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但是“放养”不该是“放羊”

 事奴 2023-02-02 发布于河南

相信有许多学生家长,都曾经历过被老师突然叫到学校,站在办公室里接受老师批评训话的情况。

不是因为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质量堪忧,就是孩子在课堂上交头接耳,要么就是孩子在课间和其他同学产生了争执,需要由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去,严厉认真地对他提出警示和告诫,千万别再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学校里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效果了。

显而易见,越是喜欢对小孩子进行“放养”,让他放任自由地释放天性的家长,越是容易受到学校老师的这般“礼遇”。

那么“放养式教育”,让孩子不要受到过多规则和习惯的约束,难道不好吗?

所谓“放养教育”,是指尽可能地将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孩子,减少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孩子的约束,让他们在更加宽容自由的成长氛围中,得以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

但是很可惜,大多数父母和老人一旦给予了孩子更大的空间和权限,孩子们首当其冲的就是沉迷玩手机、不按时吃饭、熬夜看动漫等等一点儿好处也没有的放纵行为。

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父母们要是试试“放养”,那孩子们肯定是要“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到时候眼睛一睁开就要刷视频,凌晨一点还在抱着手机打游戏,饭点都过了还在跟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老师布置的作业却没有一天能够按时完成的。

等到自己天天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办公室里批评,羞得无地自容的时候,你还会相信和盲从“放养教育”吗?

当然如今在社会上流行一时的“鸡娃教育”,显然也不对。

毕竟孩子的天性,是喜欢贪玩好动和新鲜有趣,任何关于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应该把兴趣培养和丰富见识,作为提升孩子认知、思考和素质能力的关键。

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家孩子”的课堂表现和优异成绩,来抱怨和指责自己家孩子的漫无目的和不思进取,甚至要求孩子也跟着其他孩子一起,报各种培训班、刷各种练习题,却全然不顾自己家孩子的能力和潜力,更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兴趣。

那么这样的“鸡娃教育”,就算是在短期内提升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他整个人生阶段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又能有什么裨益呢?

所以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放养”不能直接就“放养”,“鸡娃”也不能干脆成“逼迫”,不管作为父母的我们,抱着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应对孩子的学业和成长中的每个阶段,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迎合孩子自身的需求与兴趣。

正如教育专家陈鹤琴所说:

“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应当以循循善诱为依规,不应当以力迫威胁为能事。虽然引诱和威胁都使得小孩子服从,但小孩子心里的愉快和不愉快,则不能以道理计了。”

这就说明,我们给予孩子的家庭教育,要以开明、宽容和理智为基础,在学业上要严格要求、合理规划,在生活上要给孩子适度娱乐的时间和空间。

更进一步地说,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深入沟通和引导督促,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遇到困难和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办。

切忌盲从和跟随别人,人云亦云地做出选择和决定,更不能为了图个新鲜和觉得有趣,动不动就是“三分钟热度”,一遇到麻烦和阻碍就“打退堂鼓”,把宝贵的青春年华,浪费在日复一日的踌躇不决和半途而废上。

而且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提出的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父母也不能急着当场否定或是肯定,而是应该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分析问题,进而战胜困难。

比如孩子在学校里总是屡教不改地交头接耳,甚至一再引起老师的恼怒和反感,父母就应该在和老师深入沟通以后,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看看孩子管不住自己嘴巴和思维的问题,究竟是出在了哪里,需不需要由家长出手,来帮助他纠正习惯、设定计划和督促学习。

总之,想要教育好孩子,家庭和学校之间肯定需要密切联动和配合起来,而不是把孩子当前出现的问题,在相互之间一直不断拖延和推诿。

而对于家长来说,“放养”从来都不是“放羊”,不能为了孩子高兴,就一再无视和质疑学校的管理模式,更不能为了提高成绩,就让孩子深陷进“应试教育”的桎梏,造成适得其反的负面效果。

毕竟教育孩子的关键,还是要有张有弛、松紧适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