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葑门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因附近河中有(鱼専)(鱼孚)鱼(江豚)出没,又名(鱼専)门,(鱼孚)门。又以周围多水塘,盛产葑(茭白),遂改为葑门。 葑门,老苏州的古城门之一,位于苏州城内东南,相门之南。 1936年到1978年期间,葑门的水陆两门以及瓮城陆续拆除,甚为可惜。 ![]() 众多古籍中,最早明确记载葑门的是唐朝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张守节,唐代开元年间清道率府长史,治学严谨,他认为《史记》里太史公所说的姑苏东门就是葑门。且不谈东门具体是哪座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张生活的唐开元年间,葑门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否则他不可能如此说出“今名葑门”。 张守节甚至还认为葑门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春秋越攻吴之时。 不过,这明显带有神话色彩了,伍子胥不可能死后还助越军涛荡罗城,但越攻吴,适逢台风暴雨是有可能的。春秋之城是土筑,如遇恶劣气候,长期泡在水里,城垣崩塌也未尝不可。当年的葑门外围湖荡纵横,水域广阔,越军从水路进攻,葑门的位置是绝佳选择之一。 ![]() 城破后,越军可能就此开辟一座新城门,因䲕䱐(一种鱼,或为江豚)也随波入城,可能后来人们就以䱐来命名城门,时至今日,人们还将葑门读为fu(音䱐)门。 2017年3月24日姑苏区撤销葑门街道、双塔街道,原两街道管理区域合并设立新的葑门片区(双塔街道)。 双塔则因古建“双塔”而得名。“双塔”原指定慧寺巷罗汉院的两座七层八角楼阁砖塔。风雨千年,但双塔依旧挺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