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国学”?扒一扒国学热的前世今生

 餐意院 2023-02-03 发布于福建

近年来,“国学热”以迅猛之势刮遍神州大地,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大大小小的国学班,形形色色的国学课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转瞬之间仿佛曾经式微的诸子典籍回光返照,枯木逢春。

那么,国学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它又是如何被舆论慢慢加热的呢?

传统经典

1.国学由来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传统的学问。对于它包含的内容范围,至今仍有争议,但大体而言以经史子集为主。国学的由来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

19世纪后半期,西学东渐,西方的各种学说伴随着坚船利炮漂洋过海,纷至沓来。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这里的“中学”指的就是中国的制度文化,以此来区别西方思想及技术。

新文化运动时期,面对声势浩大的“打倒孔家店”运动,一些有识之士痛感传统学术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批判与冲击,自觉为传统学术正名,胡适等的者提出“整理国故”的观点(没错,就是那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胡适之!),主张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有存有去,再造新的文明。在他看来,研究过去一切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即所谓“国学”。

胡博士对国学也有着独到见解

可见,国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并非一门单纯的学问,它还是承载国人对民族复兴的精神寄托。

2.国学的野蛮生长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稳步增长,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国学厚积薄发。国学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国学班的开办,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各种“国学”。这些名目繁杂的国学班打着“弘扬文化”“修身养性”“让孩子浸润经典”的各式旗号,攻城掠地,抢占生源,大有与如今的教育体系一较高下的势头。

小吃有小吃的连锁店,奶茶有奶茶店连锁店,不甘落后的国学班同样也有专属自己的加盟连锁店!大师批量培育,上万孩子入学!网页上城乡结合部的美工风格配上巨大耀眼的抖动字体,加上“北京两会”唯一推荐国学班,让我恍惚之间有种推开财富大门的错觉。

盈利分析、利润空间、投资金额、如何招生……一连串短小精炼的标语直击人心,网站的细致考虑让人如沐春风,这样的项目怎能不让人心动?(有三五十万我也想加盟!)

前段时间,歌手孙楠将女儿送入“华夏学宫”的消息在网上持续发酵,成为社会热点。为了让孩子更好接受传统教育,孙楠一家更是离开北京,前往徐州租房居住。孙楠本人亲自为学宫卖力宣传,并为其专门写歌。学宫本身学费昂贵,一年96000元的学费让许多学校望尘莫及。

有了明星的buff加持,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会差吧?那么学校具体教些什么?华夏学宫官网指出学校教学内容以儒释道经典为主,辅之以音乐茶道等传统技艺。抛开教学质量不谈,即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他们能否凭借所学知识是否能够适应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飞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经典是强调个人品性,自身修养的经典。二者的不同由社会情形而定,时过境迁,纯粹以四书五经为底色的社会土壤已不复存在。我们不能仅靠仁义礼智编写代码,不能用大道中庸去盖起大厦,何况古人还有对算学、农学等实用学科的钻研。更为重要的是,本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却在一个没有正规资质的培训机构就学,这本身就是对法律的践踏。本该教书育人却连自身遵纪守法都做不到,何来培养优秀人才之说?

国学是一项文化事业,国学连锁却是一门暴利产业。

3.与时俱进的国学

电子产品如同田里的小麦,走马观花,一茬接着一茬。国学同样也在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当资本的潮流涌入国学这片热土,国学逐渐由幕后转向台前,并为大众所熟知接受。现今许多热播的国风综艺、流行的国风歌曲说白了其实就是所谓国学的延伸。空有传统的架子,却无古典的血肉。

去年年底,火遍全网的古风类歌曲《盗将行》风头正盛之时,却被扬州大学教授批为“狗屁不通”,迎面破了一盆冷水。这位教授认为歌词辞藻堆砌,毫无逻辑,原唱花粥则公开反击,为独立音乐,国风音乐正名。坦白来讲,花粥的歌曲确实很有感觉,至少从个人角度来看是这样。但歌曲作词水平如何,是不是所谓国风之类,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盗将行》封面

《国风美少年》是一款爆红的国风综艺,舞台的古韵装饰,选手的传统扮相将观众引入那个唯美境地,因此开播之后大受好评。但到后面观众对节目的质疑也水涨船高,舞台背景服装道具都是传统风格就是国风?还是唱一些古风歌曲就是国风?宣扬古风是因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初心,抑或是低调圈钱的遮羞布?

国风美少年海报

4.国学背后的真相

国学的兴起,折射的是时下人们的盲目和焦虑,与之前迷信进口的心态并无二致。二十年前,我们疯狂追捧西式生活,西方社会就是理想生活的天堂,中英夹杂的口语,随手一掏的dollar就是那时够潮够fashion的标志。二十年后,国学成为时代的新宠,之乎者也,孔孟老庄勇立潮头,做了弄潮儿。传统文化的复兴固然可喜,社会的过度热情却会演变成盲从,将国学的本真慢慢熔化。

祭孔大典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到今日国学国风的发展情形,鲁迅先生大概也会做此评价。国学能从布满灰尘的线装书中走出,其实已经是巨大的成就,它也是国家实力提升的必然要求。但国学不等于儒学,更不等于尊卑贵贱。不少人认为国学就是儒家思想,儒学经典,这本身就是视野狭隘的表现。

现今的国学不是太热而是太冷,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的是传统文化研究的后继乏力。国风歌曲,国风综艺,乃至国学连锁,追求的都是细枝末节,真正的国学研究者却寥寥无几。没有稳固的根基,再繁荣也是一触即破的泡沫。

中国国学研究中心(预想图)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节目热潮确确实实带动了公众对国学的关注,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接触到国学。国学不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深奥文字,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愿国学能够早日拨清迷雾,不再自我迷失。

参考文献

胡适:《再谈谈整理国故》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沈庆利,“国学”是否应消亡[J].学术界,2008(133):126-127

李继凯,周惠,作为文化资源的“国学”[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89-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