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之旅第一站:瑞金和于都

 海棠海平_行者 2023-02-03 发布于北京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诞生

瑞金位于闽赣交界地带,地处武夷山脉西侧,因古产黄金,金为瑞,故得名瑞金。“浮金最好溪南景,古木楼台画不成”,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瑞金充满诗意的描绘。

瑞金之名扬天下,得益于它独特的历史地位。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成为“共和国的摇篮”。它是一座历经血与火淬炼的信仰之都,一座红色记忆之城。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起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如一记惊雷,开天辟地,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从此,众多中华民族的精英云集于此,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伟大预演。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资料显示,在红军长征前后,很多开国元勋都曾在瑞金战斗和生活过,十大元帅中的其中9位都曾在此留下战斗的足迹。由于当年中央机关在瑞金几次迁移,目前留有180多处革命遗址,主要分布在叶坪村、沙洲坝、云石山等地。

90多年过去了,这些遗留的旧址饱经沧桑,而成为那段风雨岁月的见证,并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吸引众多人来此寻找那段红色记忆的源头。这是一片充满了红色印记的土地。

叶坪“一苏大”旧址

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中国革命出现了自大革命失败以来未曾有过的高涨形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虽然从其规模和程度来说,还不具备举行全国武装起义的条件,但却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如何制订斗争策略,以夺取革命胜利的新问题。

1930年9月,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在中央苏区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以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统一中国革命的指挥与行动,使城乡的斗争、工农的斗争、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斗争,都密切联系起来。

此前不久,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中央苏区初具规模。瑞金,位于江西东南之隅,三省通衢,是赣、闽苏维埃政府的连接点,中央苏区的中心。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州、宁都、吉安等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国民党军控制。相比之下,瑞金距离国民党军队较远,且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更为安全,是作为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的适宜之地。

“一苏大”旧址

经过历时一年多筹备,几次选址和四次延期,一苏大地点最终确定在瑞金,会址选于叶坪村谢氏宗祠。谢氏宣太宗祠,始建于明代。

坐东北朝西南,黛瓦灰墙、砖木结构,风格简单质朴;硬山顶,二厅一井,三开间,小青瓦屋面。会议筹备处的同志对谢氏宗祠做了许多改变,完美地将古老的宗祠布置成庄严宽敞的会场。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叶坪村的谢家祠堂隆重召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瑞金由此成为全国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革命者心中的圣地。

随后选举产生了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主席”这一响彻全球的称呼,就是从这里开始叫起来的。

“一苏大”结束后,谢氏宗祠用模板被隔成了15个小房间,作为会上成立的外交、军事、土地、内务、财政、教育、司法、劳动、工农检察9个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九部一局”的办公室,每间屋子只有十来平方米大小。此后,又增设了国民经济部和粮食部,形成了适应革命战争和政权建设需要的、精简高效的政府架构。

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国家的雏形,麻雀虽小,肝胆齐全。” 一座老祠堂,“装”下了整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脑机关,实为世所罕见。昔日的家族祠堂成为人民殿堂。

叶坪村革命旧址内除了“一苏大”旧址,还有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等多处纪念建筑物,多是“一苏大”召开后建设的。

毛泽东旧居

离开宗祠,穿过小路,一栋二层小楼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中共苏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苏区中央局的驻地。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朱德都在这里办公生活,房间陈设简单 与群众同吃住。

小楼旁有棵大樟树,在茂盛的枝桠间有一颗未爆的老式暖水瓶大小的炸弹,它是从千多米高的天空飞落下來后被这棵树接住的,当然,现在看到的这枚炸弹其实已经只是一个模型了。1933年4月,由于有叛徒出卖,国民党派了飞机轰炸这里,非常凑巧,有一枚炸弹从上空落下的时候,不偏不倚刚好卡在这一棵被雷劈过的树梢上,没有触及到炸弹最底端的引信,所以没有引爆。就是因为这个炸弹掉下来之后,中央政府的根据地就暴露了,所以后来整个中央政府才被迫迁往了沙洲坝。

红军烈士纪念塔、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五大纪念建筑物,均分布在红军广场周围,跟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周边的建筑分布极为相似,被称为“瑞金的天安门广场”。

红军检阅台

红军检阅台,为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检阅红军而建。1931年11月7日,毛泽东、朱德、项英等11位领导人登上了红军检阅台检阅了威武的红军,这是红军成立以来第一次正规的国家级阅兵。

初为竹木结构的简易台,1933年改为砖木结构。

红军纪念塔

红军纪念塔,献血凝固的精神之塔,是为了纪念历年来牺牲的无数红军指战员而建造的。

循着用煤渣铺写的“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走到纪念塔前,只见布满塔身的是一粒粒小石块。

没有人能数得清塔身究竟有多少小石块,就像没有人能数得清到底有多少人为了新中国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博生堡

博生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赵博生烈士而建造的。

整个堡由青砖砌成,呈四方形,其寓意为赵博生是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牺牲的。

公略亭

公略亭是为纪念黄公略烈士而建造的。亭子呈等边三角形,三脊攒尖顶,亭中立一三棱锥状石碑,正面刻“公略亭”三字,碑铭为彭德怀所书。

可以说,看了叶坪革命旧址群,就看到了今天共和国的雏形。1949年在北京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实早在18年前就在瑞金叶坪这个地方进行了一次“伟大预演”。

走进这里,亲身探寻当年的革命遗迹,会不由地放缓脚步,放低声音,因为这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都讲述着一个个令人动容、感怀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曾经的红色历史。

沙洲坝“二苏大”旧址

沙洲坝在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间,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各中央机关驻地。

现沙洲坝革命旧址群由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中革军委旧址三部分组成。

1933年3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为了总结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两年来的经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做出了召开“二苏大”的决议。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沙洲坝隆重召开,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宪法大纲、苏维埃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和关于国徽、国旗、军旗的决定。

大礼堂

来到沙洲坝,在参天古樟的掩映下,一座标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大礼堂巍峨耸立,这里就是“二苏大”旧址。

大礼堂于1933年8月动工兴建,年底建成,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设计独特,从空中看宛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礼堂正门上面塑有国徽图案,两旁是军旗浮雕。

此后,还在这里召开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和瑞金县红军家属代表大会。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大礼堂遭敌拆毁。1956年按原貌重建,将土木结构改为砖混结构。

中央革命博物馆

在大礼堂旁有一座小小的平房,里面展示有一些老旧照片、文件、人物简介等,非常的简洁,但这里却是我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个国家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

它的建立在我国博物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新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累积了宝贵的经验。

“红井”汩汩幸福来

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里有一篇课文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就是瑞金沙洲坝的红井。

有一首歌,歌名叫做《红井水》,曾经唱遍了大江南北。红井是党、红军和苏区人民血肉相连的见证,红井水是幸福水。

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毛主席看到村民取水困难,便带领红军战士和乡亲们打下了一口直径0.85米、深约5米的水井,彻底解决了困扰沙洲坝百姓多年的吃水问题。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卷土重来,为了阻止人民群众对党、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思念,多次填掉这口井,当地群众就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敌人白天填井,群众夜晚又把井挖开,就这样填了又挖、挖了又填,反复好几次,沙洲坝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1950年重新修复水井,后人也亲切地称这口井为“红井”。

来到“红井”旁,情不自禁地俯下身,提上来一些井水,大口喝了几口,清冽甘甜。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红井周边还有大片部委旧址,和新建的“群众路线广场”,掩映在田园风光之中。

瑞金稻花香

稻花香里说丰年

振兴路上逢盛日

于都

长征从这里出发

长征,如一道闪电,划破中国现代史的夜空,让人震撼不已。长征,是一条激流,激荡着每个华夏儿女的心扉,让人感慨万千。长征,是中华民族的战鼓,催人雄起奋进。

长征路,不仅深刻记载二十世纪的壮丽史诗,还是中国最美丽的风景地带,长征路上的风景是有魂魄的。

江西的于都以前名声不大,让它享誉中外的原因在于这儿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要集结地和出发地

10月17日,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纪念日,我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缅怀先烈 ,致敬长征!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根据地的腹地。

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也由瑞金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10月16日,各部队在雩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

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奋进新征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从于都再出发!

微信号|3495773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