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扬剧:《王昭君》实现扬剧“梅花奖”零的突破

 谈艺聊曲 2023-02-03 发布于江苏

最美扬剧

《王昭君》实现扬剧“梅花奖”零的突破

彭林刚


“辞别汉阙出长安,香车宝马卷紫烟。凤辇之中带笑看,满眼春光景色鲜……”王昭君在送亲的文武百官和宫女的簇拥下,走出幽深沉寂、守卫森严的后宫。鸟语花香,人面桃花,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欣悦跃上脸庞,王昭君全然不顾前途命运波澜不定,尽情享乐眼前久违的人间风光。
这是扬剧《王昭君》中“出塞”中的一个场景。


《昭君出塞》一折是《王昭君》中最核心场次,许多艺术家的“出塞”独具特色、各领风骚。尚小云唱做表舞倶全,跃马、掏翎、圆场、翻身等一系列身段干脆利落,配合幽怨低回的声腔,文戏武唱,个性张扬;红线女怀抱琵琶凄凄楚楚,悲凉难受,诉不尽昭君心中哀苦愤恨。唱腔更是迂回婉转,动人心弦,听来令人潸然泪下。
而扬剧《昭君出塞》另辟溪径,独树一帜。共分三个场景,从王昭君初出宫庭放飞般的喜悦,到远离繁华徘徊于荒凉弥漫沙漠边,到最终战胜自身的怯弱,坚定信念,鼓舞前行。通过时空转换,刻画出昭君“出塞”的“喜悦”“犹豫”“坚定”的心理过程,传神细腻,真实可信。

其实《王昭君》是戏曲舞台上演不尽,唱不完的传奇故事。元有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哭昭君》和吴昌龄《月夜走昭君》;明有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及明人传奇《和戎记》。今人不仅有京剧名家尚小云、粤剧名家红线女、祁剧名家谢美仙之《昭君出塞》,还有川剧《汉贞烈》和秦腔、同州梆子《昭君和番》以及滇剧《王昭君》等等。此外河北梆子、湘剧、徽剧均有此剧目。郭沫若于“五四”期间还创作了他的叛逆女性作品之一的历史剧《王昭君》。

说到扬剧《王昭君》必须要先提及几位剧作者。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周恩来谈到民族团结和蒙汉联姻问题时说:“我们不要大汉族主义,不要妄自尊大”,周恩来提倡汉族女子嫁给少数民族,在提到王昭君时转对曹禺说“你快写……”。曹禺在周恩来指示下,深入蒙古实地,感受到当地民众对王昭君的爱戴,因“文革”到来,仅完成第一场不得不中止。1978年,劫后余生,曹禺为了完成总理当年嘱托,再次赴实地考察,并终于写成壮丽恢宏的历史话剧《王昭君》。
曹禺笔下的王昭君是个奇女子,更是懂爱知情的平凡女子,通过虚构“孙美人”这个悲剧人物,使王昭君清醒地看到后庭女子一生悲惨的命运结局,如果不想步孙美人后尘,就必须改变自己人生命运。此时恰逢单于面求和亲,王昭君毅然请行,并以秀美端庄赢得呼韩邪的倾心。王昭君来到匈奴后,看到两个民族长期存在的隔阂,她克服嫉心俗念,毅然亲自揭开尘封着的玉人阏氏宝像,用真诚与善良感动民众,奏响民族团结和平的颂歌。不过受“文革”影响,全剧仍然有“阶级斗争”痕迹。
江苏著名剧作家江蛰君系江泽民的亲兄长,上世纪八十年初,江蛰君将曹禺的话剧本《王昭君》改编为同名京剧,唱词优雅,格律精准,剧本于1983年发表在《江苏戏剧丛刊》第7期。1989年10月江蛰君因病撒手尘寰。
1995年扬剧剧作家袁振奇在曹禺话剧原本和江蛰君京剧本的基础上,再度进行改编创作为大型新编历史扬剧《王昭君》。其间,袁振奇等至上海探望病中的曹禺,听取并征求意见,曹禺闻知江苏省扬剧团拟排演《王昭君》甚是欣慰,欣然提笔为扬剧《王昭君》题写了剧名,并对该剧的创作改编给予高度的肯定。可惜在该剧尚未完成全剧的排练演出,曹禺因病离世。


扬剧《王昭君》故事说的是: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面求和亲,后廷待召王昭君不愿在厚重的深宫落寞终生,自请和亲。出塞途中,战胜了履险的惶惑和前途未卜的焦虑,在呼韩邪的关爱下,鼓勇前行。当王昭君抵达匈奴龙廷,却发现因民族隔阂留下的阴影,使单于陷于困境,她克服嫉心俗见,主动揭开前阏氏玉人石像,伉俪间月下盟心,两情相知。但在晋庙封典前夕,御弟王龙受人挑唆,酒醉砸碎玉人阏氏石像,晋庙大典受阻。昭君从去意徊徨的悲情中奋起,以其火样真诚驱散阴霾,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长相知》回响云空……
1996年江苏省扬剧团首演。编剧:袁振奇,导演:石玉昆,唱腔设计:何炬、冯成杰,舞美设计:徐克斌,服装造型设计:蓝玲。主要演员:徐秀芳、侯长荣、缪勇、杨晓苇、吴惠明、耿典夫、张大春、袁晓君、陈坚等。
扬剧《王昭君》全剧唱词,沉博绝丽、辞致雅赡,充满诗化风格,因此被纳入大学教材当中,被誉为“最美扬剧”。在人物塑造方面,扬剧《王昭君》有许多的独特之处。如,传统戏中的王昭君俱是:“文官济济全无用,却叫奴红粉去和番……”充满着无奈、愤恨……而扬剧《王昭君》的笔触,是从平凡女子日常细微处开始,以其坚定与善良化解了民族隔阂和对抗,使民族团结和平融合。
扬剧《王昭君》从1996年首演至2002年成功“摘梅”期间,始终以谨慎的态度进行创作,共有过七稿较大的修改,从导演到舞美设计和部分演员都有较大的调整。同时参加了各种的艺术盛会,多次斩获省级和国家级艺术大奖。
1996年12月,扬剧《王昭君》首次亮相舞台,即被省委列为重点剧目;3月被文化部选为向全国推荐的100个优秀剧目;5月参加江苏省第二届戏剧节获十数项奖,演员徐秀芳获首届江苏“茉莉花”大奖;8月被列为省文化厅跨世纪重点剧目……


初稿至四稿由石玉昆担任导演,全剧载歌载舞,充满着诗情画意,如“昭君出塞”“月下盟心”等场次最为著名。第二稿的舞美设计为徐德福。在故事情节和角色方面也做了很大的调整,如删去王昭君的姑姑姜夫人,并删除了毒害小王子的情节,同时删除温敦为了破坏民族团结,亲自砸碎玉人姐姐石像等情节。
1998年进行第五稿修改后,因石玉昆的档期问题,改由孔凡中导演。孔凡中在保留前四稿舞台、音乐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以最为传统“二龙出水”的方法取而代之。在连响排审查后,未来及彩排即被彻底否决。期间,同年,由江苏电视台将该剧摄制为扬剧戏曲电视连续剧,导演:钱爱东,获得第1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

2000年和2001年,又进行了第六稿和第七稿修改,分别由范继信和俞克平导演,先后赴上海和北京演出,并作为中国第七届艺术节闭幕式展演剧目,受到好评。2001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引起轰动,演员徐秀芳、侯长荣、缪勇获得优秀表演奖。2002年徐秀芳还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表演奖,成为扬剧界首位“摘梅”的艺术家,实现扬剧“梅花奖”零的突破。

徐秀芳还两次为江泽民总书记演出该剧。

  

此外,扬剧的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不同版本《王昭君》故事演出,那就是1963年江苏省扬剧团演出的《汉宫春》。
1962年南京大学著名学者吴白匋在《汉宫秋》的基础上创作了扬剧《汉宫春》,故事是以王昭君从一个乡村小姑娘,进入汉庭后宫,她看到后宫的生活前景渺茫,最后主动请愿和番为故事主线。1963年江苏省扬剧团年首演。编剧:吴白匋,音乐设计:乐其宝、王万全,舞美设计:莫愁,灯光设计:孙锡振。主要演员:华素琴、张瑞泉、林玉兰、高秀英、蒋剑奎、张玉莲、黄凤文。
此版本《汉宫春》,可以说是名家云集,但在创作思路上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王昭君版本的束缚,因此未能引起各方的重视,草草演出数场便结束,以后该剧再也没有恢复演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