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4年西湖迁墓,毛主席为何特意下令不得迁移岳飞墓?原因让人动容

 烛下青史 2023-02-03 发布于云南

若论毛主席最喜欢的城市,非杭州莫属,建国后,毛主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度过的,而其中三分之一就在浙江,杭州西湖边的刘庄就是主席的下榻之处。

1954年清明节前夕,主席第一次到了杭州,一天他将安保部门的负责人王芳叫到身边,随口问道:“你知道西湖有多少墓吗?”

清明节毛主席派人去岳飞墓前替自己献了花圈,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迁墓行动,除岳飞墓外,历代西湖边所有的坟墓都迁到了郊外。

那么,为何主席要大规模的迁墓,而独留下岳飞墓呢?

集体迁墓 ,独留岳飞

俗话说“下有苏杭,上有天堂”,杭州西湖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是历代文人的最爱,其中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很多人即使自己的灵柩被安放在家乡,也要在西湖留下衣冠冢,日积月累下来,西湖边上的坟墓数不胜数。

1953年12月27日,毛主席来到杭州,这是他老人家第一次来杭州,此次的目的是为订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闲暇之余,主席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游览西湖,在看到密密麻麻的坟墓时,主席的眉头皱了起来,便再无游玩的兴致。

当时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把这个当做一回事,直到1954年清明节前,负责安保的浙江公安厅长王芳向主席汇报工作,主席随口问道,“你知道'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王芳当然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岳飞的话,便回答了主席,主席又问,在西湖边的坟墓有多少?王芳回答,应该有很多,没数过?

稍后,主席便让王芳买了花圈,于是很多杭州人在清明节那天看到了摆在岳飞墓前花圈,但并不知晓是毛主席献的,这也是毛主席此生唯一一次为历史名人敬献花圈。

清明节过后,大规模的迁墓行动开始了,这些历代名人留下的坟墓,不管是棺椁还是衣冠冢,都迁到了郊外,其中就有“鉴湖女侠”秋瑾,还有大名鼎鼎的一代名妓苏小小,唯有岳飞的墓在主席的关注下不得迁移。

为何要大规模迁墓

历代名人都将西湖作为自己的墓园,日积月累之下西湖周边的坟墓已经密密麻麻,可西湖面积有限,只有方圆数里的范围,这就造成了景区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景观。

当然名人有大有小,一些名人的墓园可以为西湖锦上添花,而有的却是在浪费土地,为了处理好景区与名人墓的关系,主席就制定了迁墓计划。

其实,改革开放后,一些文化印记比较深的墓迁回重建,比如苏小小墓,但是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下,也只有岳飞的坟墓不允许迁移,这还是主席亲自下令的。

在毛主席看来,西湖应该属于人民的,不应该被历代的封建糟粕,达官贵人占据,因为这样的墓园,只会影响人民欣赏西湖美景。

当时王芳问了主席,要不要迁移岳飞墓,主席直言,岳飞是西湖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精神,当然不能迁移。

稍后,主席便让王芳背诵了那首《满江红》,背到激情处,主席便一起附和,王芳是山东人,主席是湖南人,没想到,一个用山东话,一个用湖南话,竟背的极其合拍。

主席为何如此喜欢岳飞

岳飞和主席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他们都文韬武略,都是是军事家和战略家,唯一不同的是岳飞不是政治家,而这正是主席喜欢岳飞的地方,岳飞身上的“纯”,还有“精忠报国”的精神,从南宋影响至今。

特别是岳飞的那句“还我河山”,在抗战中,激励着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保留岳飞墓,可以提高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岳飞与西湖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没有了岳飞,西湖文化就缺少了它的完整性。

另外就是岳飞是无数青年的偶像,主席从小就是听岳飞故事长大的,即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打倒一些的封建糟粕,唯独对于小说《说岳全传》,主席并没有禁绝,并且支持青少年,中小学生们阅读,主席在晚年时,曾让人专门为自己录制《满江红》,一有时间就听一下。

还有就是岳飞的治军思想,不同于旧时代的军队,特别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和我党奉行的纪律殊途同归,主席曾寄给远在苏联的毛岸英兄弟的60本书中,就有《精忠岳飞传》,可见主席对岳飞是如何喜爱。

总而言之,1954年主席之所以迁移西湖的墓葬,是为了打倒封建糟粕,打倒帝王将相,但是岳飞的精神不同于其他,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自然要加以保护,这就是主席不让迁移岳飞墓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