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铚秀将军 张铚秀将军,1915年7月26日出生于江西永新县怀忠镇虹桥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张兴隆和母亲刘宝俚都是忠厚老实的农民,家里仅有几亩薄田难以维持生计,父亲只好外出谋生,曾在云南做过十几年泥瓦匠。张铚秀8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因交不起学费,只上了3个月便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干农活,打短工。1925年,父亲积劳成疾去世,家中生活更为困难。 ![]() 张铚秀将军的母亲刘宝俚 1928年秋,张铚秀在共产党员、大哥张成秀的带领下,参加了虹桥村农民举行的暴动。张铚秀后来回忆说:“父母生有5个子女,因贫穷只活养了3个儿子,那年,比我大10岁的大哥张成秀,发动虹桥村农民暴动,叫我当暴动队小号手。那天,天刚蒙蒙亮,按大哥吩咐,我爬到村后的山坡上使劲吹号,把沉睡的乡亲们从梦中吹醒,大哥带着暴动队员把村里的土豪劣绅甘世才和两个作恶多端的地痞棍押到甘家祠审判,全村男女老少在我的号声中迅速来到祠堂集合,开展公审,乡亲们群情激奋,当众处决了土豪和两个恶棍。大哥留在家乡当党支部书记,后任左坊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而我跟随10余名暴动队员到湘赣边界的第一个农民暴动队——秋溪暴动队汇合,接受党的领导。”参加农民暴动队当小号手不久,任少先队队长。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少先队参加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的支前工作。1933年4月,张铚秀参加红军永新游击队,任副班长;6月,任永安独立营一连一班班长。1934年2月,任副排长;4月,独立营编入红六军团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任该团三营七连一排排长,随红军主力在安福里田伏击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师第一八八旅一部,带领全排战士奋勇冲杀,缴获十几支枪并抓到几个俘虏,打好了参加红军主力后的第一仗。同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 1973年,张铚秀与贺子珍同志合影。 当时,由于执行单纯防御作战方针,部队受到较大损失,红六军团奉命于8月上旬退出湘赣苏区,实施突围西进。突围途中,张铚秀奉命带领一排夺取前进路上右侧高地的碉堡,率领一个班摸到碉堡跟前,命令一班班长用集束手榴弹将门炸开,自己乘着烟幕带领全班冲进去,将国民党军一个加强排全部消灭。8月24日,张铚秀奉命带领全排随部作为后卫扼守阳明山山口,激战中头部中弹陷入昏迷,战友们都以为其死了,拼命叫喊着要为其报仇,眼睛都打红了。但战斗结束后,他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当团里通知他留下养伤时,他急切地说:“感谢组织关怀,但我现在是头部负伤,两条腿还能走路,我跟着部队,请你们无论如何不要把我丢下。”经一再坚持,张铚秀终于获准随部队一起行动作战。11月中旬,张铚秀带领全排参加龙家寨伏击战,在七连受命攻占一个两面绝壁的高地时,带领全排从悬崖攀登上去,扔出一排手榴弹,守军顿时大乱,连队主力趋势从正面冲上来,全歼守军,俘虏200多人,其中有几名尉、校级军官,经审问才得知这里是敌旅指挥部。战后,任七连副连长,不久任连长。 ![]() 张铚秀1938年在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留影 1935年2月,第七连改为第十八师第五十三团二营四连,张铚秀仍任连长。之后,带领七连连续参加陈家河战斗、铜关槽战斗、桃子溪战斗、忠堡战斗、板栗园战斗和芭蕉坨战斗,作战顽强,连战皆捷,完成任务坚决,群众工作出色,连队内部团结,被上级誉为“模范连”。11月,张铚秀任红六军团第十六师第四十七团一营营长。1936年1月上旬,在便水参加阻击国民党军第十六师战斗,激战中张铚秀右腿中弹负伤,仍坚持继续作战。战后,因伤长途行军困难,只得天天坐在马背上跟着部队走。团长覃国翰为保证他顺利行军,特意让各营从缴获的军马里挑了一匹膘肥体壮、耐力强的马替换其所坐瘦马,并派一名作战参谋协助他指挥。1936年10月结束长征后,任步兵学校上干大队(教导队)第四中队中队长。1937年1月,入抗大第二期学习。 1937年8月,张铚秀从抗大毕业,转入第三期学习。10月,在挖窑洞新建校舍劳动中担任组长,因任务完成得好,在校舍落成典礼上获得奖励。随后,根据前方需要和本人请求,张铚秀于11月中旬被分配到南方参与组建新四军工作。到达南昌后,由陈毅安排到湘赣边红军游击队谭余保处,任湘赣边游击大队参谋。几天后,奉命回到家乡永新扩充队伍,不几天即从20余人扩大为110余人,整编为第二中队,任中队长。1938年3月中旬,湘赣边游击大队到达皖南岩寺,整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一营,张铚秀任团侦察参谋。期间,他常常奉命单独活动在南京外围、句容、溧阳、丹阳一带,搜集情报,参加苏南地方抗日武装改造工作,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对丹阳、镇江、句容、金坛4县交界处大刀会、会道门等各类武装组织进行团结、争取、改造工作,达到全部或部分收编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4月下旬,任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侦察参谋。参加抗日先遣支队对日作战第一仗韦岗伏击战,归建后仍任第二团参谋。7月初夜袭新丰火车站前,组织一营和丹阳抗日自卫总团一些人员化装成商人、农民,潜入车站和铁路沿线实施侦察,为第二团夜袭新丰车站提供情报。战斗打响后,张铚秀负责指挥丹阳自卫总团在车站两侧进行切断电话线、拆路轨、割电线等活动,配合一营作战。此战共击毙日军40余人,使京沪铁路交通中断一天,公路交通中断一个多月。8月,张铚秀任二营营长。奉命带领二营参加攻击日军据点句容城战斗、袭击日军据点仓头镇战斗。在反击日军进攻支队驻地前隍村战斗中,击毙日军30余人,二营无一伤亡。 ![]() 1939年,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干部合影。左二王必成,左三张铚秀,左四刘培善,左六郭猛。 1939年1月,张铚秀任第二团一营营长。2月中旬,和团政委刘培善率部长途奔袭日军重要据点延陵,经一夜激战,全歼日军一个小队,毙日军小队长以下20余人,伤8人,生俘一人,歼伪军6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3月初,参加白石山突围战,掩护团部突围,遭到较大损失,激战中营教导员李文魁牺牲。4月,奉命北渡长江支援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作战。任务完成后,率一营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名义,在扬州、大桥、泰州、新州、扬中、太兴的丹北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发展地方抗日武装。8月10日,在扬中老郎街用步枪击落日军侦察机一架。9月,张铚秀任第二团参谋长。协助团长王必成指挥贺甲村战斗,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168人,俘3人。 ![]() 1950年12月,张铚秀(右)和张仁初(左)、顾耀文(中)在朝鲜战场上。 1940年1月,张铚秀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上干队队长。3月初,回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任第一团副参谋长。参与指挥反日军对皖南的三路“扫荡”,指挥父子岭阻击战,歼日军300余人。11月,任新四军皖南第一纵队新编第一团任团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张铚秀率部一路不停冲杀,最后只剩下200余人,他们昼伏夜行,转战月余,终于冲出重围到达江北无为。7月,张铚秀入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学习。1942年2月,任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五十六团团长。1943年3月,任新四军第七师含和支队支队长兼含和军分区参谋长。到1944年上半年,含和支队与兄弟部队配合对日伪军作战,毙伤日伪军298人,俘310人,缴获枪支540支(挺),连续攻克陶家厂、高庙、腰埠等日伪军大小据点13处,将含和抗日根据地扩大一倍以上。 1945年8月中下旬,张铚秀调回第七师,奉命以皖中军区参谋长名义,具体负责皖中军区筹建工作。9月,新四军第七师奉命北撤时,张铚秀任第七师十九旅参谋长。1946年4月,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十九旅副旅长兼参谋长。解放战争开始后,协助旅长和政委参加朝阳集战斗、泗县战斗、睢宿公路保卫战、两淮保卫战、宿北战役阻援战、鲁南战役阻援战。1947年1月底,张铚秀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副师长兼参谋长。2月,在莱芜战役中,张铚秀指挥一个团猛烈攻击,以负伤36人的代价,歼敌一个团俘敌2000人,首创华东野战军一个团歼敌一个团战例,荣获纵队嘉奖。后参与指挥所部参加孟良崮战役和南麻、临朐战役。9月,张铚秀任第九纵队二十六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莱阳保卫战、周村战役。 ![]() 指挥渡江作战时的张铚秀 1948年5月,张铚秀任第二十六师师长。率部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所部第七十六团战功卓著,被第九纵队记一等功,成为淮海战役中全线唯一的一等功团。1949年2月,张铚秀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师长。率部参加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指挥全师重点警备南京东路和外滩,对重要机关、银行、商店、仓库和外国驻沪机构实施保护。要求部队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入城守则”,夜间和战士一起席地而睡或靠墙而眠。 ![]() 1972年,张铚秀(右)与到济南访问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切会见。 新中国成立后,张铚秀任志愿军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2年6月回国后,任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于12月带领部分师团干部到华东军区军事干部高干队学习并兼队长。1954年,张铚秀代理第二十六军军长兼参谋长。1958年1月,到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7月毕业,任第六十八军军长。“文革”初期,张铚秀担任徐海地区军管会总负责人;1969年8月,任徐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2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9月,兼山东省委常务副书记,主持全省日常工作。因受到江青一伙及其在山东的追随者诬陷,张铚秀于1975年1月调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云南方向自卫反击作战。在杨得志因患重病离开战区后,奉命负责指挥云南方向边防部队作战。1980年1月,张铚秀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收复了扣林山地区和老山、者阴山地区。 ![]() 2002年,张铚秀全家福。 1955年,张铚秀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是中共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5年7月,张铚秀退出领导岗位。1986年2月,当选中顾委委员。 2009年8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