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凯迪仕、德施曼、小米、TCL……起底资本盛宴下智能门锁行业的“生死门”!

 家居新范式 2023-02-03 发布于广东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智能门锁行业又迎来了短暂小风口,凯迪仕、德施曼、美智光电、云鹿等智能门锁企业相继加速资本化进程。

紧随2011年“门锁第一股”王力安防成功在A股主板挂牌上市之后,2022年,智能门锁行业头部品牌凯迪仕便向A股发起了冲击,其营收、利润规模也全面超越了昔日的收购方顶固集创。根据证监会公告,凯迪仕智能门锁的经营主体深圳凯迪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和国金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于A股挂牌上市。


而另一家头部品牌德施曼也在2022年10月中旬宣布完成了D轮融资,此轮融资后其估值达10亿美金。在此前一个月,德施曼还高调宣布了迪丽热巴成为其品牌代言人的消息,引发了不少粉丝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传统门锁逐渐被时代抛弃,带有密码、指纹、3D人脸识别模式的智能门锁行业形成了一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数千家企业纷纷涌入形成了三股势力。

但智能门锁的普及带来的争议也不少。质量问题频发,品控问题难解,营销频频翻车,在资本疯狂涌入之后,整条赛道也没逃过“价格战”的多方厮杀局面。

当前国内智能门锁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想要长期存活下去,业内玩家们都还需要正视一些难题。

三分天下的智能门锁行业

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市场消费观念的变化,智能门锁作为家庭安防环节的核心产品,逐渐被消费市场认可,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根据《2021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白皮书》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门锁的生产总量大约是1800万套,同比增长50%,整体销售量约为1300万套,同比增长了62%;预计2022全年,中国智能门锁的生产量、销售量将分别达到2400万套和1900万套。

而奥维云网(AVC)一组线上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家用智能门锁线上市场销量为246.6万套,同比增长18.4%。另外,在精装修市场,智能门锁配置率达81.2%,较2021年提升7.1%。

在市场需求下,行业涌入了更多的商家。据悉,仅2022上半年线上在售品牌超300家,在售机型接近1800款。

2018年智能门锁行业爆发了“千锁大战”,传统智能门锁市场大爆发,在德施曼、凯迪仕、等传统品牌外,还冒出了不少中小智能门锁品牌,另外以小米、华为、TCL为代表的大厂跨界搅局,也让整个智能门锁市场热闹非凡,在当年国内智能门锁生产企业数量达到了2000家。

在传统巨头、互联网大厂、跨界电器品牌争相入局之下,当下中国的智能门锁市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

首先是以迪丽热巴代言的德施曼,刘涛代言的凯迪仕、以及耶鲁等传统智能门锁连锁品牌;

其次是资金链强大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入局,比如华为、小米、百度等;

第三类是传统家电行业的跨界者,TCL、美的、海尔等。

这三股势力在市场上的混战,将智能门锁行业卷上了资本热浪之中,不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产品同质化问题。

目前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当前正处于发展初期,以B端客户例如高端楼盘、酒店、写字楼及长租公寓等为主,B端市场占据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C端市场仍未打开。

国内来自C端消费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0%,相较海外市场的渗透率相差甚远,在欧美市场渗透率达到了40%,日韩市场则要更高,达到70%。

但总的来说,国内的智能门锁市场发展前景可期,奥维云网预测,2022全年,线上家用智能门锁规模将达到570万台。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智能门锁销量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与产品平价化相关。

技术壁垒较低,行业打响价格战

在家居新范式看来,智能门锁之所以能做到平价化,本质上还是行业技术壁垒过低。

要知道,智能门锁行业大多采取的是代工模式,作为品牌商主要的工作是对整体方案进行整合和工业设计,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控。

倘若在生产过程中对供应链把控不严,监管过程存在一定漏洞,就十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技术门槛低,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便不可避免地打响了。

2022年开始,智能门锁的价格便出现大跳水,不少产品价格都已跌破千元,千元以上的产品也开始降价谋求市场份额。根据洛图科技(RUNTO)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电商市场在售品牌达到385个,从2020年至今来看,300以上的数量是个高位门槛。激烈竞争之下,平均单价从去年同期的1357元降至了1307元。


其中,小米在2022H1中国智能门锁线上销量处于第一位,德施曼和凯迪仕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在C端市场的一个趋势是,小米领头,凯迪仕和德施曼狂追。背靠小米公司,在研发、资金和渠道上,小米都有着先发制人的优势。

素来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在入局智能门锁行业之后,靠量取胜的优势依旧,迅速占领了了大量C端市场份额。小米销量最好的几款产品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而相比之下,凯迪仕的爆款K20系列起售价在2000元以上,大热的K20 Max Plus售价则达到2699元,更不用说刚刚在2022年9月份发布一款售价4399元的3D人脸大屏智能锁Q50FMax的德施曼。

此外,小米产品的生态链优势也很突出。小米旗下智能门锁产品除了提供全行标配的密码、指纹解锁,还支持小米手环、手机NFC、手机蓝牙等多种开锁方式。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米家APP远程监测家中状况,以及查看门锁日志。通过连接蓝牙网关和小米智能家居产品联动。

这些是单一门锁制造商们所无法与之匹敌的。不过,若将眼光放长至整个行业,在B端市场,凯迪仕和德施曼筹码更足。而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2022年上半年精装修市场智能门锁普及率稳步上升,其中国产品牌占有率达到61.3%,同比增长11%,可见B端市场大有可为。

现如今,地产精装智能锁表标配占比在逐步提高,带有智能锁的精装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作为入门级的智能安防产品,智能门锁在精装修领域的部品配置率将持续走高。

行业发展早期,智能门锁品牌主要面向B端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凯迪仕在精装修住房市场拥有超过10%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坚朗海贝斯排名第二。德施曼也与众多龙头房地产商有着长期合作,根据其官网介绍,其合作对象包括头部房企绿城集团、中海地产、龙湖置地等。

事实上,智能门锁产品行业利润空间巨大,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也是吸引互联网巨头和一些品牌跨界入局的主要原因。根据精准研究院2018年发布报告显示,一款2000元售价的智能门锁成本大约仅为1000元,其中有一半来自于五金件。即便如此,智能门锁的成本仍然存在30%-50%的下降空间。

据了解,一些负责代工的OEM(设备制造商)低端智能锁将产品价格做到了百元级,虽然市场份额看起来增多了,但却由于缺少售后服务,产品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影响了品牌口碑。

质量、售后问题带来的用户投诉频发

即便整个行业都处于爬坡阶段,但也存在一定显而易见的问题。

一些品牌在推广过程中过度营销,一度翻车。凯迪仕曾在营销中强调自己与“德国制造”关联紧密,以此来塑造自己高端、独特的品牌调性,类似“德国原厂标准”、“德国研发中心”等宣传口号此前多次出现在其宣传文案中。

但随后被媒体曝光称,其指纹采集器和其它核心零部件均产自瑞典FPC,核心技术与德国没有一毛钱关系,此后“假洋品牌”便成为了贴在其身上撕不掉的标签。

另外,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投诉成为了阻碍智能门锁行业快速发展进程中的绊脚石。

安全方便快捷的开关门本是智能门锁的卖点,但也是问题频发的一点。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智能门锁”的相关品牌投诉众多,投诉理由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

综合市面上对各式智能门锁品牌的投诉和反馈,此类产品出现的问题普遍首先发生在:无指令自动开门、质量问题无法使用、连接不上wifi等。

相比传统机械门锁,智能门锁强度更高,而且与电子科技结合,使产品安全性增加,但缺点是如果电池没电、指纹失灵、信号中断等困扰。

据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智能门锁12种网售产品质量的检测结果显示,抽查不合格率竟高达34.1%,按照前面2021年1800万套的智能门锁生产量计算,不合格产品数量高达600万左右,虽然大小问题不一,有些小问题并不会影响使用,但小问题不处理终会变成大问题。如指纹锁失灵,开门师傅可以不破坏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损失还不大,否则破坏更换,前后就是几千元损失。

由此可见,无论是“带资进组”的小米、华为、TCL还是“深耕行业”多年的德施曼、凯迪仕们,想要在智能门锁行业中突出重围,还需要多在质量和服务上练好内功。

其次,除了质量问题外,售后服务问题也是用户投诉的另一集中点。不少消费者表示,一些智能门锁产品买完就降价,保价服务缺失,且很难联系到售后服务,维修返厂时间慢,遇到客服拖延时间不予处理售后问题等。

即便是处于行业头部的品牌尚且逃不过这两个问题。2021年5月,在行业内占据约9%市场份额的凯迪仕就被一杭州消费者投诉到电视台节目《1818黄金眼》,该女士表示,因Kaadas 凯迪仕智能门锁安装反致母亲被锁屋内近一天,由于投诉者颜值较高,在网上掀起了一场不少舆论探讨。被媒体调侃作,现在智能门锁走进大众视野已经开始拼“颜值”了,据悉,这一品牌此前被刘涛和罗永浩带货。

早在2020年,云丁科技旗下C端品牌鹿客智能门锁就经受了不小的舆论冲击,安全隐患、无故死机、捆绑消费者等问题频出。

作为一项带有科技属性的消费产品,智能门锁品牌的发展一方面要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售后等方面不断增强,才能进一步打开C端市场,抢占用户心智,在智能门锁行业进入下半场夺得一席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