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是不动声色地成全

 w2666 2023-02-03 发布于广西
有人说:“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一个人如果做了好事,就急切的想要他人知晓,那么,他做好事的动机,便不够纯粹了。
真正善良的人,做好事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赏,而只是为了帮助他人脱离困境。
当他人脱离了困境,他们即使得不到任何回报,也会心生愉悦。
01
成全他人,不追问
图片
《边城》里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他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
这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
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够推己及人,在发现对方不愿意提及自己的伤疤时,会选择不追问。
这份对他人的体谅,既是一份修养,也会换来他人的感激。
没有同理心的人则不然。
他们对于别人的私事,总是过分“热心”。他们一味地去追问对方的“伤疤”。即使发现对方为难,也要强求对方。
如此做法,只会给对方造成二次伤害。
有的人选择自揭伤疤,也许是因为他们已经释然了;有的人选择自揭伤疤,也许是因为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
而有些人选择守口如瓶,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再回首那段不堪的往事,他们希望在时光的流逝中,能够让自己渐渐遗忘。
选择不追问,成全他人的“秘密”,是一个人最难得的自律。
02
成全他人,不张扬
图片
《道德经》中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最高的德行,往往是“润物细无声”,让人无法察觉。
很多时候,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很容易把“帮助”变成“施舍”。
一个人即使需要别人的帮助,也是有“尊严”的。只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顾及到别人的尊严,才是帮助别人的最高境界。
那么,如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不伤害到别人的“尊严”呢?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男人上门乞讨,开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女人并没有直接施舍,而是让他把角落里的砖,搬到另一边。搬完后才让他吃饭。
临走的时候,女人给了男人50元,并且说道:“这是你应得的报酬。”
事实上,角落里的砖头,并不需要挪地方。
帮助了别人,却又似乎没有帮助别人,这才是最高级的善良。
有的人一旦做了好事,便弄得众人皆知。
结果,众人虽然知晓了他们的“善事”,但是,却给被帮助的人,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毕竟,没有人会希望太多人知道,自己曾经需要他人的“救助”才能度日。
为善而不张扬,既是在成全他人的“自尊”,也是在不断修养自身的德行。
03
成全他人,不说破
图片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乐于纠正别人的错误。
为何呢?
因为他们从纠正别人的错误当中,能够获得优越感。
然而,大多人是很反感别人对自己指指点点的,是不乐意听到自己的过错的。
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急于去指出别人的错误,来凸显自己的高明;事实上,身边的其他人也许早已看破,只不过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一个人能够看破,是聪明;看破不说破,则是智慧。
人,愚蠢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作聪明。
自作聪明的人,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高明”。结果,在无意中伤害到了其他人,也为自己招惹了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就应该保持沉默、明哲保身吗?
也不是。
面对他人的错误,首先要分清场合,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应该沉默,以免对方难堪;其次,面对无伤大雅的错误时,也不必刻意指出,以避免对方反感。
成全他人的“体面”,看破不说破,才能让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顺。
结语: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愚钝的人,总是习惯通过伤害他人,来成全自己。结果,他们让自己今后的路,越走越窄。
聪明的人,懂得通过成全他人,来成就自己。所以,他们往往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愿你我,都能有成全他人的善良与器度。
与君共勉。
*来源:哲学  作者:龙靖,一个热爱哲学的理工男,自由撰稿人, 愿用一支笔,点亮每一盏心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