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画家王发荣:长途跋涉后的归真返璞

 新用户8329f2cc 2023-02-03 发布于云南
图片

 人物小传 

王发荣,男,1965年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198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

自由艺术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油画的艺术创作,在意象与抽象的表达中形成自我独特的绘画语言。

代表作有:布面油画《七彩沙林》、《黄昏下的滇池》、《月色》、《霞》、《花舞》等。

 展览经历 

2010   作品《七彩沙林》被云南省海埂会堂收藏

2016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江苏南京百家湖美术馆

2016   纸上印痕—全国版画邀请展 ,云南省图书馆

2017   马来西亚国际版画交流展,吉隆坡

2017   昆明美术作品展,昆明市博物馆

2017   心相.意相—王发荣抽象油画展 云南维度画廊

2018   印痕—2018维度版画展 云南维度画廊

-------------------------------

夏日昆明的清凉,与北方的酷热截然不同。

位于昆明普吉路的M60艺术区维度画廊。

从新疆来昆明旅行的女孩张雪一脚踏进来,整个人就“扑”到了面对大门的一幅巨大的油画《欢聚》面前。


“太喜欢了!这色彩、构图都让我非常喜欢!”边看,她忍不住一边发出欢喜的赞叹声。

闻声走过来的画家王发荣在女孩身后站定,静静地听着这一迭声的赞叹,脸上泛起淡淡的微笑,这幅画正是他的作品。

图片

王发荣油画作品《欢聚》

“这幅画很抽象,你怎么会喜欢?”王发荣问。

“我很难说清,也不懂画,但就是非常喜欢,第一眼看到就喜欢,它让我看到了'世界’。”张雪激动的说。

“印痕”2018维度版画展正在展出中,展览将持续到8月28日,展出罗中立、方力钧、叶永青、杨永胜、吕敏、王发荣等32位画家的版画。


像新疆女孩张雪这样走进画室,看到并表达对画作喜爱之情的观众,王发荣和画展的展览总监刘晓林经常都会遇到。


很难用一些具体的词语来界定王发荣的作品,不论油画还是版画,它们是抽象的,色彩不论浓烈还是黯淡,都让人过目难忘,恍如梦境。

图片

在昆明海埂会堂曲靖展厅,悬挂着王发荣的巨幅绘画作品:3米*5米的《七彩沙林》。

今年6月下旬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艺术博览会,王发荣有10幅油画作品参展,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以当代最具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艺术家、艺术品为核心展品。

8月9日即将开幕的云南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王发荣也将有作品参展。

回望走过的艺术之路,王发荣认为,艺术就是真心,真情。

---------------

 创作:艺术的道路有千万条,“做自己”最重要 

图片

很多朋友喜欢称王发荣为大王,他热情如火、纯真如赤子、忠实于内心,正如他的作品一样纯粹、热烈、富有激情。

“画家不要讲话,画家应该回画室去干活,讲太多没有意义,最终是要用作品说话的。”王发荣说。

与惯常印象中留着长发的画家不同,眼前的王发荣不太像一个画家。他头发剪得很短,衬衣+牛仔裤,目光炯炯,言谈直率豪爽,亲和力十足。及至深聊下去,渐渐会发现,他的画很抽象,但他的生活却是十分接地气的。

图片

图片

            王发荣作品《绚烂》

在多年的艺术创作中,王发荣追求绘画语言的单纯性,不带任何经验的构想,不模仿任何已有的创造,刻意在视觉空间,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以鲜明的个性的艺术符号来完成他对艺术的生命体验。

他说:艺术的道路千万条,“做自己”、不丢失自己最重要。艺术创作是一种实验,在自我破坏中升华、重现、突破。

他的作品是抽象艺术,是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通过抽象的色彩、线条、色块、构成对人性对自然对宇宙的表达和叙述。他的独创性,给观赏者的主观意识最大的想象空间,使赏画变成一种感受艺术,让人从现实的世界抽离,直击心灵。

图片

他的作品《七彩沙林》被云南省海埂会堂收藏,这是一幅色彩绚丽、气势宏大的作品。这幅画作从小稿到完成5米宽的大稿,当时是在海埂会堂的地下车库完成创作的。

---------------

 成长:第一次看到林风眠的画就被震撼到了 

图片

王发荣在一平浪盐矿长大,那里隶属于云南楚雄州一平浪镇。

上世纪60年代末,他当工人的父母每周会花几分钱为三个孩子一人买一本小人书,《在人间》、《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孩子们看得入迷,戴着风雪帽、手拿战刀的保尔柯察金更令王发荣如痴如醉的去临摹。才画出来,家里人就惊叹:画得太像了!这份肯定激发了王发荣的绘画热情,很小,他就想当一个画家。

虽然不懂绘画,但父母很支持王发荣去画,经常出差的父亲从北京给他买回油画棒、小画板等绘画用品,这在那个年代大山里的一平浪镇上,是很牛的东西。

7、8岁的时候,王发荣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幅画:画中的芦苇稀疏寥落,中间几只白鹭……这是画家林风眠的作品,他用墨彩的浓淡变化表现池塘与水的丰富层次感,使整幅画作透出一种空灵清寂之美。初看这幅画作的震撼之感,王发荣至今记忆犹新。

“还有吴冠中的一些风景画,有时候我在写生时,脑海中还会闪现出他们的一些画的笔触。比如画一个树枝,吴冠中的画法都跟其他人不同。”他喜欢这些画家作品的意境。后来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王发荣的绘画笔法、风格也一直在变。

言谈中,王发荣常会提及他最喜爱的画家吴冠中先生,也深深认同吴先生的艺术观:艺术就是真心,真情。“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你喜欢,就投入你全部的情感不断的去画,艺术没有捷径。像赵无极、吴冠中这样的大画家说过,绘画最根本的就是不断的去画,去表达,表达你真实的情感,你对世界的看法,在这种过程中,才会有新的发现。”

7、8岁开始临摹小人书,一直画到上中学。偏远的小镇没有专业绘画老师,从上海来的知青就成了他的老师,他们拉小提琴、看书、画画……这些特别“文艺”的行为,在矿区孩子心里种下了艺术的种子。后来王发荣考上云南艺术学院,他的“知青老师”们还开心地为他庆贺。

童年和少年生长的一平浪镇,在王发荣眼里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他和小伙伴经常会到位于一平浪镇小庙山的张冲将军故居去玩,他们的小学、中学毕业照也都是在那里拍摄的。

“一年四季瓜果不断,夏天满山遍野的小杨梅,这段时间鸡枞熟了,有时候我还能在山上找到鸡枞,他们说,'独行侠’能找到鸡枞。捡菌子的时候是最开心的。”说起故乡,王发荣的描述深情而极有感染力。一个画家的成长,周遭环境对他的影响必是深远的。

初中毕业,王发荣一心只想考艺术学院。父母担心他的文化课,他就每天早上8点钟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高中语文讲座》节目,自学文化课,另外买到一本《素描初步》,书上有徐悲鸿等大师讲素描,他自己琢磨学习。连考两年,第二年他终于考上了云南艺术学院。

---------------

 习艺:跟从内心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 

图片

因为挚爱,就会投入所有时间去学、去画。痴迷于绘画,为了练素描,王发荣从画鸡蛋开始,练笔法,顺着画、斜着画……为了练静物,他又画罐子,把家里能画的罐子都画遍了,油罐、腌菜罐……用妈妈的话说就是,可以用箩筐背。

没人指点,他只能拼命画。有人来昆明出差,就请他们帮带雕像,维纳斯、伏尔泰最多,也被他画遍了。

他最喜欢的还是色彩。世间色彩包罗万象,那是一个画不尽的世界。进入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师从张志禹老师,他参与了很多大型雕塑作品的制作。

大学毕业时,正是国家开发海南特区的时候。热爱大海的王发荣决定去海南工作。他到海南大学待了半年,完成一个雕塑作品。神奇的是,他坐船到海南时,看见的第一所房子,就是他后来住的房子,那是几栋临海的蓝色屋瓦的别墅,美得仿如梦境。

学雕塑而最终从事油画创作,王发荣说其实他是顺其自然,“雕塑是具象的,而绘画是抽象的。雕塑对我来说是个工程,我会紧张,而绘画不一样,就像(回到)儿童时代一样,我很自由。”

艺术家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这是王发荣一直强调的。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多看到美好的东西,多看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你就会开心。”

“我在一块木头上都能睡着。”王发荣说,也许,心无挂碍的人都会这样。对他来说,物质不重要,名和利不重要,画作很重要,“我的东西,你要都可以拿走,但不能把我的画弄皱弄脏了……”

但是慢慢的,这些也不重要了,只有画画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画家把内心的情感、所思所想通过画笔表达出来了,这个过程就完成了,“至于这幅画是天价也好,被人看不懂也好,跟画家就没太大关系了。这也是我从吴冠中先生书中读到的观点。”谈到吴冠中先生,王发荣言语间满是敬佩。

图片

早期,王发荣也画过人物画,他也有计划今后去画云南的少数民族人物,但表达的方式肯定不是常规的。如果让他按人们常见的方式去画,他说,就像做了一道很平常的菜,自己也不会满意。绘画之外,他还喜欢做菜,喜欢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我喜欢去做不一样的菜。”他研究一道菜会走到极致,他做的红烧牛肉,让吃过的很多画家朋友让他开餐厅了。“做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最重要的。”

画家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位被称作“大王”的人,他对绘画艺术的痴迷深深感染和鼓舞着他们,同时他对朋友的关怀和体贴又让他们觉得温暖。每年至少有两次他们要和他见面,一次是当“大王”有新作品问世的时候,或者就是他们自己想要从他这里“取暖”的时候……但是,当王发荣投入绘画创作当中时,他承认,那是非常孤寂的一种体验,只有音乐可以相伴。

王发荣的作品大多是即兴创作的,“很多作品是当时的情感和一些思考的碰撞,再加上画的过程中无意识的东西相融合,画里都有激情。”大自然和心灵是他的主要描摹对象,他想传达给观赏者的是生命的美好、脆弱与辉煌。

成为一个画家,需要些什么?

“天赋最重要,它能让你最快的找到自己。另外内心的坚定以及学习力。艺术是功夫在诗外。”

---------------

 美育:儿童美术教育鼓励很重要 

图片

王发荣很喜欢孩子,也许,有赤子之心的人都喜欢孩子。

他认为,绘画要向儿童学习,最大的老师是儿童,成人不要自以为比孩子懂得多,不要用“像不像”来定义一幅画。

他还把自己的画室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空间,喜欢画的人可以随时走进去和他们交流,5、6岁的小朋友,也可以来这里,在父母的帮助下用刻刀刻出一副版画作品来。

有些小学生去学美术被打击画得不像,他们的父母来找王发荣,他一看孩子的画:“这个是他们的标准,100个人有100个月亮的标准,一定要画得那么圆吗?儿童的兴趣培养,鼓励很重要。生命是不同的,每个生命都要找到自己。”

图片

王发荣的鼓励曾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轨迹。有一个传媒大学毕业后从事媒体职业的小伙子,内心热爱绘画,由于家庭反对,爱好被压抑了。

小伙偶然走进了王发荣的画室,看过他的画作后,王发荣认为他极有天赋,鼓励他大胆追求心中的梦想,并把小伙子的画作推荐到画廊展出。一周后,小伙子的7幅画作被人购买。最终,这个小伙子家里经过协商,同意他离开媒体行业,到澳洲学习艺术,他做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对王发荣十分感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和王发荣先生聊天很舒服,他回顾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直抒胸臆,令我想起木心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能做的事就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是的,好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归真返璞的。


记者:盛雪梅、杨维涵

编辑:杨维涵

图片制作、排版:杨维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