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鸣”的中医治疗

 中医知识圈 2023-02-02 发布于山东

脑鸣是自觉头内虫蛀鸣响的一种病证,见于《医学纲目》,《张氏医通》称头响。明楼英在《医学细目·头风痛》中引朱丹溪之说云:“头内如虫蛀响名天白蚁”。其后在《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等著作中对本病均有记述。如张石顽云:“头内如虫蛀鸣响者名天白蚁。多属于火,亦有痰湿在上者。”虽然脑鸣有虚有实,但以虚证为多见,大多同时还伴有耳鸣、目眩、腰酸等症状。此外,在文献中亦有将喉癣经久失治,霉烂起腐,旁生小孔如蚁蛀蚀者称之为天白蚁,该病与脑鸣完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所谓鸣响者,一般鸣声单调。但是临床常可见到另一类患者,自觉脑内虫豸寄附,蛀蚀脑髓,并发鸣响之声,为此多虑而烦恼,虽然全无依据,但自信不疑,则当归于癫狂一类,纵然其辨证施治可以本节内容作为参考,但不得以一般脑鸣对待。
在现代医学范畴中,脑鸣大致可以认为属于神经衰弱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但是在某些脑器质性疾病(如脑肿瘤)也有类似现象。此外还需深入检查患者对脑鸣的某些解释,如有精神异常者自信虫豸寄附于脑内,则称之为妄想性虫兽寄生症或假性幻觉。
病因病机
1.痰火上扰
情绪抑郁,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熬津聚痰上扰清空,或嗜酒食、膏梁厚味,湿热内蕴,痰停胸脘,化火生痰,痰火上扰,清空不宁而自觉脑内鸣响。
2.肝肾阴虚
禀赋素虚,病久失养或房劳伤肾,下元亏损,肾精不足。肝肾同源故肝阴亦虚。肾主骨生髓,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肝阳上扰,上至巅顶,脑为之苦鸣。
3.肾阳不足
禀赋不足,或久病阴损及阳,肾阳不振,肾与督脉相通,督脉上入于脑,肾虛不足,督脉空虚,阳虚不足,脾肾皆虚,气不上承于元神之府,故而脑腔空鸣。
辩证论治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戴复庵云:“头中鸣响有虚有实,实者宜用凉膈散,礞石丸下夺之,虚者非独参、保元、六味、八味、茸朱丹、鹿茸丸等药调补不应也。”戴氏之言至今仍有其重要临床价值。
1.痰火上扰
主症:脑鸣、头痛、目赤,胸闷、心烦,急躁、口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或情数。
治法清热泻火。
方药:凉膈散加减。 
连翘10g,竹叶8g,薄荷3g(后下),焦山栀10g,黄芩10g,生川军3g(后下),姜半夏10g,胆南星10g。
方中胆星、半夏祛痰化湿,连翘、薄荷、竹叶、山栀、黄芩清泻胸膈之热;大黄通腑泄热,导火下行,以清上泄下。热甚者可加石膏、黄连,老痰滞留者,加青礞石、天竺黄之类。本方宜加芽茶为引。
2.肝肾阴虚
主症:脑鸣、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记忆臧退,虚火旺者则见有口燥,烦热盗汗,遗精等。舌红,脉细数。
治法:养阴潜阳
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
熟地12g,山萸肉8g,磁石30g(先煎),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2g,山药12g,五味子5g,潼蒺藜10g,牛膝15g。
本方以地黄丸为基础补益肝肾。磁石、五味子敛阴益精,膝补肾除热,潼蒺藜性温而柔润,平补阴阳。阴虚火旺者可加知母、黄柏,阳亢头晕者加杞子、菊花。平时巩固治疗还可选用耳聋左慈丸、二至丸或河车大造丸调理。
3.肾阳不足
主症:面晄神疲、畏寒、眩晕、肢末欠温,夜间多尿,小便清长或有滑精,月经不调等。苔薄、舌淡、质胖,脉细。
治法:温肾助阳。
方药:济生肾气丸化裁。
熟地12g,山萸肉8g,丹皮8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10g,鹿角粉1.5g(吞服),肉桂5g(后下),附子10g,益智仁10g,胡芦巴10g。
本方以地黄丸为基础加入附子、肉桂,乃是从阴引阳,少火生气之意。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加入鹿角、益智仁、胡芦巴则更加强了温补的作用。若气虚明显,可合用保元汤(党参、黄芪、甘草、肉桂)以益气保元。(韩钟博)
摘自.施杞, 周康. 临床中医脑病学[M]. 科学出版社, 1997: 95 -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