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趣谈: 攴(326)

 书虸 2023-02-02 发布于山东

80岁的快乐老人用书法

演示汉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谈汉字的故事


Image

Image

汉字趣谈: 攴


'攴'(pu1),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攴'字,是由形似带叉的杆子、棍棒、鞭子之类的物体+'手'两个构字符号所组成。两形会义手持木棍、鞭子之类的物体敲击它物。

上古先民最早野居洞穴,以采猎为生,'攴'既是防卫的最原始的武器,又是击打枝条収集野果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农耕与游牧两大经济形式。'攴'正像手持棍棒或鞭子的放牧人,在草原上放牧牛羊。

金文'攴'字承续甲骨文字形。小篆'攴'字为上下结构的字形,上部是'卜'(带叉的杆棒或鞭子),下部是'又'(手,手持)。隶书承续小篆字形,楷书由此写成'攴'。

'攴'的本义是手持棍棒、鞭子击打。说文解字里把'攵'、'攴',解释为小击也。因此,现代汉语中如'牧、教、敗、改、放、攻 、散、救、敏'等数十个带反文旁(攵)的字都与动作有关,在小篆里都是'攴'字作边旁,仅'敲'这一个字在现代汉语里是'攴'字作边旁。

'攴',古同'扑',戒尺(指繁体字'撲',简化字'扑'没有原来戒尺之义)。《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里都是含有惩戒、'不打不成材'的教育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