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近现代名人——朱天宝

 颐源书屋 2023-02-03 发布于云南

朱天宝(公元1907年—2000年年),今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人。抗日传奇人物、“文山英雄”,原国民党空军少将。民国十九年(1931年),入黄埔军校第八期(此时“黄埔军校”已移址今江苏省南京市,校名又恢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同年再将“黄埔军校”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民国二十一年(1932)二月,转(考)入国民空军航校第二期。后为轰炸机第六队副队长。

抗战爆发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十四日,淞沪会战打响的第二天,日寇自命为世界最优良、最精锐的空军部队木根津航空轰炸队袭击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企图歼灭中国空军,炸毁杭州笕桥(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笕桥街道)机场。朱天宝所在的战斗机群给予迎头痛击,击落敌机7架,创下7比0的辉煌战绩,此战痛惩日寇闻名世界。因此,“8月14日”也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时常往返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和延安(今陕西省延安市)两地。当时朱天宝担任原国民党空军轰炸第六队副队长,奉命护送周恩来(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和徐向前(今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人)回延安,便与中共中央领导人熟知。之后,还得到了毛泽东(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人)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就有了这些珍贵的合影)。

1949年,朱天宝在前往台湾,后移居美国。朱天宝晚年时,曾想回家乡文山探亲,但由于一些原因,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完成。2000年,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93岁。

民国十七年(1928年),朱天宝离开文山的,与决志投考黄埔军校的5位友人一同徒步南行,经广西、广东广州至香港,历时一个多月抵达江苏南京。获友人相助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九月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就读。时逢黄埔军校第八期招生,便前往报名。当时国民政府决定将黄埔军校第八期军校生作为国防军的基本骨干培养,故而要求至少高中学历方能录取。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五月,经初试、复试后脱颖而出,被录取入学,编为入伍生团开始接受训练,一年期满后,升为正式学生。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朱天宝和所有同学组队到江苏南京附近城镇展开宣传,以唤起民众的救国热情。这时,国民空军航校二期招生,黄埔军校当局极力鼓励学生报考,朱天宝《自述》:“余与志趣相投,且学习飞行乃报国衡御捷径,毅然报考。经体检结果,幸然录取,并待命前往杭州笕桥机场报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和朱天宝同时考取航校的20多名学生获准前往入学训练。短短的路程因战事吃紧,铁路运输紧张,辗转三天换乘后始达杭州笕桥机场;不幸的是,航校原准备的8架英国产教练机于同年二月二十六日被日机炸毁,迫使学校不得不重新采购美国教练机,延至同年九月才开始飞行训练,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才毕业成为正式飞行军官。

毕业后,朱天宝和8名同学被编入空军轰炸第二队进驻江西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当时的队长就是中外闻名的老虎将军王叔铭(今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朱天宝奉调至第六队执行轰炸兼侦察任务;同年九月,日寇对内蒙古不断骚扰,国民政府应绥远省(中国原省级行政区)主席傅作义(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之请,派空军示威镇压,朱天宝所在的空军第六队奉命前往,12架飞机编队在内蒙古飞巡数次,果然发挥了震慑作用,日寇再也不敢妄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中共中央高级人员时常来往于南京与延安之间,此时朱天宝随所在部队进驻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升任副队长。某日,突奉队长面示,让朱天宝率领一队员各驾一机,送两位客人返回延安。朱天宝立即前往机场发动飞机等候。未几,两位客人到来,匆匆上机,随即飞机起飞,约一个小时后抵达延安,这时,朱天宝才知道自己送的客人是周恩来,另一架飞机上的客人是徐向前。当天时间已晚,朱天宝二人只得留宿一夜,周恩来派人照料食宿,次日才返回陕西西安。也就是这一次,朱天宝得以见到许多中共领导人,留下了那一张与毛泽东的合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后来朱天宝寄回交给留在文山的大女儿朱莉,朱莉的儿子又把它捐给了文山市作为历史文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七日,“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朱天宝战友积极投身抗战,痛歼日寇空军;同年八月十四日,日寇空军木根津轰炸中队进袭浙江杭州,企图炸毁笕桥基地,消灭中国空军。国民党空军战机迎头痛击,击落日机7架,其余受伤逃窜。随后朱天宝所在部队进驻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秋,日寇大举进袭山西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以北地区,空军轰炸交通要点并掩护地面部队进攻,中国军队和人民奋起反击,这就是著名的忻口会战(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朱天宝所在空军中队也参加了战斗。但是,中国的空军无论飞机性能还是人员素质远不如日寇,飞机飞行时速只有日寇军机的一半,要想对战,只能另谋策略。朱天宝所在空军中队采取了黄昏时低飞至太原机场、当晚加油挂弹、次日拂晓起飞的办法飞至忻口(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忻口镇)、原平(今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一带轰炸日寇渡河部队,击毁其坦克、装甲车,阻止延缓其攻势。

朱天宝所率的十余架飞机每天进入日军阵地,来回一趟需20多分钟,飞行途中一直遭到日寇高射炮射击,所幸当时日军所射炮弹仅在机群上下左右爆炸,不过返回基地检查时,还是发现有多架飞机的机身被击中,弹痕累累。有一次,朱天宝率两架僚机执行特别任务,黄昏时飞抵太原机场,当降至离地面约一千米左右时,上空突然出现7架日本战机盘旋。朱天宝的空军小队很容易被发现,只要日寇一两架战机俯冲而下,小队便会全部覆灭,可是日寇军机竟然未发现低空飞行的中国飞机,朱天宝等人顺利降落。还有一次,朱天宝单机执行任务返回基地,遭遇一架日寇侦察机攻击,朱天宝令后座队员发射曳光弹,火光映红天空,加之机枪猛烈扫射,日寇军机被吓退。此后,由于多次作战的不断损毁,朱天宝空军中队的十余架战机终因器材补充困难而无法继续作战,奉命调往四川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待命整补。此后,值空军创设飞行军士学校,朱天宝调任教学组长,先后分四期培训了数百名飞行员。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最紧张的阶段,朱天宝接受了新的任务,担任云南空军沾益(今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总站站长。当时国民党军队作战区的物资如汽油、炸弹等,全靠美军运输及缅甸空运补给。美国第十四航空飞虎队基地在云南昆明,沾益空军总站是专门负责接收空运物资的唯一基地。一为东西战区,物资由川滇公路运至四川泸州(今四川省泸州市)及湖北战区;另一为西南战区,物资运经贵州补给湖南等地。

为配合空军总站业务,美军专设指挥部,国民政府各部也在沾益设立办事处,大小部门总计5000余人,沾益成为后方重镇,任务极为繁重。除了每月与美军交接物资外,空军总部7个汽车中队800多辆汽车,交通部仅有的川滇公路局及西南公路局千余辆汽车,全由沾益总站指挥调度赶运物资,情况紧急时朱天宝亲自督导官兵装车。

在此期间,日寇军机曾数次轰炸沾益机场,造成设施损毁,人员伤亡,如不加紧抢修,物资补给必然断绝,影响抗战。朱天宝日夜操劳,处理各项大小事务,每天至少工作14个小时以上,频繁的电话往来使其声音嘶哑,连说话也觉困难。朱天宝《自述》中写道:“此期间职务虽剧繁,但觉有一股精神力量支持,亦即兴念国家民族之生存,为消灭击败日寇,虽鞠躬尽瘁,死而何憾。”“同时,在沾益总站任职三年期间,满心愉快,深感服役半生,万分辛劳,但也最有意义,对国家之贡献最大,使我无上安慰,因己无愧于国家,可告慰于父母、乡党父老与友人矣”。

抗战胜利后,朱天宝先后在国民党空军湖南芷江(今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总站、江苏南京司令部供应处任职。1949年前往台湾,后担任过基隆(今台湾省基隆市)港口副司令,国防部人事部、总务局局长,升任空军少将。1968年,退役后又在国民党军队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任单位首长,直至1979年退休。退休后朱天宝移居美国,在美国洛杉矶病逝。

朱天宝在文山留下的唯一女儿朱莉,母亲早亡,由其伯母抚养长大,学得一手好裁缝手艺。改革开放后,朱莉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到批发市场买回布料,熬更守夜缝制衣裤,然后拿到农村小街子上去卖,经常是一拿出来就被抢光。而且朱莉心灵手巧,看到谁穿的衣服样子新颖,就能裁缝出来。正是靠此手艺,朱莉将自己的5个儿女顺利抚养长大。朱天宝也牵挂着留在文山的女儿。两岸正常来往后,朱天宝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大女儿朱莉,每月给大女儿朱莉寄钱,还嘱咐在台湾和美国的其他儿女,在自己死后也要照顾好姐姐。朱天宝的儿女们也遵嘱父命,其中有一个女儿还到文山来看过大姐朱莉。

延伸阅读:绥远省、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保定军校

绥远省:中国原省级行政区,是中国原塞北四省(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宁夏省)之一,简称绥,省会归绥(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部地区。绥远在清朝为归绥道,属山西省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人)北洋政府将之分出山西,与兴和道建立绥远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改称绥远省,省会为归绥(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抗日战争时期,省会为陕坝(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绥远省人口,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统计为216万6513人,下半年统计为222万9945人。1954年3月6日,绥远省被撤销。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培训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正式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几易其名),因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民党在今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道军校路160号(长洲岛内)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以后,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月,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民国十七年(1928年)九月,再次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校名中正式有“黄埔”两字。民国十九年(1930年)九月,蒋介石命令军校停办;至此,以广州黄埔为校址的黄埔军校便告结束。民国十九年(1931年)初,又恢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此时已移址今江苏省南京市)。民国十九年(1931年),江苏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抗战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迁到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国民党台湾当局在今台湾省高雄市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黄埔军校直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任校长,廖仲恺(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任党代表。下设办公厅、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总教官室、管理部、军需部、军医部和特别官佐。周恩来(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等共产党人在政治部先后担任领导职务。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以后,增设教育长和军法处、参谋处。黄埔军校先后聘请苏联专家A。I。切列帕诺夫、V。K。布柳赫尔(化名加伦)等为军事顾问;同年冬,黄埔军校成立教导第1、第2团。民国十四年(1925年)四月,以教导团为基础成立国民党军第1旅,后又扩编为国民党军第1师。从民国十四年(1925年)起,先后在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南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汉(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设立分校。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国民革命军各军所属军事学校与黄埔军校合并,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直隶军事委员会,蒋介石任校长,汪精卫(名汪兆铭,笔名精卫,故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任党代表。设教授部、训练部、政治部、经理部、入伍生部、管理处、军械处、军医处、编译处、兵器研究处和高级班,另增设副校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四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黄埔军校于同年四月十八日进行“清党”,4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师生被捕,许多人惨遭杀害,其中有著名的共产党人熊雄(今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人)、萧楚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1992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蔡甸区)等。从此,革命的黄埔军校变成蒋介石培养反动军队骨干的基地。民国十九年(1930年)九月,蒋介石命令军校停办;至此,以广州黄埔为校址的黄埔军校便告结束。

黄埔军校从民国十三年(1924年)创建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停办,历时六年,共招收七期学生,毕业8783人,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与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今天津市)讲武堂]”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旧称)讲武堂]”时并称三大讲武堂。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此时已移址江苏南京)昆明分校”(简称“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又称“黄埔军校第五分校”、“云南陆军讲武堂”、“昆明讲武堂”),由龙云(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兼主任。设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辎重兵科。抗日战争结束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奉令停办,历时十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共办十五期;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依照黄埔军校系列定为黄埔第十一、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共七期。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共办二十二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

保定军校:“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民国元年(1912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创办,第一任校长为赵理泰(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保定军校停办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历时十一年。保定军校校址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在原址上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因办在河北保定,习称“保定军校”,共办九期,民国十二年(1923年)八月停办。2006年5月,保定军校旧址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军校被誉为中国“将军的摇篮”,培养了大量为反抗压迫和民族独立而战、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战的革命军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也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到民国十二年(1923年)八月停办,保定军校共培养了11000多名军事领导人才,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500多名,其中包括蒋介石(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白崇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叶挺(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张治中(今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人)、傅作义(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文章图片1

朱天宝中老年像

文章图片2

朱天宝的家人

文章图片3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朱天宝与伟人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合影

文章图片4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朱天宝与林伯渠(今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人)在陕西延安合影

文章图片5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朱天宝(前排右一)与周恩来(前排左二)等人在陕西延安合影

文章图片6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朱天宝与朱德(今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人)在陕西延安合影

文章图片7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朱天宝与林彪(今湖北省黄冈市人)在陕西延安合影

文章图片8

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孙中山主持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校长蒋中正(蒋介石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肃立一旁

文章图片9

谭延闿(今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人)写的校名

文章图片10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一月十二日,“陆军军官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同年三月一日正式挂牌

文章图片11

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月,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

文章图片12

民国十七年(1928年)九月,再次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校名中正式有“黄埔”两字

文章图片13

民国十九年(1931年)初,又恢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此时已移址今江苏省南京市)

文章图片14

民国十九年(1931年),江苏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文章图片15

抗战时期迁到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文章图片16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道军校路160号(长洲岛内)——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遗址

文章图片17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西路22号——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昆明讲武堂)遗址

文章图片18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东风东路——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

文章图片19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特别训练班”

文章图片20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别动导报》

文章图片21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忠义导报》

文章图片22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明耻》

文章图片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