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智深为何要用禅杖?水浒兵器大有学问,看懂这四点解开兵器密码

 茂林之家 2023-02-03 发布于湖南

有人初步统计了一下,说《水浒传》里提到的冷兵器种类接近三十种,有砍杀的长柄兵器,有简单的打击兵器,也有短兵器和软兵器等。

比如鲁智深使一条六十二斤的禅杖;关胜执一把青龙偃月刀;林冲精通各类兵器,但上阵杀敌时用的却是丈八蛇矛;秦明用的是狼牙烽火棒;呼延灼使的是有传家特征的水磨八棱钢鞭,李逵持一对板斧,等等,可谓五花八门。

这些兵器在小说中看似杂乱无章,实际却有着诸多作用。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兵器融入小说当中的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兵器与人物形象

《水浒传》里的部分兵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而存在的。比如鲁智深手里的禅杖。

禅杖,顾名思义,实际是参禅时用的工具。据记载,佛门禅杖是用竹苇做的,一头还要用东西包裹起来。坐禅时,会有人拿着禅杖巡行,如果发现有人打瞌睡,巡行人就用包裹起来的那头去点一点他,这样既不会打痛人,又可以让人警醒。可见,禅杖是一件具有教化性的工具。

鲁达原本不是佛门中人,但是他与佛门的缘分却很重,而且他本人也一直在做度化别人的事情,最后,他也是以高僧圆寂的方式离开的。

所以,对于鲁智深的兵器,唯有禅杖最合适,可以显示他身上的佛性。同时,这个禅杖重达六十二斤,还可以体现他力大无穷的特点,与倒拔垂杨柳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如李逵所用的双板斧,斧头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工具,而且人们在使用斧头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力气就能用它,蛮力越多越好。

板斧是短兵器,由于斧身重,还有重兵器的特点,是冷兵器时代步兵近战拼杀的一种重要武器。由于板斧砍杀起来很利索,所以古时板斧还用来做刑具。

李逵就是一个底层农民,没什么背景,人又笨,但有一身蛮力,给他搭配一双板斧,既符合他的生活背景,又可以发挥他无处安放的蛮力。

在小说中,武松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出场的独门兵器就是他的拳头。武松打虎,一战成名,没有靠什么硬兵器,作者这样安排,既可以彰显他身上的传奇性,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身体素质。

不过武松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曲折之后,他变身为头陀,既为躲避世俗,也为改过自新,所以,这时他有了自己的兵器,一双戒刀。

所谓的“戒”,在他身上也是有特别含义的。在此之前,武松从打虎英雄的形象几乎沦为了一个杀人魔,这种转变其实对武松是有颠覆性的,如果他要摆脱这种形象,就要再次改变,于是作者为他设计了头陀形象,并给他一双戒刀,其意为戒杀,斩断一切诸恶。

此外,还有如秦明的狼牙烽火棒,与他自身火爆的性格特征也很贴切,诸如此类。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小说中的兵器与人物形象确实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表现人物特点和人生经历时,兵器有着一种暗示的作用。

兵器与身份标识

在小说中,有不少好汉是名人之后,先不论有没有历史依据,根据作者的描述,这些人的兵器通常带有家族特征。

比如,最明显的人物就是大刀关胜,在小说中,他被描述成关羽的后代,所以他的兵器与关羽的兵器是一样的,都是青龙偃月刀。

其实在历史中,关羽所用的兵器也不可能是青龙偃月刀,这个形象是《三国演义》帮他打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象。

《水浒传》中的关胜形象,作者实际是偷师《三国演义》来的。通过血缘关系让关羽与关胜搭上关系,并把他们的形象设计成一样,无非就是想表达关胜与关羽一样的厉害,从而让读者也对他产生一种崇拜感。

所以,关胜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在身份的标识作用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

此外,像关胜一样的名门之后,还有呼延灼,小说中说他是呼延赞的后代。呼延赞是宋朝开国将领,也是将门之后,据《宋史》载,他善使一种铁鞭的兵器。而呼延灼所使的双鞭,也是祖传绝学。

还有如杨志,杨门之后,有一把宝刀,在小说中写得也非常神奇。这些名门之后所使用的兵器,在无形之中都有一种家族光环,衬托的人物也更加立体了。

兵器与职业背景

《水浒传》中的兵器种类繁多,这主要因为梁山好汉们所涉及的行业比较丰富,比如有农民有猎户有渔民还有不入流的地方小官僚,但也不乏像卢俊义这样的社会名流,像柴进这样的地方土豪。

小说中人物身份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他们所擅长的兵器也是多样性的,并且带有个体的烙印。比如猎户出身的解珍解宝惯使猎叉,屠户出身的曹正则喜欢用杀猪用的尖刀,没羽箭张清“凭一石子而敌众”,铁匠出身的汤隆则惯使铁锤,等等。

再如小说中的人物公孙胜,他的职业是道士,他所用的东西都好像有魔力一样,作者在描写时也刻意进行了加工。

比如第九十六回,公孙胜对阵道士乔道清:“只见宋阵中一个先生,骤马出阵,仗口松纹古定剑,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猛见半空里有许多黄袍神将,飞向北去,把那黑气冲灭。”

在上述中的木剑,并不是一件拼杀的兵器,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增加小说的可读性,满足人物身上的神秘色彩。

所以,《水浒传》中的一些兵器具有生活化的一面,反映出好汉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背景。

兵器与小说本身的叙事性。

在小说中,我们还会发现兵器有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比如小说的前六十回,主要人物大多以独立的故事单元出现,这些人物的中心线索都与兵器相关。

比如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之所以被陷害,就是因为带刀入了白虎堂。这个桥段的故事紧紧围绕林冲看刀、买刀、鉴刀、比刀而展开,可以说,通过对兵器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再如还有杨志卖刀的故事,也同样是围绕宝刀展开,最后导致杨志斩杀了泼皮牛二,从此,人物命运也发生了变化。

在小说第四十回写了江州劫法场的场景,不过作者写得非常巧妙,通过突出兵器的描写来渲染战斗的激烈与忙乱。如下:

“只见东边那伙弄蛇的丐者,身边都掣出尖刀,看着士兵便杀;西边那伙使枪棒的,大发喊声,只顾乱杀将来,一派杀倒士兵狱卒;南边那伙挑担的脚夫,抡起扁担,横七竖八,都打翻了土兵和那看的人;北边那伙客人,都跳下车来,推过车子,拦住了人。两个客商钻将入来,一个背了宋江,一个背了戴宗。其余的人,也有取出弓箭来射的,也有取出石子来打的,也有取出标枪来标的……”

在上述的描写中,以兵器来指代人物,彰显出场面的混乱。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的兵器虽多,但各类兵器都有“故事”,通过兵器的加盟,使得小说故事结构显得更加饱满,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