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3年副师长去内蒙视察,发现流浪汉竟是失踪12年战友,一等功臣

 历来现实 2023-02-03 发布于北京

1963年4月的一天中午,内蒙古赤峰县美丽河公社美丽河村(今美丽河镇)的村民正在门口吃饭,一辆军用吉普车疾驰而来,停在了生产队的马厩门口,从车上下来的是公社的党委书记和几名军人。

村民见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我敢打包票,这些解放军一定是来抓于水林的”,生产队王队长说。

“一定是,躲了这么久,还是露出马脚了。”社员马大爷说。

“可不是嘛,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学校的张老师说。

“早知有今天,当初何必当逃兵呢。”说这话的,是民兵排长。

村民张大婶说:“不知道政府会如何处置于水林,他少了一只胳膊,也挺可怜的。”

“当逃兵可是大罪,估计一定会抓起来,判几年不是问题”,刘会计以肯定的口吻说道。

“唉,村里出了这档子事,丢人呢。”生产队队长长叹一声说道。

很快,“上面来人抓逃兵于水林”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向于水林家门口聚集,等着看这场戏如何收场。

大约过了一顿饭工夫,几名解放军和书记才从于水林家出来。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不但没有把于水林带走,反而对他十分客气,一行人有说有笑。

这一切,让村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说这是怎么了,解放军为何要对一个逃兵如此客气?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朝鲜战争说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向南朝鲜军队发起进攻,朝鲜战争爆发。这本来是朝鲜的内部事务,可是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插手了。

由于苏联的弃权,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谴责朝鲜“入侵”南朝鲜、要求朝鲜人民军撤回三八线,以及组成联合国军介入朝鲜内部争端的决议。

1950年9月15日,所谓的联合国军在仁川实施登陆,朝鲜战争全面爆发。此后,朝鲜人民军一败涂地,被打回了三八线,但是美军不肯收手,妄图消灭朝鲜北方政权,用武力改变朝鲜的现状。

这一来,战争规模逐步扩大,战火燃到了鸭绿江边,随时都会向我境内蔓延。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党中央决定组成志愿军出兵朝鲜。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经历了几十年战乱的国家亟需休养生息。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除了出兵,别无选择。

朝鲜战争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较量,是难以避免的,躲不过去,迟早会发生。

如果我方介入朝鲜战争,而且打赢了,以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会变得很老实,自家的边境将会一劳永逸,如果不介入,之后各种冲突就会接踵而来。

正像毛主席说的那样,“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以说,出兵朝鲜没错,是英明决策。

在此背景下,无数中华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和人民军并肩作战,痛打美帝野心狼。

而文章开头所说的“逃兵”于水林,就是其中一员。

于水林,1925年9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美丽河村,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美丽河名不虚传。而且矿藏丰富,盛产黄金,是个好地方。

在旧中国,那里的人民在地主官僚的压迫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一点也不“美丽”。于水林从小就目睹父母像牛马一样劳动,一年到头不曾有休息的时候,但是家里依旧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忍饥挨饿。

这一切,都在于水林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让他产生了拿起枪杆子,推翻旧制度,翻身做主人的冲动。可是因为他的年龄太小,几次到冀察热辽军区去报名,都没有被录取。

于水林也没有闲着,他马不停蹄地帮助八路军送情报,站岗放哨,忙得不亦乐乎。1947年,22岁的于水林终于圆梦,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由于小时候营养不良,于水林的发育不是太好,体质也有点弱。而军队都是按照实战要求来训练,要求十分严格,这让于水林感到有点吃不消。参加不到半个月,于水林瘦了8斤,脚底板和手上都磨出了血泡。

于水林意志力顽强,他咬紧牙关,没有掉一滴泪,没有从没有喊过一声苦。在训练之后,连队举行的竞赛中,于水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了连长的表扬,也让战友们刮目相看。

经过3个月的刻苦训练,于水林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身体单薄的他慢慢变成了一个壮小伙。

这么短的时间,能打造成一个合格军人吗?当然能!要知道,于水林所在的东北野战军3纵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是黄埔四期生萧克将军和被称为“不世之才”的程世才将军一手带出来的部队,骨干成员都是老八路出身,他们身经百战,作风顽强,技战术水平极高。

在于水林参军之后,东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已经由旋风司令韩先楚执掌。

四保临江战役,3纵和4纵联手作战,打出威风,打得美式装备的蒋军丢盔卸甲,心服口服,敌人称3纵为“旋风纵队”,韩先楚也成为了“旋风司令”。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这样一支部队中,即使放入一条虫也会变成龙,何况于水林血气方刚,好胜心强,本来就是无需动员的积极分子。

1948年进行的锦州战役中,第三纵队再显英雄本色,一马当先,率先攻破敌城,像一把钢刀一般插入敌人的指挥部,和兄弟部队共同解放锦州,活捉了敌军司令官范汉杰。

全军大整编后,3纵改编为第四野战军40军。

在进军中南的战役中,40军势如破竹,连克湘赣、衡宝、广西,最后登陆海南岛,立下赫赫战功。而于水林则因为养伤,错过了不少战役,留下了很多遗憾。

很快,全国解放,三纵再也没有了参战机会。虽然当时我军有解放台湾的计划,但是驻扎在东南沿海的是粟裕将军指挥的第3野战军。即使开战,打头阵的也是军区,三纵估计沾不到边。

为此,于水林感到万分沮丧,觉得自己运气不好,不能再为祖国建功立业。谁也没想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被迫参战,3纵被改编为40军,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的部队,在1950年10月19日由辽宁安东跨过了鸭绿江。

于水林心中大喜,这下子终于有了奋勇杀敌的机会。

到了朝鲜不到一周,40军就有了参战机会。于水林所在的118师和兄弟师120师最先赶至前线,拉开了架势。

1950年10月25日,邓岳率领的118师在鸭绿江边的楚山镇与联合国军的先头部队、韩军第6师第7团狭路相逢。

在云山以东的温井地区,118师354团布下一个口袋阵,韩6师的一个营加炮兵分队大摇大摆地北进,一头扎进了口袋里。354团的战士则个个如下山猛虎,呐喊着杀向敌人。

在韩军的印象中,中国军队不堪一击,至少他们的上司一直是这样描述的。可是他们眼见的中国军队却像天神一样勇猛,这大大出乎韩军意料,他们当即就呆住了,任凭我军掠杀。

经过了1小时的激战,韩军先锋营和1个炮兵中队稀里糊涂地被包了饺子。这一战,志愿军共歼敌俘虏500人,还有不计其数的枪支弹药,和不少大炮汽车。

初次与韩军交手,118师打得勇猛顽强,给志愿军的入朝作战来一个开门红,大振军威,大涨士气,受到彭总嘉奖。

40军首战告捷,意义重大,后来,10月25日就定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

于水林当时是在第118师第352团,在温井战斗中也进行了热身,他们和353团分别攻下温井西南和西北两处高地。

第一次出国参战,于水林本来有点紧张,但是看到战友们争先恐后,他也很快进入角色,杀得非常起劲。战斗结束后,他告诉战友:“刚开始我因为韩军比蒋军厉害,却原来跟蒋军一样不经打,以后打他们可就顺手了。”

在随后的战役中,118师场场不落下,都有参加,而且表现出彩,被称为“暴风雨部队”。而于水林所在的352团,也被赞誉为“铁拳团”。

118师在朝鲜战争中,涌现出了9位“二级战斗英模”,其中就有立过一等战功的于水林。

既然如此,于水林为何又成为“逃兵”,背后有何隐情?

这一切,要从于水林立功经过说起。

1951年1月25日,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向横城、原州方向发起反击,横城反击战从此打响。

此战中,于水林所在的第40军352团3营的任务是深入敌后,进行纵深穿插,像孙悟空那样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闹他个天翻地覆,配合我军正面进攻。

当他们穿插到一个三岔路口时,突然冒出了一个美军机甲炮兵营,配备有100辆装甲车,还有若干辆坦克。

3营原来的计划是攻打韩军第8师21团,相对来说这是个软柿子,可是突然冒出了一个“铁核桃”,这让3营的压力大大增加,为这场稳操胜券的穿插战增加了很大的变数。

但是既然碰上了,指导员翟文清面无惧色,立即做出部署,让3连和7连迅速抢占制高点,从两侧进攻美军装甲营,他自己则带领8连从正面展开进攻,把敌人的阵脚打乱,让他们顾此失彼。

可是别忘了,美军配备有坦克,而我们的战士手中没有像样的反坦克武器。8连战士们最大杀伤力的武器是手榴弹,对付敌人的装甲车还凑合,攻击敌人的坦克就等于挠痒痒。

果然,敌人的装甲车先后被手榴弹炸飞,变成了废铁,可是他们的坦克气势汹汹,如入无人之境,战士们在一旁干瞪眼。

眼看敌人的两辆坦克轰隆隆地开了过来,翟文清急眼了,一旦美军的坦克冲出一条血路,敌人就可能会放跑,这场战斗将会功亏一篑,8连责任就大了。但是,该如何对付敌人的坦克,翟文清一时也没有主意。

这时候,于水林大喊一声:“教导员,让我来!”于水林手持全营仅有的两枚反坦克手雷,瞪大眼睛看着翟文清。

翟文清点头表示同意后,于水林便像利箭一样冲向轰隆的坦克。

反坦克手雷威力不小,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放在坦克的履带上,才能产生威力。

于水林先是匍匐前进,后来“就地十八滚”,来到坦克前面10米处,当他拉响手雷,坦克刚好赶到,只听轰隆一声坦克趴窝了。

而于水林早已趁势滚到一边的战壕里,安然无恙。

这时候任务只完成一半,第二辆坦克也接踵而至。

见到第一辆坦克被炸,第二辆坦克的坦克手如临大敌,老远就从瞭望镜密切注意周围动静。

因此在于水林冲向坦克的时候,被敌人子弹击中,但是他依旧拖着受伤的身体冲向第二辆坦克,用最后一颗手雷将其炸毁。

不过这次于水林因为受伤,躲闪不及时,右臂被严重炸伤。即便如此,他还是不顾血染征袍,用左手拿枪,俘虏了7、8个美军。

任务完成了,伏击战也取得了成功,遗憾的是,于水林右臂最后被迫切除,他感到非常难过,自己因为受伤,不得不离开战场,告别战友。

后来上级给他安排了文职工作,于水林却觉得自己没有文化,不应该躺在功劳簿上混吃混喝等死,便选择了不辞而别,回到老家,部队上再也联系不上他,还以为他失踪了。

之所以如此,是他不想成为政府的累赘,他不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觉得自己赴汤蹈火是军人应尽的义务。

回到家乡之后,有人问他:“你在部队立功没有?”他总是摇摇头。长此以往,有人自作聪明说于水林是“逃兵”,要不然,政府咋会不管他?

少了一条胳膊,成为残疾的于水林没有了劳动能力,生活陷入困境,没有娶妻生子,成了村里困难户。他甚至一度无处栖身,睡在生产队的马厩中。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经济出现问题,于水林在挨饿的时候也经常出门流浪找吃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成了标准的流浪汉。

朝鲜战争结束归国后,翟文清已经成为118师副师长,但他没有忘记当年的战友,更没有忘记伤残回乡的于水林,一直在到处寻找,打听他的下落。直到1963年,翟水清才找到了当年的档案,获取了于水林的详细住址。

刚好翟水清要去内蒙赤峰一带视察,他便了却了自己的心愿。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几名军人开着吉普车前往美丽村。这一来,老家的人们才发现,他们眼中的逃兵,竟然是“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

政府也立即解决了于水林的生活困难,给了他以应有的待遇。于水林走出了生活困境,年近四十的他也组建了家庭,余生有了幸福的基础。

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于水林在面对敌人时,他毫不畏惧,舍生忘死;在面对荣誉时,他们却躲得远远的,宁可遭人白眼,被人误会,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意给政府添麻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