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解读:何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云语禅心 2023-02-03 发布于河南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具体指什么意思呢?我们先从这个'道“开始解释。

《道德经》第1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是说“道'如果可以说出来、可以解释清楚,那就不是永恒的非常之道了。道这个东西是讲不明白,也说不清楚的,老子曾试图去解释什么是道,但最后发现,自己是没能力把他说明白的。

说不明白,解释不清楚,不代表这个东西他不存在,道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道德经》第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从字面意思看,老子称道是先天地生,周行而不殆的天下之母,万物之始。那什么能称之为天下之母,万物之始呢?那是一切的本源,本源说白了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答案,即自然规律。

我们都明白老子所讲的“道”即规律,但这个规律,我们是形容不清楚的,所以大家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如何去解释“道”这件事儿上了。

道德经

道虽然说不清楚,可一却是能够讲明白的,《道德经》第1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开始之时无人,所以万物不能被人感知。因此“道”讲不清楚,说不明白,无可名状。故而道在“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此为“无”。后来有了人,人们感知到了道,此即为“有”。有则有名,有名即有形,有形即可化育,这就是万物之母。

那道从“无”到“有”,具体是怎么来的呢?可不是人们大脑袋一拍就有的,它是本身就存在但说不清讲不明的“道”被人给感知到了。举例:人们把舟拉到陆地上行走,舟不能动,因此人们感知到了舟果不能用以行陆,所以人们认知了这一点。舟不能行陆这就是规律,就是道啊。没错,可人们要是感知不到舟不能行陆是认知不到这一点的,同样人们感知到了美,感知到了阴,感知到了善,这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既然道讲不清楚,说不明白,看不见摸不着,是那个”无“,那就把他换个说法:把他换成我们已经认知到的这个”有“,那就能理解,也能讲得清楚,说得明白了。比如美,比如阴,比如善,比如高等等…

理解了就可以找到“道”的头绪了,找到了道的头绪,也就可以去描述什么是道了。

《道德经》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凡有皆始于无,如果无可言说的人们称之为“道”,那人们了解,感知到的可以言说的道,即是从无里面生出的“有”。我们把这个可以言说的“有”称之为”一“。

此即为“道生一”。

文章图片2

道生一

了解了一,二就很好理解,因为一和二是相伴相生的。当我们发现了一的时候,那二也是随着“一”一起诞生的,这就是《道德经》第2章讲的内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与恶 ,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阴与阳,正与反,男与女,左与右,善与不善等等皆为“二”。

你从无的“道”里面发现有的“一”,那二肯定也就相伴而生了。发现了善,不善就有了;发现了长那肯定有短;发现了美,那恶也就来了;发现了阳,阴也随之而生;发现了公,肯定也有母。

二即“一”的另一面,用佛家的话来说即“二元对立”,只是佛家讲求的是“凝视心性时,心亦无踪迹。存在之本质,皆归于空性。凝视物与心,二元无对立”。道家讲的却是“无为”,在道家眼里二元对立亦为道,此即为《道德经》第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的道理。

虽然二和一是相伴相生的,但2肯定是1的基础上而来的,这就是《道德经》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道理。

此即为“一生二”。

光与暗

既然有了二元对立,那肯定会发生变化,《道德经》第2章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是这个道理。

二元对立,但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转化,因而他们相生、相成、相较、相倾、相和、相辩、相交……

故而:男女相交而生子,子即是三;音声相和而乐,乐即是三;《道德经》第32章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地相合即二生三,甘露为三;《易经·系辞》说“两仪生四象”,两仪相交为二生三,四象也是三;《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也”,天地合气即二生三,天地合气而六节分,六节、四时亦是三。

这就是二生三的道理。

文章图片4

万物

了解了二生三,那三生万物就很好理解了。比如音乐经过人的编排而动听非常,种子经过大地滋养,风雨博施而成参天大树,辣椒和肉到一起可以炒个尖椒肉丝,那要到了重庆就可以成为麻辣火锅等等…

正所谓“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就是这个道理。

此即三生万物。

文章图片5

三生万物

结语

《道德经》第40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16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就是说,致虚,守静,我们就会发现万物循环往复,纷纷纭纭,但最终都逃不开个规律,此即为道,这也就是第1章说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所以明白老子为什么讲求“无为而治”了吧,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 #文化# #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