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埔女生“四杰”之首当女师长,36岁含冤牺牲,另3人是谁

 兵说 2023-02-02 发表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近现代战争史上,黄埔军校是神一样的存在。
双方阵营中出自黄埔的将领灿若星辰,尤其是前六期名将辈出:
如一期的“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以及徐向前、杜律明、关征鳞、陈明仁等人;二期的邱清泉、郑介民等人,三期的王耀武,戴安澜等人,四期的林彪、刘志丹、胡链、张灵甫等人,五期的许光达,宋时轮、赵尚志等人,六期的罗瑞卿、程子华、戴笠等人。
需要说明的是,罗瑞卿、程子华等人的黄埔六期是武汉分校。
和武汉分校的黄埔六期同时招生的,还有213名女性军校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来自全国各地(以湖南、四川最多)的一批年轻女性冲破了重重阻力,成为黄埔军校史上第一批女学员。
这些女学员年龄较小,但是差距也很大:小的如黄静汶只有15岁,黄杰、曾宪植都是16岁;年龄较大的则超过30岁并且结婚生子,如著名红军女司令胡筠入学时29岁,儿子李荣光也有5岁了。
【胡筠】
黄埔女将“四杰”之首,是著名的红军女司令、神枪手胡筠。
胡筠是湖南平江人,家境富裕,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十六七岁及笄的年龄,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大地主之子李积琦。婚后丈夫出国留学,胡筠进入启明女子师范读书。
1926年8月,叶挺独立团和36团联手打下平江,一心追求革命的胡筠加入北伐军做宣传工作。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三镇。11月,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招收女学员,胡筠如愿成为第一批女兵之一。
胡筠训练刻苦,在平定夏斗寅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是有名的“神枪手”。
大革命失败后,胡筠回到家乡拉起一支游击队,号称“平江工农革命军”。
因为追求不同,胡筠和李积琦离婚后,和湘鄂赣边特委宣传部张警吾造结成了革命夫妻。不久,胡筠出任红8师师长,这也是红军时期的第一个女师长。此时,丈夫张警吾也调任赣北特委书记。
胡筠和红8师在赣北地区纵横驰骋,大杀四方,是敌人害怕的“女司令”。
但是,就在胡筠和张警吾夫唱妇随、比翼双飞时,厄运突然来临:1933年下半年,让敌军闻风丧胆的胡筠被关入监牢。1934年1月,在冷水井被保卫局秘密处决。3个月后,丈夫张警吾也遭到清洗。
含冤牺牲时,胡筠只有36岁,丈夫张警吾年仅33岁。
【民国女少将胡兰畦】
胡筠是黄埔女学员“四杰”之首,其余三人还有谁呢?
黄埔女将“四杰”之二,是国民革命军7位女少将之一胡兰畦。
胡兰畦是四川成都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先祖是明代开国元勋之一的胡大海,家世显赫。胡兰畦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在成都女子师范毕业后,在父母安排下嫁给了商人表哥杨固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能带来天仙配,胡兰畦和丈夫没有共同语言,性格坚毅的她选择离家出走川南当了一个教书先生。1923年,这段不幸福的婚姻终于做了一个了结。
追求进步的胡兰畦又考入川南师范学校,在这里认识了教务长恽代英,也结识了《新蜀报》主笔、巴蜀才子陈毅,两人一见如故。但是,这段友情并没有向“才子佳人”的方向演化。
不久,胡兰畦和川军军官陈梦云步入婚姻的殿堂,并一同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6年秋,胡兰畦准备报考女生队,遭到丈夫极力反对。胡兰畦独自前往武汉并成为女生队一员,再次见到了陈毅。南昌起义后,胡兰畦随何香凝在江西从事妇女工作,第二年远赴德国并加入了组织。
1938年春,胡兰畦和陈毅第三次相逢,两人相约3年之期。但是造化弄人,两人第四次见面已是解放后的上海,陈毅也于1940年在茅山和张茜结婚。1994年,胡兰畦在成都病逝,终年93岁。
【赵一曼和儿子宁儿(陈掖贤)】
黄埔女将“四杰”之三,是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李一超。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家境富有,赵一曼自然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这也是旧社会参加革命女性的共同点,只有受到教育、打开眼界,才有追求理想的动力。赵一曼13岁时父亲病逝,大哥李席儒和大嫂管家。
不得不说,赵一曼能够成长进步,绝对离不开一个开明进步的大家庭。
除了大哥大嫂为人开明,大姐夫郑佑之还是四川最早的党员之一。1926年2月,赵一曼考入宜宾女子中学,并在学校转为党员。五卅运动一周年,赵一曼组织学生参加了抵制洋货的运动。
1926年11月,赵一曼考入黄埔武汉分校。毕业后,进入联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4月,赵一曼与陈达邦结婚。12月,回国不久的赵一曼被派到宜昌工作。后带着幼子宁儿回到上海。“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到沈阳领导工人罢工。第二年,出任满洲总工会秘书。
1935年,赵一曼兼任抗联3军(军长赵尚志)2团政委,被老百姓称为“瘦李”、“李姐”,日伪军惊呼为“红枪白马”女司令。由于叛徒出卖赵一曼被捕,1936年8月被杀害,年仅31岁。
【游曦】
黄埔女将“四杰”之四,是参加广州起义的女杰游曦。
游曦,原名游传玉,1908年出生于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大阳沟鲁祖庙。
父亲常年给人帮工织布,母亲则靠做一些针线活来贴补家用,父母先后生了6个孩子,由于家境贫寒吃不饱,最后只有一个哥哥和游曦活了下来。13岁那年,游曦进入收费较低的太阳山女子职校半工半读。在同学童毓英和哥哥童庸生启发下,游曦认识到了旧社会的黑恶。
15岁那年,游曦自主转入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在萧楚女的影响下,游曦参加并组织了学生运动,由于表现突出和几个带头的学生被校方开除。在吴玉章等人奔走下,转入重庆中法大学学习。
1926年,年仅18岁的游曦正式入党,并当选重庆妇联宣传部主任。
黄埔武汉分校5期面向全国招收女生的消息传来后,游曦如愿成为300多名川籍学生中的30名女学生之一。这些川中学子,包括黄埔六期的罗瑞卿,女子队的胡兰畦,化名李淑宁的赵一曼等人。
宁汉合流以后,黄埔武汉分校解散,游曦跟随叶剑英的第4军军官教导团南下,以女兵班班长的身份参加了广州起义。在长堤战斗中,女兵班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壮烈牺牲,游曦年仅19岁。
【著名女作家谢冰莹】
武汉分校女学员,除了有名的“四杰”,还有不少名人名将。
来自湖南新化的谢冰莹,一生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颇具传奇。
后来,从黄埔武汉分校毕业的谢冰莹成为著名左翼作家,1932年与鲁迅、茅盾等43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呼吁愤起抗日,1940年在西安主编《黄河》月刊。多次组织战地服务团,被李宗仁在老河口授予少将军衔。抗战时期,谢冰莹与燕京大学高材生贾伊箴结婚。
1972年,谢冰莹夫妇移居旧金山。2000年1月,谢冰莹以94岁高龄辞世。
此外,江苏邳县人宋绮云、湖南湘阴人黄静汶(享寿100岁)、湖南双峰人曾宪植、河南信阳人危拱
之、湖北江陵人黄杰(徐向前元帅夫人)、安徽寿县人孟庆树(王明夫人)也都是女生队的学员。
【晚年的黄静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