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的欢喜

 老鄧子 2023-02-03 发布于海南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要迎接癸卯新年。

小的时候盼着过年,少年时厌倦过年的繁琐与热闹,而如今,我又仿佛回到童年,欢喜着这份烟火与喜气。现在,单就“春节”这两个字,都会让我揣着无数的希望和期盼,似春花烂漫,带着无限的欢喜,有蓄势待发的欣喜。

这一年的年关,命运突然扼住了我的咽喉,新冠病毒蔓延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在忐忑不安中,我和家人度过了一段无声而漫长的时光。人生有很多关口,有些人轻松渡过,有些人则是遇到大沟大坎。一个多月来,感谢老天,全家人终于闯过了“阳关”,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于是,心里泛出一句话——亲人团聚、健康快乐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报。

“阳康”后,我没了味觉,人仿佛丢了魂儿,开始怀念起儿时过年外婆和母亲做的年夜饭,那是地道的宁波家乡菜,有黄酒醉鸡、干菜焖肉、酒酿汤圆……我一度以为自己忘记了那种味道,搜索记忆深处,心一下子就涌上了那些美味。慢慢恢复味蕾的过程,就像一个婴儿感知味觉。新鲜而熟悉的童年时光,吉光片羽般浮现在眼前。

想起小时候,母亲大概是从腊月开始就要大扫除,折腾过年的食物,炖肉、炖鱼、蒸馒头、泡腊八蒜;给孩子们买新衣服、屯烟花、包压岁钱。

那时候过年,最喜欢吃母亲做的酒酿汤圆。北方人做元宵,是用竹筛摇滚而成形的;南方人做汤圆,是用手搓揉成圆形的。白胖的汤圆放入米酒汤锅中,再加上桂花与冰糖,开锅后再撒上一层蛋花,吃的时候又甜又香,还有一丝淡淡的米酒香。

正月十五吃不完的汤圆,母亲拿来油炸。文火热油,她将汤圆裹上蛋清,并用牙签在汤圆身上戳几个小洞,以免油爆喷出来。汤圆炸好后,又放到吸油纸上去油,再装盘食用。炸汤圆外层酥脆、内层软糯,还保有糯米的软绵,里面的馅料香甜暖胃。

厨房里,熬了一大锅酒酿圆子,热气腾腾的,配上新腌的酸萝卜条,烙了香喷喷的葱花饼,一家人围坐吃饭,心里有了无限的踏实与温暖。越来越喜欢这满满的人间烟火,有温度,有光泽。

一个人的味觉记忆是最难改变的,也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遗传因子。时光匆匆,人有来,终也有往,但味觉的记忆却能显出人生百味,让旧时光永驻。

图片

居家养病,放慢了生活的脚步,一日三餐,闲时读书、写作、喝茶、练字。早晚临文徵明的古帖《琴赋》,七十四岁的簪花小楷透着几分灵秀,古意盎然。翻看朋友送的《三希堂》拓本,十分爱惜这本书帖,生怕有磨损、有卷角、有污渍。有空细细翻阅,仿佛自己穿越在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书法家在切磋、对话。甲骨文的亲切、朴素、自然、温润,隶书的低调谦卑、从容跌宕,楷书的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行书的狂野放荡,草书的傲岸孤绝……

迎接冬日里升起的太阳,窗玻璃上去年春节的红色剪纸还没撕去,阳光从窗边挤进来落在沙发上,落在茶几上。我侍弄着花草,书桌上是摊开的宣纸。我准备写楷书的春联,上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下联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墨香洒染在火红的纸上,透出喜气的味道,再写个大大的“福”字。

图片

前几日,朋友寄来了杨柳青的年画《莲年有余》。画面透着喜庆,鲤鱼、莲花、童年、欢庆交织在一起,寄托着我们民族千年的梦想。心中生喜,越来越喜欢这贴心贴肺的喜气。

新的一年,总有愿望要企盼:愿以文字温暖光阴,以赤子之心对待生活。我会继续坚持写作,让思想如灯一般照亮黑暗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行的人;珍重留在身边的朋友,在精神明亮的世界里彼此照亮,一起前行;心底有挚爱,努力生活,活得踏实、通透、潇洒、欢喜。

图片
END


主编:周玉娴 | 编辑肖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