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俊|宁海“蛏蛏你”“笋笋你”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2-04 发布于浙江




宁海“蛏蛏你”“笋笋你” 




文/陆俊

昨日,陪父母聊天,谈到宁象二县合并。父母兴致极高,记忆比较清晰,但有些事、人名、地名因年代久远和乡音不同,我听到的可能不准确了,但听到其中一句宁海土话十足的“蛏蛏你”“笋笋你”很感动,现记录之。

在“大跃进”的形势下,1959年,宁海象山合并,取名“象山县”,两县的领导班子合并。部份宁象的干部、群众有本位主义思想,关于县府所在地,象山人要求设立在泗洲头,宁海人要求设立在宁海城关。后来,省里折中考量,设立在了力洋。大约一年不到,县府迁到了宁海城关。

当年,宁海印刷厂更名为象山印刷厂,厂长金斌太。母亲,时年17虚岁在丹城的分厂工作。总厂因用人需要,调母亲去宁海工作。在宁海工作二年后,宁象分家,恢复宁海县、象山县。象山县政府发动下属干部、工人等去宁海划分回原象山县的财产,挖回象籍工人。父亲从象山丹城赶到宁海,动员母亲回象山。当时,厂里不同意母亲回象山,诚意留母亲,母亲犹豫不决,父亲强行把“棕棚”拆了,搬回象山。

母亲依依不舍,觉得不辞而别、逃回象山不好意思。于是,向金斌太厂长辞行。金厂长又再次挽留,动员留下。母亲为难地说:“我老公将棕棚也拆走了。”金厂长见人已留不住,就为难地说:“棕棚是宁海印刷厂的,不可以搬去象山。”母亲实话告诉,棕棚已运去丹城。金厂长是个仗义之人,口头要求搬回棕棚,再无实际索讨行动,后作为财产“移交”给了象山。象山印刷厂厂长按清单,曾向母亲索还“公物”未成,棕棚归了我家,现在想想出生在该床的我,名字应该叫“宁棚”。

母亲说:“宁海人客气啦,我逃回象山时,宁海人请我吃了一餐饭。厂长金斌太(音)指着一碗蛏和一碗笋说:这是蛏,蛏蛏(请请)你;这是笋,笋笋(送送)你。”

这宁海土味十足的谐音更风趣又温情,“请请你”“送送你”温暖了

我母亲整个人。这餐饭是厂食堂吃的,一起吃的有男有女。过了几年,“文革”运动开始,金厂长作为"走资派″被"批斗″。宁海造反派派人到象山丹城鼓动母亲去宁海批斗金厂长,母亲拒绝了。母亲告诉我:“介好的好人,怎么可以去批斗呢?”我问母亲,“金厂长后来有见过面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带象山电力公司青工去宁海参加市里组织的“技考”,母亲跟着去宁海拜望金厂长。金厂长的家在宁海城关东面“塘岸桥”。我问父母是“桃源桥”吧?父母说,不大清楚了,桥上有字的。在微信群向安宗光老师打听,安老师说是“塘岸桥”。母亲到了“塘岸桥”,刚想打听金厂长,见有一个老头站在街边,定晴一看,恰好是金厂长。

母亲上门问:“你是金斌太吗?″

“格闯(你)是谁?”

“我是顾某某。”

金厂长已经退休在家,说话依然风趣:“你不是,顾某某是小姑娘。”金厂长非常热情,从市场上买回了大黄鱼请客,刚好夫人外出不在家,亲自掌勺,把大黄鱼烧糊了,但母亲吃得津津有味。大约一二年后,金厂长有事到象山,金厂长没有去宁海籍老工友家,专门到我家吃了一餐饭。

今天是2023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我万分感恩宁海前辈金厂长对我母亲赠言:“蛏蛏你”“笋笋你”,感恩宁海给了我母亲一生美好记忆。

作者简介

陆俊

陆俊,笔名俊歌。1962年出生,象山人。父母曾在宁海象山二县合并期间,在宁海城关工作,一个热爱家乡的象山人,也热爱关注宁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