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宝玉为什么不读书、骂禄蠹?因为读书,仕清,禄蠹,汉奸

 长安昭阳王 2024-02-03 发布于陕西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58】

  

(接上文,贾雨村这个王牌汉奸)

“葫芦案”,本质是薛蟠抢人、打死人,然后扬长而去,是在薛家进京之前,作为薛家一家人出场的前奏。作者给薛家定了个基调,这家人打死人不当回事,出场后住在东北角的梨香院,宝玉叫“姨”,谁都能看出是“女夷”。门子说“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加上薛宝钗这个“山中高士晶莹雪”,明显出自“雪满山中高士卧”。把这些线索串起来看,这个一出场就抢人、打死人,然后扬长而去,住在东北的“女夷”、“薛满”,放在唐寅到乾隆之间的“末世”,让读者一下就能看出是:东夷、女真、满清。

再用回目“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重复两个“葫芦”,向读者强调“胡虏”,作者写的其实非常明白,这是“胡虏案”。胡虏案的主角儿不是皇太极吗?怎么打死人的是薛蟠多尔衮?前文介绍过清兵入塞,从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到崇祯十五年洪承畴被俘后,六次清兵入塞,每次都有多尔衮:(摘自《清史稿》多尔衮的列传)

天聪三年,从上自龙井关入明边。

八年五月,从上伐明,克保安,略朔州。

九年,多尔衮自平鲁卫至朔州,毁宁武关,略代州、忻州、崞县、黑峰口及应州。

崇德元年,进封睿亲王。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师伐明,命王偕多铎攻山海关缀明师。

三年,八月,命为奉命大将军,将左翼,岳讬将右翼,伐明。

七年,下松山,获承畴,克锦州,大寿复降。

而皇太极已继位,虽有亲征,但主要是策划指挥。而且薛宝钗作为一个“山中高士”形象的小姐,正面情节也不适合抢人、打死人,所以这些恶事就安排给薛家唯一的男子薛蟠来干,其实,蛇鼠一窝。

然后这个“胡虏案”,由贾雨村这个范文程来判,真是绝妙设计:

“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就像门子说的,“这官司并无难断之处”,贾雨村是怎么为民做主,判断此案的呢?“胡乱”判断了此案。

为什么贾雨村“胡乱”判断“葫芦案”?乱判的是“胡虏案”,这个汉奸,为虎作伥。清兵抢人,打死人,占据北京,属于“胡”人之“乱”,范文程都参与了谋划、“判断”!

看看红楼作者这用字!所以脂批提醒“通部书所以皆善练字。”

此案有个细节,与历史完全吻合,可作为验证:

案中薛蟠这个“原凶自然是拿不来的”,“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说“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症,被冯魂追索已死”。

前文说了,多尔衮出猎时坠马跌伤,随后却暴病而亡,死因不明。此案结果,薛蟠因“无名之症”,“暴病身亡”。薛蟠这个多尔衮之死,完全符合“多尔衮暴毙”的历史细节。

还有一个验证:

前文解过宝玉说的奇怪药方“胎儿龟蛋”,薛蟠配“为君”的药,结果是“掘墓翻尸”,符合“多尔衮被毁墓掘尸”的历史细节。

17回,贾政游大观园前,说到题匾额对联:“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才游了十之五六,又值人来回,有雨村处遣人回话。

说明雨村已高升,在京。而且跟贾府关系密切,从“请来,令他”能看出,贾雨村的文才得到贾政的赏识,确已作为“宗侄”的辈分,与宝玉和黛玉、宝钗同辈,而不再因师长的身份,长黛玉、宝玉一辈。

32回,金钏儿投井,前文已解,反面指洪承畴投金的历史事件。

注意,在写金钏儿投井前,贾雨村来了。让宝玉心中好不自在,宝玉明确说:“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明显表达了对贾雨村的厌恶。湘云提到“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毫不客气:“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马上解释,上回宝钗说过,宝玉拿起脚来走了。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这原是混帐话!为什么?认出贾雨村是范文程后,就很清楚了:知经济学问,却当汉奸,这种混账人谈谈讲讲的学问,当然是混账话!

从宝玉作姽婳词,撰芙蓉诔,及平日谈吐,我们看到宝玉并非不读书之人。书中却多次写宝玉“不读书”,而且对读书和读书人“批驳诮谤”,“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为什么?

因为:读书——仕清——禄蠹——汉奸!

“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明明德”显然并非书名,只是《大学》中的一句话,而且在灯谜中湘云特意强调过“在止于至善”。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明明德”,两个“明”,还不明白“明”德?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宝钗辈”显然不是宝钗一人,至少还有经常劝的袭人。对宝钗辈,用了“国贼禄鬼”这么严重的字眼!“禄鬼”,同前之“禄蠹”,是骂汉奸的话。那么,“国贼”这么严重的话说宝钗,怎么理解呢?

因为薛家满清,皇太极父子,跟安禄山父子一样,本是胡人边将,却起兵造反,抢大明江山,不是“国贼”是什么?这也是宝玉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的原因,都指“安史之乱”。

贾母也骂过类似的话:“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显然骂的是范文程、洪承畴这种满腹文章的奸贼。1989年的电影版《红楼梦》中,贾母这段话居然是敲打黛玉!让人大跌眼镜,怒发冲冠!

也有人解释为:宝玉抨击的是八股文,从限制文学、思想的角度,论证科举,论证八股,长篇大论,殊不知都是正面解读,离题万里。

宝玉去见贾雨村,这时注意,“忽有宝钗从那边走来”,宝钗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然后,宝钗正和袭人说话,一个老婆子走来说,金钏儿投井死了。

薛宝钗提醒读者:“这个客,还跑些什么?”这是问读者的话,真的“没意思”吗?贾雨村跑来干什么?

1642年,松锦战败,洪承畴被俘,拒不降清。“上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之。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然后,洪承畴果然就“投金”了。“上”,是皇太极,在收降洪承畴的事件中,皇太极命范文程去当说客。

贾雨村跑来说服洪承畴“投金”,做汉奸!怪不得宝玉大为光火,毫不客气,所以宝玉说是“混账话”,袭人提到“薛宝钗”,皇太极。而且,在说“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之前,薛宝钗忽然出场,并说这个客还跑些什么?贾雨村跑来,是给宝钗皇太极当“说客”。

48回,在薛蟠挨打后,十月十四日出发去金陵,采购纸札香扇。平儿却来找宝钗,口述了“石呆子的扇子事件”,刻画了贾雨村之恶。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说明这种事很多。平儿之骂是作者之骂,对这种人痛恨到咬牙。“那贾雨村什么风村”,什么“风”?当然是“清风”,书中一直都指“清风”,“风雨”都是满清关键字,指出了此人所属阵营。野杂种!是当着薛宝钗面骂的。

贾雨村和他的衙门“没天理”,弄得人坑家败业,不知是死是活。平儿质问到了满清的代表薛宝钗的鼻子上了,薛宝钗却佯装不知。

“石呆子”是三皇子定王,此案可对照前述“三皇子案”一起看。定王等与常州人吴中在虎丘相识,送了吴中一把“诗扇”,结果却被吴中用扇子出首,定王被满清抓捕后杀害,年仅二十岁。

月份、虎丘、扇子、石呆子等都对榫,所以67回黛玉看见宝钗送来的“香袋、扇子”等物,“黛玉泪痕满面”。因篇幅不多解释。

53回,祭宗祠前,“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一直写贾雨村斯文,从没说知兵能武,却授了大司马?大司马也是从古之名,明清两朝都无大司马官衔,大司马是兵部尚书的别称。比如,黄道周的《节寰袁公传》:“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公,是兵部尚书袁可立。还有,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都称兵部尚书袁可立为大司马。

答案还是在反面:

范文程的曾祖范鏓,做过兵部尚书,而且,范文程能文能武。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