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大山,魂归大山

 东营微文化_ 2023-02-03 发布于山东

摄影丨刘文明

岳母于1936年,出生在山脚的石窟里。石窟只是岩石表面的窟窿。长约六米,进深不足三米。她的兄弟姐妹也是在石窟出生的。石窟是远远不够一家人居住的。舅舅告诉我,外祖父还在石窟的外面用木料修了一间与石窟同长,紧接石窟上口的屋,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舅舅说,外祖父是行医之人,相邻几十里的人生病都是找他。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了,想必家庭一定是幸福的。但,好景不长,由于外祖父身处抗战时期,不得已被“抓壮丁”去补充了兵役。从此,外祖父的幸福之家渐渐开始有了变故。
外祖父走后不久,外祖母就带着四个孩子进城生活。进城的缘由据说是外曾祖母太过重男轻女。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其实是普遍存在的。
外祖母进城后以帮人谋生,当时,能满足一家五口吃饱,应该就是外祖母的唯一奢望。
可能是生活所迫,也可能是他人所需,外祖母便在岳母几岁的时候寄养给了易家。岳母从此便由李姓改为易姓,取名桂芳。
岳母寄养给易家以后,因为都住在同一巷道,所以,与生母一直保持着联系。岳母的养父是湖南人,曾经是宫里的厨师,清朝灭亡以后,又以裁剪技术谋生。
岳母也曾和养父母一起到湖南老家生活过一段时间,由于外祖母日夜牵挂,而且常常以泪洗面,岳母和他的养父母不得不再次回到岳母的故乡。其实,这也足以说明,岳母的养父母一定也是忠厚仁慈之人。
岳母没有文化。进入老年以后的岳母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从她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没有文化可能存在愚昧,但天性是善良的、与人是真诚厚道的。事实,岳母不仅善良还很勤劳。
岳母嫁到田家时二十一岁,生有一女,抱养一女,还抱养一男孩。
岳母的养父母是岳母安葬的,而且就安葬在岳母的屋后,坟墓一直也是岳母在管理。为什么安葬在屋后?我想,可能是岳母感恩养育之情。
岳父善于经营。六十年代初,曾因“投机倒把罪”受罚,后平反无罪。那三年,岳母承受着各种压力,生活举步维艰。可能命运注定岳父岳母是分多聚少,岳父去世时,岳母才四十三岁,为了孩子,余生未再嫁。
养女出嫁、养子回亲生父母家以后,岳母身边虽还有一女,但才十五岁。在大集体时期,需要依靠劳动力挣工分吃饭,不得已岳母将爱女早嫁。
虽然,早嫁在七十年代普遍存在,尤其在落后的山区更是突出。倘若不是早嫁,可能岳母爱女的命运就会少一些波折;倘若不是早嫁,或许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少一些波折。
不知是早嫁惹的祸,还是本身性格不合,最终岳母的爱女还是离婚了,那时她的孩子还都很小。
爱女离婚以后,岳母又一次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做饭、养猪、种菜、洗衣、带外孙都离不开岳母。岳母六十岁时,爱女再嫁,岳母才开始慢慢卸下家庭的重担。
勤劳的人总是闲不住,家庭事务少了,岳母便去批发市场守公共厕所。五毛一个人,加上给门市打扫一下卫生,又捡一些纸板卖,一做就是五年。虽然有些低下,其实,她不在乎。
岳母的收入我们从不管,那几年的收入她都是喊别人存银行,后来给她爱女时,只有两千元。不怕脏、能吃苦、闲不住的岳母其实一直都在创造价值。她退出守公厕以后,依然习惯捡一些垃圾,还要求我们给她一间屋做仓库。后来,孩子修屋给钱,孙子上大学给钱,孙子接媳妇给钱,曾孙出世也给钱。可以说,后来家庭中的每一件大事,她都在出力。
八十岁那年,岳母为捡一个矿泉水瓶,摔碎了股骨,从此,停下了她忙碌的脚步。出院以后,岳母住在六楼,整整七年没有下楼。
2023年1月7日岳母走完了她的八十七个春秋,结束了受苦受累的一生。
她从大山走出,最终魂归大山。

作者简介:杨进涛,现居重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