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心脏病,还能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

 常笑健康 2023-02-02 发布于江苏
▼本文作者▼

待疫情结束,一起去旅游吧!

待春暖花开,一起去看海吧!

见想见的人,去做想做的事!

随着疫情防控优化,“防疫码”落幕,不再有行程码、健康码,也不再有疫情导致的限流。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由于疫情的缘故,大家都好久没有出门旅行了,默默将远方安放在内心深处,此时此刻相信许多人再也按耐不住骚动的心情,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远途出行,飞机无疑是最为方便的出行方式,方便快捷,然则对于一些本身患有疾病的乘客来说,飞机的起降、轰鸣、震动、低气压、轻度缺氧、客舱内空间狭窄等条件都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尤其心脏,作为人体生命的“发动机”,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果得了心脏病,还能不能出行,如何安心出行?


旅行指南

2022年,英国《自然心脏病学》评述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有以下心血管病的人,不建议坐飞机:

(1)过去2周内发生的心梗;

(2)不稳定心绞痛尚未控制;

(3)过去2周内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冠脉介入治疗的简单病变患者,可考虑短期出行;

(4)过去3周内接受过心脏外科手术或瓣膜介入治疗;

(5)心功能IV级心衰或失代偿性心衰患者;

(6)未控制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7)艾森曼格综合征;

(8)未控制的肺动脉高压;

(9)有气胸(如在接受心脏大手术后)。

旅行目的地的选择对心血管病的人,尤其心衰患者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出国旅行时。在选择目的地时,要了解目的地的季节与气候、空气污染、旅行距离和时间、时差、海拔、进行的活动和住宿等。

高海拔对身体的影响

客机飞行的主要高度范围在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下层(大约8500~13000米),处于低压低氧环境。

♥ 对于心衰的影响

一般来讲,有心衰的人,前往约2000米海拔的目的地旅行是安全的

有心衰的人较普通人更易受到高海拔的影响,飞机上客舱压力一般要求不高于海拔2438米水平面高度的气压。但长途飞行时,机舱压力通常高于此高度的气压。心脏对缺氧十分敏感,如果心衰患者到高海拔地区时,容易出现缺氧和急性心衰。

♥ 注意血容量减少

飞机上由于机舱湿度、温度较低,加上通风,会增加每小时约200毫升的体液丢失。由于保持坐位,下肢的血液淤积。超过4小时,可使体液减少约6%。

若在飞行中饮用无钠、含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会促进利尿,恐会进一步增加体液流失。

若出现疲劳、乏力、体重减轻、心率增加、肌肉痉挛、虚弱、体位性头晕、腹痛、尿量少、低血压、嗜睡和精神错乱等症状,可能是因为血容量不足和脱水,从而导致电解质或酸碱紊乱引起的。

“护心”注意事项

♥ 病情稳定时可旅行,但心功能Ⅲ~Ⅳ级心衰患者若血氧饱和度不足90%,坐飞机需考虑吸氧,心功能Ⅳ级患者不建议旅行;

♥ 急性心衰患者,至少出院康复6周后再去旅行;

♥ 建议在出发前4~6周去医院进行风险评估;

♥ 出行前,要了解当地的医疗情况;

♥ 带足药物(要考虑到滞留在当地的可能),随身携带重要医疗资料;

♥ 需要特别注意容量不足和脱水问题,并由此调整药物以及液体入量;

♥ 如果置入心室辅助装置,建议出院且康复后再考虑旅行;

♥ 对于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至少一年内不建议旅行;

♥ 对于安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最好出院至少2周病情稳定后考虑远行;

♥ 旅行途中应注意避免久坐,适当起身活动或伸展肢体,以避免发生血栓的风险。

适逢疫情落幕、春暖花开,想必不少人早已蠢蠢欲动了,准备“任性”地来一场旅游。

不过,小编还是奉劝心脏病患者,得顾及下自己的“小心脏”,千万别“任性”。虽然不能“说走就走”,但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一场“谋定而后动”的旅行也未尝不可。

新的一年,把握好每天的生活,照顾好独一无二的身体,这就是最好的珍惜。

作者介绍

周剑平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简介:医学博士、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执行主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瑞金分中心学术秘书,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青年协作组委员,中国哮喘联盟网站防治常识编委,中国控烟协会第五届全国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呼吸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业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师志愿者联盟首席医疗专家;上海市黄浦区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健康教育委员会控烟组组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