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是一支非常特殊的武装力量。它诞生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动荡时期, 经过倒皇运动 和两伊战争的磨砺淬炼, 在以一系列现代化武器装备列装和各类优秀人才补充发展之后, 已然成为伊朗的一支王牌之师和“神秘武器”。 ![]() 卫队构成伊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拥有两支正规武装力量的国家, 即同时拥有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为自己的正规建制部队。 两支部队平行设置, 各自拥有独立的指挥系统和陆海空三军。 伊朗最高领袖为国家武装力量总司令, 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国防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 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作为总司令的最高办事机构, 各军种参谋部和伊斯兰革命卫队联合参谋部负责各自部队的陆海空三军的指挥和协调工作。 ![]() 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编制与国家军队的编制大致相同, 卫队司令为最高指挥官, 其次是卫队副司令。卫队设联合参谋部, 参谋部下辖五个军种, 即卫队陆军、卫队海军、卫队空军、动员抵抗力量和圣城军。卫队司令由宗教领袖任命, 卫队副司令、参谋长和五大军种的司令员均由司令提名, 由宗教领袖批准任命。 伊斯兰革命卫队陆军约为12.5万人, 主体力量为配备轻型武器的步兵, 负责维护国内秩序安全与稳定。编有2个装甲师、5个机械化师、10个步兵师、1个特种部队师和15—20个独立旅。 ![]() 针对当前战斗模式和作战方式的转变, 卫队陆军立足本职, 积极针对未来“不对称战争”做好准备, 在加强“非传统”军事任务完成的同时, 大力提高巷战和游击战的能力。革命卫队海军约为2万人, 负责3个海防区, 包括海军陆战卫队1个旅, 约有5000人。主要装备有各种类型巡逻艇150余艘、导弹快艇21艘和岸防导弹等。 卫队海军主要负责波斯湾沿岸及霍尔木兹海峡巡防任务, 当前针对海上封锁和实弹打击已进行多次大规模正式演练, 已具备攻击波斯湾的舰船以及波斯湾南岸国家的能力。 ![]() 革命卫队空军约为2万人, 与正规军共用空军基地, 编成8个中队、3个地地导弹旅和1个防空导弹旅, 装备各型号飞机110架以及“飞毛腿”、“流星”等各类导弹数百枚。卫队空军部队不仅能为革命卫队的快速反应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空运能力, 还能单独针对特定目标实施空中有效打击。 动员抵抗力量是伊朗的准军事组织, 亦被称为“巴斯基”民兵组织。这一武装力量是根据霍梅尼2000万伊斯兰战士的理想而建立的。1980年伊斯兰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国家动员组织”, 主要负责组织和培训忠于伊斯兰革命政权的志愿者, 使他们具备应对国内外威胁的能力。 ![]() 1981年, 经伊斯兰议会批准, “国家动员组织”更名为“平民动员机构”, 且并入革命卫队, 由革命卫队统一指挥。“平民动员机构”在1990年更名为“动员抵抗力量”, 拥有独立的司令部, 且定期有组织地对应征成员实施军事素养和军事技能培训, 战时动员抵抗力量可在短时内动员100万人参加战斗。 圣城军是革命卫队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 约有2000人, 实质上是一支履行革命卫队海外使命的武装力量。 自革命卫队诞生之日起, 圣城军就担任着向外输出伊斯兰革命的任务, 其建立的初衷源于伊朗强烈反对以色列的立场, 以及伊朗寄希望于这支力量能够有效打击乃至消灭以色列, 最终把圣城耶路撒冷从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手中夺回。 ![]()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不久, 有大约1000名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驻扎在黎巴嫩什叶派聚集的贝卡谷地, 支援致力于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政权的阿迈勒运动, 这部分卫队成员就属于圣城军的将士。 当前, 关于圣城军支持和帮助伊拉克、黎巴嫩以及阿富汗的恐怖分子的报道偶尔见诸报端。甚至有情报认定2011年10月策划暗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事件,就是圣城军成员所为, 美国已将其定性为重点防范的恐怖组织之一。 历史由来关于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创建, 要追溯到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初, 随着伊朗亲美的巴列维王朝逐渐走向衰落, 1979年1月,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教长牵头在巴黎成立伊斯兰革命委员会, 并通过该机构指挥伊朗人民推翻巴列维统治。 伊斯兰革命委员会成立三天后, 巴列维匆匆放弃王位, 携家眷出逃国外。霍梅尼及其追随者排除重重阻挠, 最终乘飞机回到德黑兰, 并受到伊朗民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然而, 伊斯兰革命仍旧没有结束, 效忠巴列维国王的伊朗陆军和帝国卫队还在负隅顽抗。 ![]() 2月9日, 帝国卫队突然袭击德黑兰一所空军军事学院, 企图摧毁驻扎此处的革命指挥中枢——伊斯兰革命委员会。 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但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伊斯兰革命群众根本不是帝国卫队的对手, 很快便处于下风。幸亏有后续赶来的一些原德黑兰驻军中的起义士兵支援, 击退了敌军, 使刚刚回国的霍梅尼得以转危为安。 这次袭击对伊斯兰革命委员会的刺激和震动很大, 革委会马上意识到当前必须组建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来捍卫伊斯兰革命成果。同时, 霍梅尼坚持认为新组建的军队应该区别于伊朗原有武装, 必须互不统辖, 且完全置于革委会的独立指挥之下, 并防止野心家发动军事政变,此举反映出霍梅尼对前国家政权的军事武装力量的担心和怀疑。 按照精神领袖的指示, 伊斯兰革命委员会决定除了继续部分吸纳巴列维时期的正规军外, 还要着手拟定相关建军章程, 成立自己组建的武装力量。随着巴列维国王的王宫和帝国卫队的军营被革命群众攻占, 其陆军总司令和帝国卫队副司令在战斗中双双毙命, 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 ![]() 1979年2月20日, 伊斯兰革命委员会正式宣布组建“伊斯兰革命卫队”, 赋予这支部队最初的职责就是保卫伊斯兰革命和帮助获得政权的毛拉阶层推行日益强化的伊斯兰法规和道德标准。 革命卫队起先招募的是500名誓愿为霍梅尼付出一切的民众, 他们从推翻巴列维国王的战斗中获得了武器装备, 革命委员会有意效仿古波斯皇帝大流士组建“万人不死军” 的做法, 把这批人作为革命卫队的骨干力量进行培训。 ![]() 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军事指挥和伊斯兰教义培训之后, 首批革命卫队成员被分配到革命卫队的各级岗位, 从而初步建立起卫队的框架。随后, 伊朗革命政府又进行全民动员, 希望能从民众中进一步扩充兵员, 并授权卫队管理民兵组织“巴斯基”, 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革命卫队的力量。 随着两伊战争的爆发, 伊斯兰革命卫队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战争期间, 伊朗年轻人参军可以在革命卫队、正规部队和后勤部队之间作选择, 而大批充满爱国热情的年轻人积极选择参加革命卫队, 这使得革命卫队的战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和增强, 并一改两伊战争初期伊朗的颓势, 取得了多场重要战役的胜利。 ![]() 1986年, 伊斯兰革命卫队与伊朗正规军在两伊战争前线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革命卫队此时充当了主要军事打击力量, 并且逐渐成为伊朗国内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影响力的组织。1986年7月下旬, 时任伊斯兰议会议长拉夫桑贾尼称, 伊朗将在八个月内新建500个革命卫队营, 以便对伊拉克进行“最后打击”。 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革命卫队逐步开始组建直升机分队和巡逻艇分队。1987年上半年, 革命卫队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海军和空军。到1987年底, 伊朗的正规军为22.5万人, 而革命卫队为27.5万人, 首次超过正规军的人数, 此时的革命卫队已经成为伊朗国防力量的中流砥柱。 ![]() 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 革命卫队又积极投身国家战后重建。到1989年7月, 伊朗伊斯兰革命政府曾宣布将革命卫队与国家军队进行合并, 然而出于种种原因的考虑, 合并只是形成了松散的联合, 革命卫队仍保持了原有的独立地位。 特殊影响一般意义上, 一支武装部队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外作战抵抗侵略以及对内维护稳定, 而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作用除了军事方面, 其特殊影响已经渗透到伊朗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一是政治方面。尽管霍梅尼曾指出国家的武装力量要与国家政治分离, 然而伊朗宪法赋予革命卫队“保卫伊斯兰革命及其成果”的重任, 就使其与政治有诸多微妙的联系。当前, 伊朗政坛中很多从政者都有在革命卫队服役的经历。 ![]() 伊朗前总统艾哈迈德·内贾德就是从革命卫队走出来的代表之一。两伊战争爆发后, 内贾德主动要求加入革命卫队。由于表现突出, 他很快被任命为革命卫队第六军工兵司令, 接着又升任西部省份革命卫队参谋长, 再被提拔为革命卫队特种兵司令。 此外, 在伊朗现政府20名内阁成员里, 国防部长、商业部长、能源部长等五人都曾在革命卫队里担任过要职。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拉里贾尼曾是卫队高级将领, 德黑兰前任市长卡里巴夫曾是卫队空军司令。 伊朗议会相当数量的保守派议员和革命卫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超过80名议会议员曾是革命卫队的成员, 约占议员总数的30%。革命卫队在伊朗政坛是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 二是经济方面。革命卫队在国家宪法的特许下掌控着不少涉及军工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以及民用交通等重要产业。这一方面是出于国家建设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卫队退役官兵的安置问题。 此外, 与革命卫队有联系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有560多家, 它们控制着伊朗一半以上的进口和三成左右的出口。这其中, 卫队旗下的“封印先知建设集团”最为著名, 该集团经过20多年发展壮大, 目前已经成为主导伊朗经济的龙头企业。 ![]() 三是在核领域。伊斯兰革命胜利后, 霍梅尼便将国防工业大权交给革命卫队掌管。随着伊朗重新恢复核能研发计划, 革命卫队理所当然地承接了这一任务。由于伊朗核研发活动受控于革命卫队, 伊朗的核专家大多都有一些革命卫队背景。 核研发项目属于伊朗最高国家机密, 因此伊朗官方对核专家的真实身份和行动施行严格的保密措施。核专家的工作场所由伊朗安全保卫部门全天候负责警戒和监视, 在这里工作的所有人员一律不得对外透露该机构的存在, 即使对自己的亲人朋友也要守口如瓶。 ![]() 综上所述,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从创始到现在, 一直以年轻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兴衰为己任。随着一些西方大国向伊朗不断施加压力, 伊朗在严厉谴责西方国家制裁行为的同时, 也通过各种军事演习和模拟演练向外界展示自身迎接挑战的实力。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必将是捍卫伊朗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力量, 霍梅尼对它的评价是:“没有革命卫队, 就没有伊斯兰共和国。”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