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做了好事,就急切的想要他人知晓,那么,他做好事的动机,便不够纯粹了。真正善良的人,做好事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赏,而只是为了帮助他人脱离困境。当他人脱离了困境,他们即使得不到任何回报,也会心生愉悦。《边城》里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他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够推己及人,在发现对方不愿意提及自己的伤疤时,会选择不追问。这份对他人的体谅,既是一份修养,也会换来他人的感激。他们对于别人的私事,总是过分“热心”。他们一味地去追问对方的“伤疤”。即使发现对方为难,也要强求对方。有的人选择自揭伤疤,也许是因为他们已经释然了;有的人选择自揭伤疤,也许是因为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有些人选择守口如瓶,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再回首那段不堪的往事,他们希望在时光的流逝中,能够让自己渐渐遗忘。选择不追问,成全他人的“秘密”,是一个人最难得的自律。很多时候,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很容易把“帮助”变成“施舍”。一个人即使需要别人的帮助,也是有“尊严”的。只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顾及到别人的尊严,才是帮助别人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不伤害到别人的“尊严”呢?一个男人上门乞讨,开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女人并没有直接施舍,而是让他把角落里的砖,搬到另一边。搬完后才让他吃饭。临走的时候,女人给了男人50元,并且说道:“这是你应得的报酬。”帮助了别人,却又似乎没有帮助别人,这才是最高级的善良。结果,众人虽然知晓了他们的“善事”,但是,却给被帮助的人,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困扰。毕竟,没有人会希望太多人知道,自己曾经需要他人的“救助”才能度日。为善而不张扬,既是在成全他人的“自尊”,也是在不断修养自身的德行。然而,大多人是很反感别人对自己指指点点的,是不乐意听到自己的过错的。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急于去指出别人的错误,来凸显自己的高明;事实上,身边的其他人也许早已看破,只不过是“看破不说破”罢了。自作聪明的人,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高明”。结果,在无意中伤害到了其他人,也为自己招惹了不必要的麻烦。那么,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就应该保持沉默、明哲保身吗?面对他人的错误,首先要分清场合,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应该沉默,以免对方难堪;其次,面对无伤大雅的错误时,也不必刻意指出,以避免对方反感。成全他人的“体面”,看破不说破,才能让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顺。愚钝的人,总是习惯通过伤害他人,来成全自己。结果,他们让自己今后的路,越走越窄。聪明的人,懂得通过成全他人,来成就自己。所以,他们往往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来源:哲学 作者:龙靖,一个热爱哲学的理工男,自由撰稿人, 愿用一支笔,点亮每一盏心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