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武双全辛弃疾,仅有一件书法存世,这字可以称得上书法家吗?

 xqjhr 2023-02-03 发布于天津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从这几句脍炙人口的宋词中,我们仍能读出作者满心的英雄豪气。“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用来形容辛弃疾最为妥帖,在大众心里这就是最完美的古人。

南北两宋虽然不能被称为“大一统”王朝,其君主有不少还是软弱无能之人,但这丝毫不影响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保持气节,为国分忧,代代都有良臣名将。狄青、岳飞、陆游、文天祥便是其中的代表,相比于他们,辛弃疾“民族英雄”的称号似乎要弱一些,但他23岁时带领50人与数千倍金军对阵,还能生擒敌军将领,这绝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

上文提到的这些英雄人物,我们都了解他们在保家卫国、在文学上的成就,到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们也是低调的书法家,只是“人掩其书”太久了而已。岳飞有《与通判学士书》、陆游有《自作诗卷》、文天祥有《木鸡集序》,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其他的书法作品,但辛弃疾却只有一件书法传世,它名为《去国帖》。

《御祭狄青文并记碑》
《御祭狄青文并记碑》

通过这件书法,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这位完美文人的风骨。

《去国帖》创作于淳熙二年(1175年)十月,此时36岁的辛弃疾正值壮年。他领命平定茶寇后,诏为江西提刑除秘阁修撰。此帖全卷10行,共计110余字,内容为“弃疾自秋初去国,倏忽见冬,詹咏之诚,朝夕不替。第缘驱驰到官,即专意督捕,日从事於兵车羽檄间,坐是倥偬,略无少暇。起居之问,缺然不讲,非敢懈怠,当蒙情亮也。指吴会云间,未龟合并。心旌所向,坐以神驰。右谨具呈。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

辛弃疾《去国帖》
辛弃疾《去国帖》

此帖以行楷写就,俊美清健,其笔法受“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影响,似还有褚遂良笔意融入,同样是写札记,这卷《去国帖》与曾巩的《局事帖》风格也比较接近。《去国帖》行笔露锋,出笔尖利,横画略向右上倾斜,这是受苏东坡的影响,以“替”“缘”“驱”三字为例,短横似点,竖画凝实,撇捺写得较为含蓄,虽然是顺势出笔,但并未拉长;横画右上结势处理使结字宽绰中带几分险绝,不同的字跌宕多姿,因字赋形;章法上下左右疏密有致,工丽清新。

《去国帖》局部
《去国帖》局部

单从《去国帖》这一件作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辛弃疾对书法法度的熟谙与行笔之功底深沉。虽说“画乃心印”,而字又何尝不会显露一个人的心境呢?不加伪饰、气度自华,是这一帖也是辛弃疾风度的写照!

陆游《自作诗卷》
陆游《自作诗卷》

《去国帖》卷中有“松雪斋”“项元汴”“皇十一子成亲王诒晋斋图书印”等印鉴,可知赵孟頫、项元汴、成亲王永瑆等人收藏过,也侧面印证此作为真迹,如今,《去国帖》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是一件“国宝级文物”。

曾巩《局事帖》
曾巩《局事帖》

在山东济南,有二安祠,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为这两位所建。我们不仅要在纪念之所感受其人生的绚丽多彩,也要知道他们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