的珍惜淡水鱼物种的生活环境状况怎么样?

评论员:
人们只知道海南是海洋大省,盛产各种海鱼。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鱼,因降水量丰沛、河网密布等,海南岛的淡水鱼资源也十分丰富,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的记录,目前有7目26科149种,其中23种已经进化为海南特有种。
但是,不能不承认的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少海南淡水鱼的生境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其生存繁衍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海南特有种淡水鱼的生存处境值得引起关注与重视。

一条海南特有种土著淡水鱼的生长,要面临人类过度捕杀、栖息地被污染、外来鱼类威胁、周围植被群落遭过度采伐……等重重关卡。在大量人为因素的干扰下,海南特有种土著淡水鱼资源与几十年前相比,已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

保亭近腹吸鳅、海南异鱲、海南长臀鮠、小银鮈、花鳗鲡、海南can(Hainania serrata)等海南珍稀淡水鱼都被列为《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濒危鱼类。

主持人:

面临这种局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南特有种土著淡水鱼资源保护工作,特别是相关科普宣传应该加强了;有许多人,显然缺乏这方面的常识。

评论员:
专家呼吁:特有物种的消失不可逆。而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有可能带来“蝴蝶效应”,导致一个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特有物种,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因而,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海南特有物种的大面积科普宣传,已经刻不容缓。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因此表示,“将继续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有实力有意愿的民间力量更多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报道。”

“警报”已然拉响,随着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退捕禁渔、河长制、六水共治、海南特有种土著淡水鱼调查与保护等系列环保行动的大力度推进,期望海南特有种土著淡水鱼命运的科普宣传与拯救行动,能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