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陈家时,8岁的陈子善怒吼道:“我祖父陈德为你挡了9箭,我父亲也为大明战死沙场,为何要抄我家?” 朱元璋也不恼,反而微微一笑说:“我只是抄了你的家,你应该感谢我才对。” 陈子善的祖父陈德,与明朝皇帝朱元璋都出自安徽凤阳籍。 1352年,凤阳饥荒四起,民不聊生,当时在皇觉寺做和尚的朱元璋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化缘。 此时,起义军郭子兴正在广泛招募人员,于是朱元明索性跟着他一起起义,他足智多谋,表现让郭子兴很是赞赏。 1355年,朱元璋攻克定远,陈德跟随朱棣南征北战。之后,他跟着朱元璋一起,立下了赫赫战功。陈德勇猛善战,忠于朱元璋,跟随常遇春在陈德身边。 郭子兴死后,明军朱元璋和汉军陈友谅、张士诚等明争暗斗,大战一触即发。朱元璋不想陷入被动,所以,朱元璋决定先下手为强,采取“缓称王、先筑墙、先屯粮”的战策,向陈友谅发起进攻。 1363年,火药味越来越浓,最终在鄱阳湖爆发了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对决。明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当时的陈友谅拥有60万精兵和千艘战船,而朱洪武却只有20万人和屈指可数的几艘战船,相差悬殊。 同年七月,双方打响了战役,明军大将徐达勇猛冲锋,将汉军前锋打得落花流水。另一位明军大将俞通海,乘胜追击,将敌军的战船烧毁了20多艘,大折汉军兵力。 明军胜利在望,朱元璋继续指挥大军攻击,却被三艘突然冲出的小船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这是汉军大将张定边指挥的小船,两军都以为张定边只是巡航,没想到张定边是准备“擒贼先擒王”,直奔朱元璋。 毫无防备的朱元璋,等到张定边冲到中军时才明白,张定边是来取自己性命的!明军大将见状,纷纷靠近,想要将其救出来。 但所有人都低估了张的实力,他先将韩成、陈兆先等大将斩于船下,愈杀愈勇,距离朱元璋越来越近。 眼看张定边这边的攻势愈发凶猛,朱元璋快要招架不住了,千钧一发之际,赶紧叫人快船准备逃跑。不料,船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搁浅了。 张定边看准时机,命人用箭对准朱元璋,准备一举拿下,成就大业。眼看箭尖即将射中朱元章,危急时刻,陈德奋力迎战,以身挡箭,为他挡住了箭矢致命的危险。这时,常遇春和俞通海及时相救。 张定边负伤退去后,朱元璋抱着身负重伤,为自己挡箭的陈德,心痛欲绝,潸然泪下:“今朝,你为我舍命,来日,我当永志不忘,定不负卿!” 聪明的朱元璋见势不利己,想先稳住军心与张定边,于是便与张定边谈判起来。张定边只想取朱元璋的性命,便说道:只要朱元璋自尽,他就不会为难别人。 为了大局考虑,为了留得青山在,朱元璋只能先答应下来,写下遗书,与长相颇为相似的韩成互换衣物,韩成代朱元璋跳入湖中。 张定边见目的达成,没有多想,就撤退了。很快,朱元璋的手下就赶紧来解救他了。 之后的战役,朱元璋调整策略,选择了拖延战术,与陈友谅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厮杀,鄱阳湖之战最终以少胜多,朱元璋战胜了陈友谅。 随后,陈德又率领明军将张士诚一举拿下,北伐元朝,对元政权展开了讨伐。最终,明军击败汉军,大获全胜。 之后,明朝建立,朱元璋即位为皇帝,陈德被加封为临江侯,大都督等职。 公元1378年,身经百战的陈德旧病复发,撒手人寰。朱元璋为吊念陈德决定停朝三日,追封陈德为杞国公,其子陈镛继承爵位。遗憾的是,陈镛在战场上献身,英年早逝,年仅31岁。 但不幸的是,陈德父子死后不久,发生了一起胡惟庸的谋反案,陈德父子被无端牵扯其中。而多疑的朱元璋为了保住辛苦打下的江山,下令将陈德的家族抄了个精光,废掉了其父子爵位。 在抄家的过程中,朱元璋记得自己曾答应不会辜负陈德,于是留下了陈德8岁的孙子陈子善为陈家缘续香火。 帝王无情,哪怕是救命之恩,也比不上江山啊! 参考资料: [1]吴晗:《朱元璋传》 来源于读史阅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