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错的根源是利弊。

 专家视点 2023-02-02 发布于浙江
作者简介:韦志强
一个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者

公众号:人性商战研究生

如何打造电视剧《天道》中的强势文化?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其实这句话更准确的说法是:幼稚的人执着对错,成熟的人分析利弊。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毫无底线,不择手段的代名词,其实它只是一种哲学上的思维方式,是让你换一个角度,更高效地分析问题。

这句话的原型是,你不能把一件事的道德判断,跟一件事的可行性分析混为一谈,它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某个具体行为的指导思想。

从利弊角度分析问题,能让人更理性,更客观的认知世界,对错在很多时候不仅无法成为你评判问题的标准,反而会是你认知事物的障碍,纠结对错毫无意义。

从利弊的视角出发,很多事会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做出理智的选择。

比如,我们通常认为蜜蜂是益虫,蝗虫是害虫,伤害蜜蜂是错的,消灭蝗虫是对的。如果你抛开对错的思维去想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蜜蜂之所以是好的,是因为人类可以拿走蜜蜂辛苦采集的蜂蜜当作食物,这符合人类的利益,蝗虫之所以是坏的,是因为蝗虫会吃到人类辛苦耕种的庄稼,这不符合人类的利益。

总之,能为人类带来利益的就是益虫,是好的,会给人类带来损失的就是害虫,是坏的。我们在讨论一切好坏对错的时候,本质上都是在讨论利益得失。

十个人欺负一个人是欺凌, 100个人欺负一个人也是欺凌, 100万人欺负一个人就是正义。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审判并软禁这件事,当时就是正义,不打引号的正义,因为正义的本质就是当下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地心说」符合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会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对的,但在那个时代他的确是错的,因为对错的标准会随着时间变化,这个标准只取决于当下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利益。

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对的事是指这件事符合现在大多数人的利益,错的事是指这件事不符合现在大多数人的利益。

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意识到永远不要和人争辩,因为争辩毫无意义。人之所以会争吵,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但对错永远是主观的,只有利弊是客观的。争辩就是妄图用主观去影响客观,注定不会有结果。

就像两个明星的粉丝之间无休止的骂战,双方都拼命想要证明自己喜欢那个明星更优秀,结果除了互相憋一肚子火什么都改变不了,因为哪个明星更优秀是一个客观事实,根本不以粉丝之间的骂战胜负为转移。

对错的标准建立在每个人的价值观上,而人类的价值观不可能和谐统一,不同价值观的人,关于对错的认知和定义完全不同,所以没必要去争辩对错,我们表面上真的是对错,本质上是两种无法兼容的价值观之间的碰撞,是两个群体之间的利益争夺。

即使你能言善辩,向别人证明了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别人依然不会主动按你说的去做,因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不是趋对避错。

比如开车的时候有违规加塞,撞到了你,还探出头跟你吵架,虽然你觉得自己没错,但也说服不了他。可是如果这时候你的后排走下来三个彪形大汉,他就开始停止争吵,笑脸相迎。

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人,但可以迫使他权衡利弊。很多问题无法解决,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一些根本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对错评判上,而是会立即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最优策略,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

很多人之所以排斥成熟的人只看利弊这种说法,是因为他们认为看利弊就意味着完全不分对错,不讲道德。

事实上,注意利弊的人,反而会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拥有更清晰的道德价值体系,更敬畏法律。因为越是通过利弊思维解决问题的人,就越懂得,一件事只有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有可能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渡人就是渡己,比如赚钱的本质就是为他人提供价值,你能为越多的人提供价值,就必然能获得越多的价值反馈。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利指的是个人利益,这个义指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史书上的治乱更替,斗转星移,就是天之道对人之道的修正,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正义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