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江红·充满矛盾和谜团的大宋王朝

 gudian386 2023-02-03 发布于山东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宋朝很‬值得研究,‬它‬有许多矛盾之处,‬值得后人思‬考和‬借鉴。‬

矛盾其一:宋太祖,武人立国,却重文抑武!

传说宋太祖三条祖训,刻‬于‬家‬庙‬之‬石碑上‬,秘‬不‬外‬传‬,‬要求后代子孙世世遵守: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这三条祖训,新皇帝登基之时,必拜太庙,默识之,熟记之,践行之!

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兵权从武将到文人的和平顺利过渡。

以文制武,相当于以业余打专业。以己之短搏人之长!宋朝养了一支历来最为庞大的军队,有一百多万以中央禁军为主的常规军,却对外屡战屡败。

打仗极‬呆板,凭阵图打仗。临‬敌‬作战,都要画出阵图,待皇帝审阅。故太宗北伐,屡屡失败。

宗泽曾教岳飞阵图,岳飞却拒绝了,说:兵无常势,顾方略何如尔!可见岳飞内心是瞧不上这种呆板打法的!

重文抑武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优待文人,每年通过大量的科举取士,培养了一支数量庞大,素养极高,忠于朝廷,地位优渥的文官集团。大‬宋‬科‬举‬取‬士人‬数‬‬,‬十‬倍‬于大‬‬唐‬。‬所以宋朝的文化事业极其发达,地方政治比较清明。

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军队给宋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所以宋朝整体表现为积贫积弱。

积贫是指政府开支入不敷出,财政连年亏损。积弱是指虽然有庞大的军队,对外作战却屡战屡败,表现为积弱。

虽然积贫积弱,但宋朝的钱、货却远比唐朝丰富。笔记散‬记‬文‬《东京梦华录》和名画《清明上河图》都表现了东京汴梁的富足和市井的繁华。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削弱地方,虽然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固,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这一政策直接导致后来金兵入侵,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东京汴梁城下。地方调动不起足够的资源、人力、物力,‬因此对‬金‬兵‬毫无抵‬抗力!‬

宋太祖鉴于唐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反动‬”措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文武失衡,干枝失均,以致于对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连年失利,最终亡于金、元两个外族政权之手。没有很好地允执厥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其二: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的黄金时期,所以后代文人多希望生在宋代。可是你看南宋的陆游、辛弃疾等文‬人‬士大夫多以恢复故土为己任,对偏安江南感到非常的苦闷。

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代佚名文人的题壁诗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

这些诗文都反映了南宋文人士大夫不能恢复故土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宋善待士大夫,终得回报。

宋不失德,士大夫终崖山报之。

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为宋殉葬!

本人数年前曾写诗,痛悼这一慷慨壮举。

崖山吊陆秀夫

崖山风雨暗乾坤,蹈海翻江岂顾身?

文臣气节唯一死,武将力屈遗忠魂

人事已尽听天命,誓不受辱由己心

军民十万非愚鲁,中华浩气千古存!

其三:北宋缺名将,南宋缺名相!

北宋出了很多名相,如‬赵‬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但乏将才,‬可能只有一‬个‬狄‬青‬尚‬可‬圈‬可点‬,‬以‬至‬于象‬童‬贯‬这‬样的阉‬人居‬然‬‬成‬了‬炙‬手‬可热的统‬兵‬大‬帅‬!‬征‬方‬腊‬的‬是‬他‬,‬和‬金‬人‬相‬约‬攻‬取‬燕‬云‬十‬六‬州‬的‬还是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南宋中兴以来有名将而无名相,有著名的四大奸相!韩侂胄有点冤枉,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皆名符其实!

而岳飞、韩世忠、吴玠和尚原之战)、刘琦(顺昌大捷)、王坚(钓鱼城之战)、孟珙皆是著名的将领,非常能打!

其四:赵构,‬初时英武,主动请缨去金营做人质,到了金营镇定自若,与金人比箭法,能开硬弓,连发三矢,箭不虚发。以致于金人认为这个皇子是假的,皇帝子孙不可能这么临危不惧,所以被发回去,换了另外一个皇子。当了皇帝后,却对金人一味求和,被追得四处逃命,还被吓成阳痿。

宋史·高宗本纪

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师,军于城西北,遣使入城,邀亲王、宰臣议和军中。朝廷方遣同知枢密院事李棁等使金,议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遣宰臣授地,亲王送大军过河。钦宗召帝谕指,帝慷慨请行。遂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帝俱。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二月,会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夜袭金人砦不克,金人见责,邦昌恐惧涕泣,帝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癸卯,肃王至军中,许割三镇地。进邦昌为太宰,留质军中,帝始得还。

靖康元年(1126年)春正月,金兵围困北宋京城汴梁,要求北宋亲王和重要大臣来金营议和且为人质。赵构“慷慨请行”,宋钦宗于是以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陪同赵构前往金营,金国元帅斡离不把他们扣留在军中十几天。赵构神情自若。

二月,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夜袭金军,金军责怪,张邦昌吓得“恐惧涕泣”。而赵构依旧是气定神闲。斡离不怀疑赵构的身份,认为他不像是个亲王。一天,斡离不安排和赵构比射箭,结果赵构连中三箭,斡离不这下就更怀疑赵构是冒牌的了。

又一天,斡离不得到情报,说宋军要偷袭金营。

斡离不就过来责问赵构,宋廷为什么如此不守信用?大臣张邦昌当时就吓哭了,而赵构声色不变地说:“我一直在你这里,怎么会知道。”说完,转头斥责张邦昌要其注意形象。听了赵构的话,斡离不对赵构是冒牌货坚信不疑:宋朝皇族子弟,哪一个不是胆小如鼠、懦弱无能!本人见多了。于是就向北宋朝廷提出新要求,以肃王赵枢替代赵构为人质。就这样,康王赵构得以释放。

而其称帝以后的表现却是大相径庭,表现的患得患失,丧敌如虎。请看高宗致宗翰(粘罕)国书:

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所行益穷,所投日狭,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某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身彷徨局天蹐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朝夕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巳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完全一付摇尾乞怜相。

靖康之难,赵氏皇族被一网打尽,全被金人掳去,被派出找金人议和的赵构却成了漏网之鱼。本被朝廷派去送死,结果却因为勇敢而逃生。

宋史·高宗本纪

金兵退,复遣给事中王云使金,以租赋赎三镇地。又以蜡书结辽降将耶律余睹,为金人所得。八月,金帅粘罕复引兵深入,陷太原。斡离不破真定。冬十月,王云从吏自金先还,言金人须帝再至乃议和。云归,言金人坚欲得地,不然,进兵取汴都。十一月,诏帝使河北,奉衮冕、玉辂,尊金主为伯,上尊号十八字。被命,即发京师。以门下侍郎耿南仲主和议,请与俱,乃以其子中书舍人延禧为参议官偕行。帝由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泽请曰:'肃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复去何益?请留磁。'磁人以云将挟帝入金,遂杀云。时粘罕、斡离不已率兵渡河,相继围京师。

赵构本来是被大哥钦宗派去做“牺牲”的,结果却做了皇帝,时人谓之有天命,其实也是上天对其勇敢的奖励。

“献公之子七人,唯重耳之尚在”,帝位只能由唯一的漏网之鱼赵构来继承了。

当时民间有一些传说,说康王赵构继位乃天命所归:钦宗的年号是靖康,靖康二字拆开就是:十二‬月立康王。(古‬人‬竖‬排‬写‬书‬,‬从‬右‬至‬左)

高宗称帝前后之所以表现的天壤之别。大约少年本就英武,加之不为父兄所喜,不过一人之身,所以能慷慨请命,为国分忧,为父兄分难。而其入金营后,亲眼目睹了金人的强大,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称帝后,又是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不得不慎重保命。又因尝到了做皇帝的甜头,变得惜命、贪图享乐和患得患失起来。另一方面,被金人追得四处逃窜的经‬历,给他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阴影。所以后来岳飞一再战胜金人,高宗始终不相信宋能彻底打败金国,认为胜利可能是一时之侥幸,不愿冒险与金人决战。故尔一味求和,偏安江南,享受现有的荣华富贵已心满意足矣!

其前后转变,心路历程大抵如此!

秦桧的转变与高宗几乎同步。

先时,秦桧慷慨激昂,坚决主张抗金。被掳到金国后,投靠了完颜昌。然后以奸细(存疑)的身份逃回南‬宋,大‬概是‬与‬高‬宗‬臭‬味‬相投吧‬,‬不久就官至宰相,主导了南宋朝局。柄‬国‬后‬,‬以求和和把持朝纲为己任,杜‬绝言‬路‬,‬排‬斥‬异‬己‬,‬构‬陷‬贤‬‬臣‬,‬俨然李‬林‬甫‬再‬世‬;杀害主战派名将岳飞,对金称侄,割让大片领土,取得屈辱和议。‬史称绍兴和议

其五:帝系传承。北‬宋‬本‬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却‬被‬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及其‬子孙享之。北宋后面的所有皇帝都非宋太祖子孙。

而赵光义登基之正当与否,也迷雾重重。

斧声烛影之谜:

开宝九年(976)十月,……,夜召晋王,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 —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

通过斧声烛影,由宋太祖之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而此时宋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均已成年。

赵光义继位后曾向这两位侄子许诺要共保富贵。结果后来在宋太宗伐辽的高梁河一役中,大败,太宗大腿中箭,连‬夜乘驴车逃亡,下落不明,军中一时无主,大臣们只好暂时拥立在军营中的赵德昭为主,暂代太宗。天明后,太宗回营,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以后就想方设法逼迫德昭。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德昭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

赵光义的名声不佳。一是私心太重,二是私德有违。

宋太祖对定都开封汴梁一直不满意,认为开封缺乏山河险阻‬,不易防守,一直谋划迁都到洛阳或长安。而身为京兆尹的晋王赵光义坚决反对,还说什么在德不在险云云。如果说出于公心,可见赵光义缺乏战略眼光和登高望远的能力;如果说出于私心,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影响,则其心胸不足于成为一个好皇帝。

鉴于晋王的坚决反对,宋太祖迁都一事只好作罢。整个北宋王朝都是以兵为险,养了上百万的军队搞人造长城,为北宋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造成了所谓的冗官、冗兵、冗费等‬三‬冗‬问题。三冗问题越来越严重,逼迫宋神宗采用王安石变法的主张,由此引发的党争进一步造成了朝政的混乱,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诱因。

开封城的无险可守,也是第二次金兵围攻汴京时,都城被迅速攻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于说宋太宗私德有亏,这从其逼死德昭,逼幸小周后(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个皇后)之‬事‬上‬,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4

宋太祖的子孙后代不能享国,被认为是靖康之难的重要道德因素。时人认为这是上天在示警。果然在逃亡途中,宋高宗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宋高宗也被吓成了阳痿,再无生育能力。而整个宋太宗一系在中国已绝后(徽钦二帝在金国倒是子孙繁衍),高宗赵构只好找德芳的后代做养子,是为宋孝宗。后来帝系又传承到德昭一脉‬。所以南宋除了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其它皇帝都是宋太祖赵匤胤的后代。

时人皆‬以为这是上天对宋‬太‬宗‬赵光义的惩罚。

其六:王安石变法。本是矛盾的产物,又由此引发了更‬为‬巨大的矛盾。金兵入侵时,北宋朝廷还未从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残酷党争中走岀来,是导致北宋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王安石变法本为振‬衰‬起‬弊,起因是对西夏小国屡战屡败,财政入不敷出。但王安石变法的本质是动用国家力量取代民间力量,效法汉武帝盐、‬铁专营‬,‬本质上是一场公有制改革,与民争利,效率低下,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引发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大臣的强烈反对,造成了巨大的党争。新旧两党斗争,最终导致了以新党面目出现的蔡京的上台,搞得朝政紊乱,经济混乱,‬民‬生‬凋敝。以‬至‬对金屡屡失策、失信,终以靖康之难而亡国。

宋朝文治灿然,远超各个封建王朝。可惜武功太差,最终两次亡于外族之手!使得文治尽废。‬文武失衡,是其败亡的重要原因,惜‬哉‬,‬痛哉!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在头条看见彼此##我在头条搞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