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施用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海底丛林 2023-02-03 发布于河南
一种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施用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具体为一种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施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花生作物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长量和用量也在逐年提高。花生增产主要有化学调节方法,通过施用具有延缓或者抑制生长的调节剂,直接延缓花生株生长,促进花生分枝。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用于花生作物调节生长、增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如:多效唑、烯效唑、甲派嗡、抗倒酯、调环酸钙、芸苔素内酯、矮壮素、s-诱抗素、吲哚丁酸,以及复配制剂。

这些产品大多花生整个生长周期使用一次,或者单一使用,没有与其他类别的产品组合使用。使用后存在花生由于株高抑制过度,导致减产的问题。以上化学调节方法思路单一,都是直接选用调节地上部分生长的调节剂复配产品,而且存在由于株高抑制过度,导致减产的问题。

没有在花生生长的关键时期提供必要的外源激素,导致花芽分化、细胞分裂和膨大效果不理想,增产幅度过低。

大田作物钟花生产量估算公式中,花生荚果产量与单株结荚数、百果重正相关;花生仁产量与单株结荚数、百仁重、出仁率正相关;花生油产量与单株结荚数、百仁重、出仁率、含油量正相关。由此可知,花生增产增收的途径可通过提高结荚数,百果重或者百仁重,出仁率,含油量指标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指标,都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花生生长中花芽分化、细胞分裂和膨大效果不理想,增产幅度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能降低花生地上部分生长高度,促进地上分枝、花生下针,促进花生花芽分化和坐果,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达到提高花生产量的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施用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6-糠氨基嘌呤、烯效唑、三十烷醇。

优选的,所述6-糠氨基嘌呤、烯效唑、三十烷醇以1-8:80-120:1.5-2的质量比进行施用。

其次提供一种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方法,初花期至花针期施用6-糠氨基嘌呤。

优选的,结荚初期施用烯效唑和三十烷醇。

优选的,饱果成熟期施用6-糠氨基嘌呤。

再次提供一种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种植中的应用。

优选的,应用于增加叶绿素。

优选的,应用于增加含油量。

优选的,应用于增加蛋白质含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同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组合,分别在花生生长的三个关键时期使用,分别在初花期到花针期使用6-糠氨基嘌呤,通过促进花芽分化和花粉萌发,提高下针数量;花生结荚初期使用烯效唑和三十烷醇,适当抑制营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为生殖生长提供更多养分;花生饱果成熟期使用6-糠氨基嘌呤,通过延缓叶片衰老,为果仁膨大提供养分。

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使用,以及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科学使用组合物,可以扩大作用范围、提高药效、降低使用风险、有效的避免或者减少药害的产生。降低花生地上部分生长高度,促进地上分枝、花生下针,促进花生花芽分化和坐果,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花生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试验地1的图片;

图2为本发明的试验地2的图片;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花生的花针期的图片;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花生的结荚初期的图片;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花生的饱果成熟期的图片;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根部干重检测时的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6-糠氨基嘌呤、烯效唑、三十烷醇。

6-糠氨基嘌呤又称6一糠基氨基嘌呤、糠氨基嘌呤、激动素、动力精,是一种嘌呤类的天然植物内源激素。糠氨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的作用;能诱导芽的分化,解除顶端优势;延缓蛋白质和叶绿素降解,有保鲜和防衰作用;延缓离层形成,增加坐果等作用。主要用于组织培养,与生长素配合促进细胞分裂,诱导愈伤组织及组织分化。

烯效唑属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其活性高,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少,对后茬作物影响小,可通过种子、根、芽、叶吸收,并在器官间相互运转,但叶吸收向外运转较少。向顶性明显。适用于水稻、小麦,增加分蘖,控制株高,提高抗倒伏能力。用于果树控制营养生长的树形,观赏植物控制株形,促进花芽分化和多开花等。

三十烷醇是一种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对水稻、棉花、麦类,大豆、玉米、高梁、烟草、甜菜、花生、蔬菜、花卉、果树、甘蔗等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还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很低的浓度下对植物生长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不同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组合,分别在花生生长的三个关键时期使用,分别在初花期到花针期使用6-糠氨基嘌呤,通过促进花芽分化和花粉萌发,提高下针数量;花生结荚初期使用烯效唑和三十烷醇,适当抑制营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为生殖生长提供更多养分;花生饱果成熟期使用6-糠氨基嘌呤,通过延缓叶片衰老,为果仁膨大提供养分。

花生生长有三个关键时期:

初花期开到花针期,初花期主要结果果枝形成(第一、第二对侧枝)有效花芽大量分化,根系生长快,根瘤菌开始形成,对氮、硼、钼元素需求旺盛。花针期的生育特点是,除营养体迅速生长外,植株大量开花,下针,开花数占开花总量的百分之30到50,并有相当多的果针入土发育成为幼果。花期营养生长显著加快,需要提供充足的生殖生长养分。这时期喷施调节剂,通过促进花芽分化和花粉萌发,提高开花数量,促进花粉发育,进而提高授粉率,促进卵细胞的分裂和发育,提高下针数量,到达增加花生结荚数。

喷施6-糠氨基嘌呤能明显提高细胞分裂能力,促进花药生长,促进花粉发育,提高花粉粒数量,进而提高授粉成功几率;促进卵细胞的分裂和发育,提高受精成功几率,提高豆荚仁数;通过增加根部形成层厚度和韧皮部筛管数量,提高有机物运输效率,促进根部根瘤生长和数量增加,提高固氮能力;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积累更多氨基酸和蛋白质,进而提高豆荚饱满程度。能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为花生增产提供基础条件。

花生在结荚初期,从百分之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百分之50的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初期。这一时期大批果针入土发育成荚果,营养生长亦达到最盛期,是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行时期。所形成的荚果数占最后总的数量的百分之70到80,有的甚至达百分之90以上,果实亦开始显著增长,花生仁细胞分离处于旺盛阶段,在细胞分裂素作用下,花生仁快速长大,对养分和调节剂需求需求旺盛,为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控旺和促花保果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此时期施用烯效唑能通过抑制赤霉酸合成,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将部分营养生长养分提供给果仁。

在花生饱果成熟期,从百分之50植株出现饱果到荚果饱满成熟收获为饱果成熟期或简称饱果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逐渐衰退、停止,生殖器官大量增重,是花生生殖生长为主的时期,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向荚果转运,荚果迅速增重,荚果逐渐充实饱满,脂肪、蛋白质含量最终达到高峰。细胞分裂素积极参与细胞膨大,此时喷施调节剂,通过延缓细胞衰老,延长叶片寿命,进而积累更多营养物质,为果仁生长提供养分,积累更多干物质。

为了达到更好的施用效果,所述6-糠氨基嘌呤、烯效唑、三十烷醇以1-8:80-120:1.5-2的质量比进行施用。

具体的说,6-糠氨基嘌呤的有效成分亩用量为0.1g~0.8g、烯效唑的有效成分亩用量为8g~12g、三十烷醇的有效成分亩用量为0.01g~0.02g。

所述花生增产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方法是分别在花生生长的三个关键时期使用,具体为在初花期到花针期、花生结荚初期、花生饱果成熟期使用6-糠氨基嘌呤,通过促进花芽分化和花粉萌发,提高下针数量,延缓叶片衰老,为果仁膨大提供养分;使用烯效唑和三十烷醇,适当抑制营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为生殖生长提供更多养分。

以上所述的花生品种按照植物学分类为蔷薇目蝶形花亚科植物,落花生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品种:鲁花、花育、川单丰油、天府、蜀花等。

实施例一初花期到花针期的施用方案

在初花期到花针期使用一次,主要通过促进花芽分化和花粉萌发,提高开花数量,促进花粉发育,进而提高授粉率,促进卵细胞的分裂和发育,提高下针数量,增加花生结荚数。具体有效成分亩用量和使用方式见表4。

表1初花期到花针期的施用方案

实施例二花生结荚初期施用方案

花生结荚初期使用一次,花生结荚初期是花生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行时期,花生仁细胞分离处于旺盛阶段,在细胞分裂素作用下,果仁细胞分裂旺盛,对养分和调节剂需求需求旺盛。烯效唑通过抑制赤霉酸合成,能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将部分营养生长养分提供给果仁。三十烷醇通过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提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为果仁细胞分裂生长提供养分。具体有效成分亩用量和使用方式见表5。

表2结荚初期施用方案

实施例三花生饱果成熟期施用方案

花生饱果成熟期使用一次,花生饱果成熟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逐渐衰退、停止,果仁细胞膨大处于旺盛期,需要充足的养分。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通过及时补充细胞分裂素6-糠氨基嘌呤,通过延缓细胞衰老,延长叶片寿命,进而积累更多营养物质,为果仁生长提供养分。具体有效成分亩用量和使用方式见表6。

表3饱果成熟期施用方案

实施例四田间试验

a田间药效试验数据

根据以下的数据,可以证明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有效性、可靠性。

1试验条件

1.1供试药剂、靶标、防治对象

试验药剂:2%6-糠氨基嘌呤可溶液剂,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0.1%三十烷醇微乳剂,均由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花生品种1:天府花生。试验地1:四川省简阳市平泉镇长春村。花生品种2:花世一号花生。试验地2:四川省彭州市东平村。种植情况:行宽40厘米,窝距30厘米。

1.2用药时期、用药量及使用方法

初花期到花针期、结荚初期、饱果成熟期各使用一次,用水量40公斤每亩,全株叶面喷雾。用药时期分别是如图3所示的花针期、如图4所示的结荚初期、如图5所示的饱果成熟期。

如图1所示,试验地1用药时期:6月4日,6月24日和7月20日。

如图2所示,试验地2用药时期:6月21日,7月12日和8月8日。

1.3仪器设备

背负式16升电动喷雾器,2l电动喷雾器,电子天平,量筒,烧杯,塑料滴管等。

2试验设计

参照ny/t1155.7-2006标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用法见下表。

表4初花期到花针期调节剂组合物用量

表5结荚初期组合物用量

表6饱果成熟期组合物用量

表7组合使用方案1

表8组合使用方案2

表9组合使用方案3

3调查测定指标与方法

3.1花生生长调查

每小区标记20穴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花生,采收前20天(8月15日)调查叶片干重,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根部干重。

如图6所示,叶片干重和根部干重:70℃烘箱,干燥24小时至恒重后,取出称重。

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测定,(毫克/100克叶片鲜重)分别在440.5nm、644nm处由乙酰丙酮85%分光光度法测定。

3.3小区测产,调查花生荚果、花生仁鲜重,计算增产幅度,计算公式如下:

增产幅度=(处理组产量–对照产量)/对照花生产量100%

每荚仁数=取样花生仁数/取样结荚数

花生蛋白质含量:使用改良的微型凯氏装置测定种子粗蛋白含量,然后将获得的值乘以6.25。

含油量及产量:用以石油醚为有机溶剂的索氏连续提取装置,测定种子油含量,通过将种子油含量乘以种子产量,计算出的油产量。

表10-13为试验地1的实验数据,具体为:表10为试验地1三个花生关键生长时期调节剂组合物使用一次对花生生长影响,即为试验处理1-9的实验数据;表11为试验地1三个花生关键生长时期组合使用对花生生长影响,即为试验处理10-12的组合使用实验数据;表12为试验地1三个花生关键生长时期单用对花生产量影响,即为试验处理1-9的单用实验数据;表13为试验地1三个花生关键生长时期组合使用对花生产量影响,即为试验处理10-12的组合使用实验数据。

表10试验地1三个生长时期单用对花生生长影响

表11试验地1三个生长时期组合使用对花生生长影响

表12试验地1三个生长时期单用对花生产量影响

表13试验地1三个生长时期组合使用对花生产量影响

从表10和表11中可以看出,花生的叶绿素含量、根部干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在三个生长时期组合使用比单用时都有着明显的增幅;表12和表13中可以看出,花生的结荚数量、每荚仁数、百仁重、鲜荚果产量、干果仁产量在三个生长时期组合使用比单用时都有着明显的增幅。

表14-17为试验地2的实验数据,具体为:表14为三个花生关键生长时期调节剂组合物使用一次对花生生长影响,即为试验处理1-9的实验数据;表15为三个花生关键生长时期组合使用对花生生长影响,即为试验处理10-12的组合使用实验数据;表16为试验地2三个花生关键生长时期单用对花生产量影响,即为试验处理1-9的单用实验数据;表17为试验地2三个花生关键生长时期组合使用对花生产量影响,即为试验处理10-12的组合使用实验数据。

表14试验地2三个生长时期单用对花生生长影响

表15试验地2三个生长时期组合使用对花生生长影响

表16试验地2三个生长时期单用对花生产量影响

表17试验地2三个生长时期组合使用对花生产量影响

从表14和表15中可以看出,花生的叶绿素含量、根部干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在三个生长时期组合使用比单用时都有着明显的增幅;从表16和表17中可以看出,花生的单株结荚数量、每荚仁数、百仁重、鲜荚果产量、干果仁产量在三个生长时期组合使用比单用时都有着明显的增幅。

4结果与分析

由表10-17中可见,两个花生品种分别在花生的三个关键生长时期使用6-糠氨基嘌呤、烯效唑、三十烷醇,只能在部分指标上表现出促进作用。但是在花生的三个关键生长时期科学地组合使用6-糠氨基嘌呤、烯效唑和三十烷醇,能综合以上各时期处理最优点,在各个指标上都表现出促进作用,最终在增产幅度上大幅领先各个时期使用的处理,增效显著。而且根据实验组10-12的各项指标可以看出,组合使用只需使用较少的用量就能起到显著增效作用,降低了单独使用的农药用药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少的环境污染的风险。

5总结

最优组合物及使用方法:初花期到花针期每亩使用0.2g的6-糠氨基嘌呤,结荚初期每亩使用10g烯效唑,0.015g的三十烷醇,最后在饱果成熟期再次使用0.2g的6-糠氨基嘌呤,如表18所示。通过促进花芽的分化和细胞的分裂,促进根系生长,进而显著提高花生结荚数量;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达到增加蛋白质含量,提升品质和产量的双重效果。

表18组合最优使用方案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