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趣谈: 聝(439)

 书虸 2023-02-03 发布于山东

80岁的快乐老人用书法

演示汉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谈汉字的故事


图片

图片

汉字趣谈: 


'聝'(guo2),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聝'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形,左边是一个'耳朵',右边是一个'戈',两形会意表示割下敌人的耳朵回去报功请赏。

在古代,战争频发,当战争规模较小,或宰杀了敌人首领时,胜利者便割下敌人的脑袋回去请功领赏,当战争规模较大,宰杀敌人又很多时,胜利者仅割取敌方将领的脑袋,对其余被杀之敌一律割下左耳(这是早已约定好的),以割取左耳多少作为记功领赏的证物。

有认为'聝'这个字的意思,是上古先民外出狩猎,当猎捕到大型野物,一人没法扛回去,回住地叫同伴一道去搬运,为防止他人取走,便割下野物的左耳以为标记,表示这是有主之物,他人不可占有。这可能是仿效战争之法。《周礼.大司马》:'遂人狩田……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殷商时期的金文'聝'字承续甲骨文镜像字形,周朝早中期的金文'聝'字左边是'首',右边是'戈',周晚期'聝'字,左边形似'爪',实为'而'(而:須也,首也),右边是'戈'。

周朝时期的'聝'字是用'戈'割取脑袋挂在戈上之意。小篆的写法有'聝'和'馘'两款写法(互为异体),表示割下的耳朵或脑袋串起来挂在武器上。'聝'字在汉隶名碑帖中未曾见到,楷书写成'聝'。

'聝'的本义是杀死敌人割取左耳。说文解字释:'聝,军战断耳也。' 在汉字中,'取'是割下被杀敌人的左耳,'馘'(聝)尚有割下脑袋或是带毛发的头皮之义。

'聝'(xu4),意为面孔。《庄子.列御寇》:'槁项黄聝。' (颈项枯槁,面黄肌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