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今,只要提到毛泽东同志,所有的中国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用“毛主席”来称呼他。 其实,“毛主席”这个称呼,并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有的。早在1931年,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时,便有了这个称呼。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前,中央政治局在确定政府主席人选时,毛泽东并不是第一人选,但在有一个人的提议下,毛泽东最终成为“毛主席”。 ![]() 1931年,毛主席在瑞金 那么,这个首先提议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人到底是谁呢? 01 一再延期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走上井冈山,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了赣南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海陆丰、川陕、湘鄂川黔、陕甘等10多块“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军队伍的壮大和苏区的发展,使得中共中央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权来加强领导,以便更好地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赢得政治斗争的主动权。 在这种情况下,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势在必行。 ![]() 然而,因为形势所迫,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苏维埃一大”)的时间一再延期。 早在193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作出决议,要在当年的11月7日召开“苏维埃一大”。 然而,就在这年的10月,刚刚结束了中原大战的蒋介石调集了10万兵力,加强了对中央苏区四周的封锁,企图“围剿”中央苏区。 一时间,上海中共中央与江西中央苏区的交通联络中断,中央苏区也不得不腾出手来对付蒋介石的军队。原计划11月要召开的“苏维埃一大”不得不延期。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很快就歼敌1.3万人,还活捉了敌军师长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随后中共中央又计划在1931年2月7日召开“苏维埃一大”,这时候又是蒋介石派军队过来“围剿”了,他出动两倍于前次的兵力,企图包围并消灭红军于赣南,结果短短一个月后再次铩羽而归。 ![]()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苏区中央局马上作出关于召集“苏维埃一大”的决议,就宣传和选举问题做出了具体部署。 然而恰在此时,蒋介石再次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亲自担任总司令,还聘请了德国、日本、英国的军事顾问,调集30万兵力分3路向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 于是,从7月初到9月中旬,中央苏区领导层不得不再一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反“围剿”中。 经过80多天的战斗,红军再次打败蒋军,并使得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拥有21县,5万平方公里土地,250万人口和5万红军的广大根据地。 中央苏区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为“苏维埃一大”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 解除了国民党的“围剿”危机后,中共中央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尽快召开“苏维埃一大”,最终确定在11月7日召开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 ![]() 0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人选的确定尽管“苏维埃一大”的召开时间一再延期,但早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就已经在讨论和确定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了。 1931年2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苏区委员会向政治局提出了包括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毛泽东、项英、任弼时、卢福坦、朱德、邓发、王稼祥、方志敏等29人在内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候选名单。 大家对这份建议名单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是,由谁来当这个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呢?当时,共产国际远东局建议:即将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名单不必过于注重形式,“群众还不熟悉者不必排在名单里”。因此,与会者们就主席人选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会议一开始,就有人提议向忠发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向忠发当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党的最高领导人,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红色政权,因此由向忠发担任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确实算得上顺理成章。 但此时,张闻天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认为忠发同志做政府主席,没有这个必要。”不过,他虽然提出了反对意见,却没有说为什么反对,也没有再提出新的人选。 不过,他的意思也很明显:向忠发在上海工作,即使担任政府主席,也不过是个挂名的,不可能实际主持中央苏区工作。 ![]() 这时候,王明站出来发言:“谁来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确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有全国威信,因此我觉得除特生外,没有别的人,但他又不在苏区,同时在秘密条件下有不妥当,这是要注意的。” 王明说的“特生”,就是向忠发当时的化名。从王明的发言看,他对于向忠发当主席大体是赞成的,但也认为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的阻碍。 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无论由谁来当中央政府主席,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全国威信,二是在苏区工作。 对此,张国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全国威信上,还是特生好。” 虽然张国焘的意见有道理,但向忠发不在苏区工作是事实,而且这一事实暂时也无法改变,一时间,主席人选仍然定不下来。 怎么办?既然开会专门讨论这个事,最终还是要有个结果的。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总书记向忠发。 ![]() 向忠发一看大家希望他拍板,于是说道:“洛甫同志(指张闻天)的意见值得重视,我不在苏区工作,没有必要担任这个政府主席。”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觉得泽东同志可做主席。” 当时,党内陆位比毛泽东高的人有不少。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六届四中全会上,担任政治局委员的有向忠发、项英、徐锡根、张国焘、陈郁、周恩来、卢福坦、任弼时、王明等9人,而毛泽东呢,他在7名政治局候补委员中排在了倒数第二。 因此,当向忠发提议由毛泽东出任中央政府主席时,参加会议的都觉得很是出人意料。 应该说,尽管后来向忠发叛变了革命,但他在提议由毛泽东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一事上,对中共历史是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 ![]() “苏维埃一大”上,毛泽东(站立者)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虽然向忠发和毛泽东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很有限——向忠发在武汉参加工人运动时,毛泽东在农村传播革命火种;向忠发在苏联参与国际事物时,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向忠发在上海中共中央主持工作时,毛泽东在农村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但不得不说,向忠发还是有一定的识人之明的,他看到了毛泽东丰富的斗争经验,以及其在中央根据地的影响和威望。 作为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的提议是很有分量的,最后,他的意见得到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批准,毛泽东被确定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 后来的历史证明,向忠发的这一提议,为毛泽东以后在政治上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对此后中共党内政治生态的走向,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正式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 从此,苏区的干部、党员、人民群众开始称呼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 ![]()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中央局成员合影,右二为毛主席 03 向忠发的另一个重要决定在提议毛泽东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之前,向忠发还做过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极力反对张国焘担任中央根据地中央局书记。 在全国各个苏区得到巩固和发展,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加强苏区的领导力量,在中央根据地设立中央局,在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设立中央分局。 关于中央根据地中央局负责人人选,共产国际远东局提出了:中央根据地主体在江西,即将从莫斯科回国的张国焘是江西人,建议由张国焘担任中央根据地中央局书记。 对于远东局的这一提议,向忠发表示极力反对。他认为,张国焘从1928年中共六大后就一直留在莫斯科,对国内的工作不太熟悉,同时,他与江西苏区的毛泽东过去在一些问题上有过矛盾,两人的个性又都锋芒外露,如果由他担任书记,两人难于合作,对整个工作不利。 后来,尽管远东局认为张国焘和毛泽东合作不会有问题,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向忠发的意见,将张国焘留在了中央熟悉党内工作。 ![]() 1931年4月,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后来,他在鄂豫皖苏区大搞家长制统治,使我党丧失了大批的优秀干部战士,使鄂豫皖苏区的力量严重受损。 如今,我们难以想象,如果张国焘真的担任了中央根据地中央局书记,他又会给中央苏区带来怎样难以估量的危害。 结语向忠发,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早期,他凭着朴素的阶级感情投入到革命浪潮中; 后来,他在共产国际的扶持下当上中共中央总书记; 最后,他在党内出现“左”的混乱局面时逐渐堕落并最终晚节不保,被国民党迅速处死,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历史谜团。 ![]() 东汉著名的思想家王充曾在他的著作《论衡》说:“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对于向忠发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在批判他的同时,也不能全盘否定他做过的那些对革命有益的事。 这也是我们在评价其他任何一个人时,应该坚持的唯物辩证态度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于向忠发,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