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薄如纸 白如玉 明如镜 声如磐——骨瓷

 非亲似亲fhf 2023-02-02 发布于上海

骨瓷原称骨粉质瓷,简称骨瓷。因在其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粉(以牛骨粉为佳)而得名。质地轻盈,呈奶白色。将瓷器置放在灯光下,可隐隐透光。原料中含有25%骨粉的瓷器则可称为骨瓷,国际公认骨粉含量在43%-45%之间的称做优质骨瓷(fine bone china)。

历史起源

陶瓷起源于中国,骨瓷始创于英国,是欧洲在学习和仿造中国瓷器的过程中获得的创新瓷种,曾长期为英国皇室的专用瓷器,在欧洲王室大放异彩,成为贵族餐桌上的娇朵。

《剑桥中国史》对骨瓷的发明是这样描述的:古代中国陶瓷在西方具有极高价值,其出口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在欧洲,仿制陶瓷的工作也从未中断,但真正的突破,还要归功于威尼斯玻璃工业的发展。今天,人们都知道,陶瓷是由釉质层、结合层和内部的陶土层三部分构成。其中最难仿制的就是釉质层。十五世纪威尼斯人发明了铅玻璃,此后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人们发现,陶瓷的釉质层与玻璃有着某种相似。

大约在十七世纪,中国景德镇的薄胎瓷传入了欧洲,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发明,中国史书《陶记》说这种瓷:“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欧洲的说法则是:“比纸还薄,比牛奶还白,比玻璃更透”(直译)。这种瓷器在欧洲价值连城。一件瓷器甚至可以换回一支军队。更为神奇的是,这种瓷器甚至可以做成灯具,却有着比玻璃灯更加奇幻的效果。

为了得到“比玻璃更透”的效果,1794年,英国发明家威廉华尔森(音译)在陶土中加入了动物骨粉。骨粉在经过高温后可以获得氧化钙,这是玻璃工艺中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法。很快,一种欧洲自己的陶瓷被发明出来了。虽然直到今天它也很难达到薄胎瓷1mm-2mm左右的厚度,而且色调中略有偏红,无法真正实现高白的色彩,但这毕竟是西方唯一发明的瓷种,它的出现是革命性的。

瓷质特点

骨瓷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区别骨瓷与其他瓷器之间的本质依据。就产品本身而言,瓷质细腻、白度柔和,比常规瓷器胎体更薄更坚韧,骨瓷多是低铅或无铅产品,更是环保的绿色消费品。

基本特征一

骨炭含量36%以上(国家骨瓷标准)

基本特征二

经过二次烧制而成(素烧、釉烧)

随着我国骨瓷科研技术进步,中国最早骨瓷于唐山诞生。自古以来,美食与器具,犹如唇齿相依分不得,有如道与术不可分离。而在如今,骨瓷结合现代美学和传统元素设计后,不光满足餐厨品茶的使用,更是个人品味和收藏的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