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认识的三次飞跃

 潘海露 2023-02-02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人类的文明史是以有文字记载为标志的,约有5000年的历史,而人类的认识史则要长得多,至少可以上溯数万年。人类的认识史,是指自人类诞生以来其认识世界的历史,是指人类认识世界的观念、方法和水平不断地发展与变化的历史;人类的认识史,是无数具体个人的实践、思维和智慧的集合,是由数以百计杰出的思想家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面对纷杂的人类认识长河,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与把握,并从表面上随机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中,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人类今后的认识,这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实际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它们都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思维特征分别是混沌模糊、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

0~10岁是一个人认识的幼稚阶段,即步入了混沌的认识时期。在这一阶段虽然产生了意识,但此时的意识却是朦胧和模糊的,其思维处于就事论事的水平。比如,在这一年龄段的人,已具有自我意识和关于人的概念,但并没有对人的概念产生进一步的认识,没有明确地意识到好人与坏人的区别。这一时期的认识特征是,尚未建立和健全概念体系,还不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在这一时期,关于世界的图像是混沌和模糊的。

11~20岁是一个人认识的成长阶段,进入了非此即彼的认识时期。在这一阶段的人不仅产生了意识,而且对其所面对的大多数事物,都建立了相应的概念。在这一时期,人的思维已从点对点的思维上升到面对面的思维,已经能够超越个别现象和具体事物,对它们的共性进行思考,并由此产生出抽象思维。比如,在这一阶段的人,不仅已经建立了人的概念,而且还会进一步将人分成好人和坏人。然而,此时对概念的掌握比较生硬和矫枉过正。为了建立和强化概念,他们往往把各种不同的概念绝对化。若是好人,则是绝对的好人,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和对象;而若是坏人,则是绝对的坏人,与场合、时间、地点和对象无关。于是,一个人要么是100%的好人,要么就是100%的坏人,不存在任何中间状态。

例如,我们在学生时代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两个人刚认识时,往往会觉得对方什么都好。于是,两个人拼命拉近关系,整天形影不离。然而,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反目成仇,彼此不再往来。上述这种现象,在十几岁的青少年中非常普遍。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不仅表现在与人的交往上,还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比如个人爱好、学习兴趣和对待事业的看法。所以,这一时期的认识特征是已经建立和健全了关于世界的概念体系,并学会了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但他们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绝对化,处于非此即彼的认识阶段。在这一时期,关于世界的图像是机械和静态的。

20~30岁是一个人认识的成熟阶段,进入了亦此亦彼的认识时期。在这一阶段的人不仅已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概念如好人和坏人,而且还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起了有机联系,使它们具有相对的意义。在这一时期,人的思维进一步从面对面的思维上升到立体思维,这种思维不再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孤立思维和静态的抽象思维,而是系统、有机和动态的思维。根据自然哲学第三定律——自然界存在着个体间的依赖性和相互渗透性,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和对象的好人或坏人。一个人对于他的国家或民族来说是英雄,但对于其他的国家或民族而言就有可能是战犯;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是清官,而在年老时则有可能蜕变为污吏;一个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伟人,但在一些小事上却又可能表现得没有修养,成为招人讨厌的小人。

人应该围绕着自己画出不同距离的同心圆,将不同的人放置在不同的交际距离上。比如,保持送一碗汤不凉的距离,是父母与其成年子女在居住上的最佳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没放对地方的人,而不存在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所以,在这一时期,人的认识特征是将概念系统化,使这些概念处于亦此亦彼的关系,能够对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时期,关于世界的图像是有机和动态的。

人类的全部历史相对于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其中有据可查并具有一定认识意义的历史至少有数万年。所以,我们将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上溯数万年这一段历史确定为人类认识的第一阶段,即图腾时期,该时期人类认识的主要特征是以某一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物质为理论的核心。比如,太阳、狮子、河流或火等。在这一时期,人类一方面以客观的具体物质为理论的核心,而另一方面又以类似宗教的心情对该物质顶礼膜拜。于是,人类的认识由原来零散、被动的模仿转变为系统和主动的模仿,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使人类的认识由一种下意识的本能转变为一个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此时,人类的视野仍尚未超出具体的事物,人的认识也没有超越自己的感觉器官。正是这种局限性使当时人类的认识停留在感性的认识阶段,这是一种非理性和模糊的认识。人类在这一时期还没有树立认识主体及认识客体的概念,在认识上还没有产生独立的自我意识,只是限于模仿、屈从和依附于自然界,所以我们又将这一阶段的认识称为混沌阶段

由于有后天系统的教育,所以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其认识的混沌阶段并不很长,与另外两个认识阶段的时长大致相同;但是,对于人类认识的发展来说则不同,人类的认识在其初期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摸索和不断的积累。只是到了人类认识的第二阶段,由于人类在其认识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知识与经验,而且还获得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其认识才逐渐地步入一个明显的加速过程。人类认识的这三个阶段各自持续的时间大致相差一个数量级,即分别约为数万年(2.5万年)、数千年(2500年)和数百年(250年)。

从公元前5世纪到19世纪为人类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经典时期,该时期人类认识的主要特征是以某一抽象的概念为理论的核心,比如数的和谐、原子、力、理念和上帝等。这些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分类及其共性提炼出来的,是人类用于描述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借助这些工具,人类可以进行逻辑思维,并由此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出一个理性世界。由于此时的概念是绝对的,所以运用这些概念的逻辑是非此即彼的形式逻辑,相应的思维方法是形而上学。当时的圣贤们,虽然已经知道要挣脱现象的束缚来认识世界,但在概念的使用上却有些矫枉过正,类似早期机器人的动作,有些生硬和不够连贯。其中,最为显著的结果,就是持一维认识观,一味地追问和探究世界的本体。于是,人类的认识由原来系统和主动的模仿转变为抽象的概括,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使人类的认识摆脱了感官的束缚与局限。

在这一阶段,人类已经明确了主体与客体的概念,并分别对主体和客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比如创建形式逻辑、几何学和经典力学等。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是把概念、理性和逻辑绝对化。特别是,虽然意识到人类的认识有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因素,但总是要么将两者的对立绝对化(二元论),要么认为主体从属于客体(唯物论)或者认为客体从属于主体(唯心论)。在这一阶段,人类关于主体或客体的研究始终是分立的,属非此即彼阶段,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跨越的必然阶段。

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是人类认识的第三阶段,即综合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认识的主要特征是,既可以超越现象,又能够摆脱概念的束缚,将世界看作是一个有机系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世界。在综合时期,人类已经认识到,我们既不是单纯地归纳和发现理论,也不能随意地杜撰和演绎理论。在这一阶段人们还发现,实验不能绝对地验证理论,理论也无法绝对地说明世界。人类的认识只具有相对性,只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相互作用。人类构建的概念系统只是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所以,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也不是彼此从属的关系,而是一个体系中两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相对于认识来说,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是平权的,不存在谁凌驾于谁的问题。于是,人类的认识由原来抽象的概括转变为系统的同构,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第三次飞跃,使人类的认识由探询世界的本体转变为研究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自然哲学第三定律——自然界存在着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渗透性,这一定律意味着,一方面各种事物及其概念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而另一方面不同的事物及其概念又可以是互相渗透的。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同事物及其概念的界限是模糊和动态的,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我们仍以好人和坏人的概念为例。首先,好人和坏人的概念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没有好也就无从谈起坏,同样,没有坏也就无所谓好,它们的存在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比较而言的;其次,即便是一个好人也可能好心办坏事,而一个坏人在其晚年却可以虔心吃斋念佛,甚至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慈善家。又比如,一个中学生为上大学而参加高考。如果金榜题名,对学校来说这是一名好学生,对家长而言这是一个有出息的好孩子,但对于其他考生,特别是对于落榜的考生来说,他就是一个竞争对手。因为,上大学的名额是有限的,该学生上了大学,必然会有另一个学生因此而上不了大学。所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既是好人又是坏人,这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素质,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做出评判的人。评判者不同,评判的结果就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这一阶段,人类已经由上一阶段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转变为亦此亦彼的辩证思维方式。比如,人们已经习惯和接受下述亦此亦彼的观念

物质既具有波动性,又拥有粒子性;光既可以相对于光源以速度c运动,又可以相对于空间以速度c运动;物体既可以以质量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能量的形式存在;质量既是引力质量,也是惯性质量;共振峰既具有空间的扰动性,又具有物质的确定性;实验既可以验证理论,也可以为理论所解释;作为同构系统,理论既可以说明自然界,但又不同于自然界;科学既与认识客体有关,也与认识主体相关。

根据二维认识观,模仿自然、概括自然和构建自然三者并不是对立和互斥的关系,它们分别是人类认识的三个不同阶段,它们是互补与递进的关系。所以,人类认识的历史既可以根据其认识方法和认识水平的不同,划分为模仿自然、概括自然和构建自然三个不同的阶段;人类认识的历史也可以根据其认识本质和认识观念的不同,划分为图腾(模糊)、经典(分立)和综合(统一)三个不同的时期。

总之,人类认识与发展的历史,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在不同的阶段,其认识的方式及其相应的观念是不同的。于是,根据二维认识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可以理解和有机统一的认识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