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怎么过?在古画里寻找春天的影子

 天空勇者 2023-02-02 发布于江苏
       

本 文 约 26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眼看这年还没过完,时光就已飞到了2月。今年是平年,所以本月只有28天,但这28天里可是充满了初春限定的浪漫与温柔。

图片
南宋 马麟 历朝画幅集册 暗香疏影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二月探梅正当时,女孩子们若是要拍照凹造型,这里有冷枚笔下的仕女图可供参考。

图片清  冷枚 探梅图 局部 旅顺博物馆藏

想要活泼一点的风格,还可以学一下费丹旭画的探梅仕女。

图片清  费丹旭 探梅仕女图 局部 旅顺博物馆藏

2月4日便是立春了。虽然天还冷着,但路边的迎春和望春正“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告诉世人一个浪漫的消息:

春 天 到 啦 !

图片清 董诰 二十四番花信风图之迎春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迎春花凌寒而开的品质,历代不少文人都曾作诗赞之。白居易亦如是写道: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恁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图片清 董诰 二十四番花信风图之望春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对吃货来说,新的节气就意味着可以吃到新的美食。春天最好吃的当然是非韭菜莫属,这可是南朝隐士周颙亲口认证过的,当被问到“菜食何味最胜?”时,他的回答是:“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图片清 佚名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水仙没开花时常被误认为是韭菜

韭菜香,韭菜长,韭菜剪完还能长。尽管韭菜一年四季都有,但早春新生的韭菜极其鲜嫩、清香,以至于古人还会用它祭祀祖先。《诗经》中的“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和《礼记》里的“庶人春荐韭”,说的都是以春韭或羊羔为祭的习俗。

杜甫曾为它倾情赋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苏东坡对它更是爱得深沉:“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将一把韭菜清炒,或包在面团中做成春饼,这就是古人迎接春日的浪漫。

图片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册元夜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开始,故而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图片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一月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说今年的元宵节将会迎来年度最小满月,但不论月亮大小,在这样一个全民狂欢的日子里,每家每户都会一起赏月、观花灯、猜灯谜、放烟火、吃汤圆。

图片
清 姚文瀚 岁朝欢庆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猜灯谜有如射虎一般难中,故而又被称为“灯笼老虎”。清《燕京杂记》有载:“上元设灯谜,猜中以物酬之,俗谓之打灯虎。”

图片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一月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每逢元宵节,人们便会给灯笼贴上文字谜语以猜解为乐。部分地区还有在元宵节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打太平鼓的习俗

图片清 郎世宁(传)乾隆帝元宵行乐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太平鼓历史悠久,《晋书》有载:“乐人舞鼙鼓”。明清时期的北京郊区就十分流行在元宵节打太平鼓。

图片清 郎世宁(传)乾隆帝元宵行乐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一个热知识: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元夜里人们可以打破平日的宵禁自由出行,年轻的未婚男女们便可借着赏花灯的机会相识相知。

图片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之元夜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宵节后第9天是2月14日,小情侣们又可以再过一次西方的情人节,鲜花、美食和音乐的仪式感必不可少。

图片

清 佚名 燕寝怡情图 局部 原为清宫内府旧藏


中、西两个情人节,直接拉满了这个2月的浪漫值。

图片
元 倪瓒 春雨新篁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幅写新篁侧出,竹叶俱呈弧状,不写雨而雨意盎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月19日我们又将迎来诗意的雨水节气,等到那时候,正值生长期的春笋就要被端上餐桌啦。

图片明 孙隆 写生册 笋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鲜嫩多汁、清脆爽口的春笋,既可以油焖,也可以炖鸡。吃了不保证能节节高升,但一定能鲜得你心满意足,这不,北宋的张耒就在《食笋》中给了好评:“朝餐甘饱美,放箸为嗟吁。”

2月2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龙头节,又叫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图片明 戴进 春耕图 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每年的二月二当天,皇帝都要象征性地带领百官亲耕做出表率,以动员人们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据西晋史书《帝王世纪》记载,“天子亲耕”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历朝各代的皇帝对这个传统都非常重视,明朝的永乐皇帝在北京修建了先农坛,并专门划出一块一亩三分大的土地,供他亲自耕种。

图片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 局部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到清朝的雍正时,他又改于圆明园外设“一亩园”,在二月二这天率众臣前去祭农神、扶犁耕田。

图片清 佚名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抬了头兴云作雨滋润人间万物,春雨过后,野菜遍地生长,再约上三五好友踏青出游,一如白居易诗中所说的那般惬意: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图片清 佚名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二月踏青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说法,所以每年一到农历二月初二,大家为了讨个好彩头都会去理个发。

图片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有的地方还有照房梁的习俗,就是说在二月二这天,人们要点亮春节祭祀剩下的蜡烛,照一照家里的墙壁和房梁,一边照一边还要唱着:“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其实就是早春时的一次大扫除罢了

二月二日……又以祭余素烛,遍照壁间,

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

——沈大侔《春风采风志》


而在苏州则要在当日吃上一块[chēng]腰糕,以祈求身强体健。清代徐士鋐的《吴中竹枝词》里就有此记载:

“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
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

图片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把糖年糕切条,用油煎得外焦里嫩咬一口满嘴香甜,“吃了撑腰糕,一年到头不伤腰”。

那就在此祝大家拥有一个浪漫、诗意又健康的二月。

参考资料:
唐诗宋词天地《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
潇湘晨报《正月十五闹元宵,到底怎么“闹”?》
呼伦贝尔发布《原创|二月二的习俗有哪些?》
宝库《不劳动算什么劳动节 》
东方网《听文物讲故事·牛年说牛|胤禛耕织图册:四阿哥下田赶牛的样子,见过吗?》
齐鲁壹点《二月二的民风习俗》

图片END

作者 | 觅渡君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张斌 古月

本文经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 (微信ID:
本文经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 (微信ID:atmuseum)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