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遗忘的古方|滋肾通关丸的7种用法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04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滋肾通关丸

图片

【来源】滋肾通关丸,又名滋肾丸、通关丸,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小便淋闭门》。

【组成】黄柏(去皮,锉,酒洗,焙) 知母(锉,酒洗,焙干)以上各一两 肉桂五分

【用法】上为细末,熟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顿两足,令药易下行也。如小便利,前阴中如刀刺痛,当有恶物下为验。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化气。

【主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也。

【方解】方中黄柏味苦性寒,入肾与膀胱经,其性沉降下行,为泻肾家之火、清下焦湿热的良品。《珍珠囊》云:“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药品化义》谓其“专泻肾与膀胱之火”。知母甘苦而寒,入肺、胃、肾经,亦具清热泻火之功,李杲谓其“泻无根之肾火”。两药合用,用量俱重,泻下焦邪火之力更著。诚如《医学发明》所云:“上二味,气味俱阴,以同肾气,故能补肾而泻下焦火也。”又知母味甘,质地柔润,能滋阴润燥,既防热邪伤阴,又防苦燥伤阴,肉桂辛热,火之属也,故能假之以反佐。可使邪去而正安。

【临床应用提要】用治肾虚蒸热,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脉上冲而喘,及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等症。主治条文,下焦邪热口不渴,七字当着眼。注家多释不渴为热在血分,须知方名滋肾,条文明注下焦,此方固不仅为血分设。五苓口渴用桂,此方不渴用桂,学者当比拟互参,而求其所以然之故也。李东垣认为渴而小便闭涩不利是邪热在上焦气分,当用清肺饮子;不渴而小便闭是热在下焦血分,当用通关丸。至于通关丸知柏与肉桂寒热并用,主要是取知柏大苦大寒以泻肾火,少用肉桂以助气化,从而达到通利小便的作用。

【临床应用】案1 

尿道综合征(李孔定医案)

周某,女,44 岁。1997 年11 月6 日初诊。2 年前病人无明显原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之症,服三金片、氟哌酸等药物好转而停药。后因进食羊肉,前述症状复作,继服前药无效,症状逐渐加重,小便不畅,时有烧灼疼痛,并牵扯小腹拘急疼痛,自觉尿道口似有物堵塞,整日行坐不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曾在市中心医院多次治疗,先后用抗生素口服、静注,并外擦百多邦、环丙沙星等软膏,症状均无改善。反复查尿常规、尿培养及阴道分泌物检查均未见异常。妇科检查:见尿道口充血、水肿,无新生物。西医诊为“女性尿道综合征”,欲切除尿道口肿胀组织以减轻症状,病人惧手术而前来求治于业师。症见小便频数,量少不畅,烧灼状疼痛,小腹胀痛,伴腰骶酸痛,阵作潮热,汗出,口渴欲饮,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黯红,苔白少津,脉沉细。1 年前已绝经。证属下焦湿热伤阴,兼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

法当清热养阴,利尿通淋,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业师以通关丸加减:药用黄柏30g,小茴香15g,知母30g,沙参30g,寄生50g,女贞子30g,石决明30g,郁李仁15g,赤芍50g,芦根30g,甘草10g。

3 剂后,小便畅通,次数明显减少,尿道口肿胀感及尿道灼痛减轻,大便转润。2 日一行。舌上津回。久病初效,不宜改弦更张。

仍守前法,原方去郁李仁、石决明。继进3 剂,药后小便频急、灼痛之症得解,尿道口组织转为正常,仅感腰骶酸胀。舌淡红,苔白。脉细。遵吴鞠通“去邪务尽,善后务细”之原则。以二诊方去小茴香之温燥,加橘核15g 行气,黄芪30g,白术15g 益气扶正。

继服5 剂,诸恙悉除。

原按 本例为小便不利,尿道口组织肿胀,犹如《难经·关格论》云:“关则不得小便。”业师以通关丸加减治疗。取黄柏苦寒,善泻下焦之火,合知母滋阴清热;小茴香行气通阳化气,辅以滋肾平肝、养阴利尿、活血缓急之品,使肾气充,气化行。湿热清,而小便利,愈顽疾于转瞬。[谭亚萍. 李孔定运用通关丸经验举隅. 中医函授通讯,1999,18(5):11−12]

案2 

阳痿(李兴如医案)

刘某,男,31 岁,汽车司机。已婚。住四川省宣汉县南坝乡。初诊时间:1983 年9 月14 日。自述阳痿不育3 年。3 年来曾四处求医,经西医检查无性器官器质性病变。曾服大量补肾壮阳之剂及血肉有情之品如狗肾、虫草、鹿茸、龟胶等,但未见好转,反觉头重痛,呕恶,不思饮食。经他人介绍,来我处就诊。刻诊:面色萎黄,头晕而胀,腰膝痠软,阳痿不育。口微干而苦,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腻。此为湿热内蕴,宗筋驰缓之证。治以清热化湿,方用滋肾通关丸加味。药用:黄柏60g, 知母15g ,肉桂3g ,泽泻20g,苍术20g, 白术20g, 怀山药30g,服此方15 剂,口苦消失,脉舌正常,余症亦衰减。此时湿热已除,遂投六味地黄丸加减,共服2 个月而病愈。1 年后妻怀孕并顺产1 子。[陈昌文. 李兴如老中医用滋肾通关丸治疗男科病的经验.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32]

案3 

梦遗(李兴如医案)

邵某,男,25 岁,工人,未婚。住四川省宣汉县昆池乡。初诊时间:1982 年5 月16 日。自述夜夜遗精已连续8 日,曾经当地医院采用金锁固精丸及西药(药物不详)治疗,但无好转,而前来就诊。刻诊:频频梦遗,精神疲惫,头晕目眩,心烦失眠,食欲降低。舌质正常,苔黄白相兼,脉滑而芤。此为相火亢妄,心肾不交之证。治以泻火坚阴,佐以收敛固涩。予滋肾通关丸加味。

药用:知母15g,黄柏40g,肉桂5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此方连服3剂而病情好转;继以此方加莲子、金樱子各15g 再服3 剂而愈。[陈昌文. 李兴如老中医用滋肾通关丸治疗男科病的经验.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32]

案4 

前列腺增生(张琪医案)

史某,男,71 岁,离休干部。1999 年4 月17 日初诊。病人宿患前列腺增生病史20 余年,小便排出不畅,因病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不适于手术,所以一直采用保守治疗,症状减轻不明显。近1个月以来小便不通,点滴而下,小腹胀痛难忍,尿常规:WBC30~40/HP。西医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合并尿路感染。终日导尿,病人痛苦不堪,曾静脉滴注多种抗生素无明显疗效;服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中药八正散之类20 余剂,效亦不显。经人介绍,求治于张老。病人自觉小便滞涩不畅,尿道灼热不适,小腹以及会阴部坠胀疼痛,腰部酸痛乏力,大便秘结2~3 日一行,舌质红,脉弦滑而稍数。

中医诊断为癃闭,辨证为肾阳衰微,下元虚寒,湿热痰瘀,阻塞水道。治以调补肾中阴阳,清热利湿法。方用滋肾通关丸合八味肾气丸加清热利湿之品。

处方:熟地25g,山茱萸15g,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5g,泽泻15g,黄柏15g,知母15g,肉桂10g,附子10g,瞿麦20g,萹蓄20g,车前20g,石韦15g,大黄10g,桃仁15g,甘草15g。水煎,日1 剂,早晚温服。

服药21 剂,不需导尿,小便可以自行排出,但仍不甚通畅,尿道灼热基本消失,腰酸痛,小腹及会阴胀痛大减,大便日一行,但排不爽,尿常规:WBC 8~10/HP。嘱继服此方。病人再服14 剂,尿常规恢复正常,排尿基本通畅,但仍有尿频,尿等待,尿线细,尿分叉现象,偶尔觉小腹及会阴部坠胀,大便1 日1次,排出顺利。舌质紫,脉沉弦。此为热邪已去,湿浊痰瘀阻滞下焦,导致水道不畅。治以补肾助阳,化瘀利湿。

处方:知母15g,黄柏15g,肉桂10g,附子10g,熟地25g,山茱萸15g,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5g,泽泻15g,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5g,土鳖虫5g,瞿麦20g,萹蓄20g,橘核15g,荔枝核15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水煎,日1 剂,早晚温服。

病人连续11 次复诊,以上方加减化裁,共服药80 余剂,诸症消除,前列腺检查质地变软,体积缩小,基本不影响排尿,病人不仅小便恢复正常,而且体力明显增加,随访1 年,状态稳定,无复发,从而治愈。[孙元莹,郭茂松,姜德友. 张琪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增生经验撷菁. 江苏中医药,2005,26(9):5]

案5 

慢性前列腺炎(叶景华医案)

陈某,男,36 岁,2002 年6 月25 日初诊。病人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8 年余,时有发作,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刻诊:尿道涩痛,每于尿后和大便后有少许白色分泌物流出;小腹部、会阴部以及睾丸冷痛坠胀,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头晕耳鸣,性欲减退,夜寐多梦,梦遗早泄,畏寒肢冷,虽时值初夏仍穿毛衣,得温则诸症有所减轻;舌淡、苔白,脉沉无力。前列腺液检查:WBC60~70 个/HP,卵磷脂小体少量。

辨证:肾阳不足,膀胱湿热,久病必瘀;治则:温阳利湿,清热化瘀解毒。

方用滋肾通关丸和附子败酱散加减:黄柏15g,知母15g,肉桂(后下)3g,附子(先煎)10g,薏苡仁30g,败酱草50g,蒲公英30g,竹叶15g,瞿麦15g,熟地黄20g,山萸肉15g,山药15g,川楝子15g,橘核15g,胡芦巴15g,芡实15g,金樱子20g,甘草5g。14 剂。每日1 剂,水煎,早晚温服。

二诊(7 月10 日):尿道症状明显减轻,小腹会阴部不适大减,夜寐改善,畏寒明显减轻,梦遗早泄有所好转。前列腺液检查:WBC10~15/HP,卵磷脂小体(+)。继服前方14 剂。病人先后复诊7 次,共服药60 余剂,前列腺液检查恢复正常,无明显不适。原按 慢性前列腺炎归属“精浊”“白浊”“淋浊”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瘀血阻滞于下焦,长期迁延不愈,导致肝肾亏虚,形成虚实夹杂的难治性病证。叶老强调辨清虚实是本病治疗关键。[孙建明. 叶景华运用滋肾通关丸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经验.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4):2]

案6 

癃闭(任继学医案)

闫某,女,67 岁。于2002 年12 月22 日初诊。病人半月前因一氧化碳中毒后,出现小便闭塞,点滴不出。当地医院予导尿及多方诊治,终未获效。诊见:导尿管依然留置,小便不能自排,少腹胀满而痛,口不渴,颜面色暗,纳可寐差,大便略干,舌淡红、苔少而滑,脉弦细。诊断:癃闭。证属上虚失制,膀胱不能气化,治拟开窍豁痰,通阳化气。方用滋肾通关丸合宣阳汤加减。

处方:通草25g(煎汤代水),知母、黄柏、肉桂、石菖蒲、威灵仙、地肤子各15g,乌药、竹叶各10g,蝼蛄、蟋蟀各1 只。2 剂,每剂煎取600ml,早晚饭后分服。

外用葱熨法:麝香0.1g,葱白(烧)1 条,炒胡盐、商陆粉各3g。2 剂,每次1 剂,共捣为饼,敷脐,上盖热水袋。

二诊:自述服1 剂后,数小时即有尿意,病人为试药效,自拔取导尿管,随即有小便排出。2 剂后,无须尿管小便通利如常。仅大便略干,余症皆消,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无力。为巩固疗效,改方为:党参、威灵仙、地肤子、乌药、黄柏、知母、石菖蒲、肉苁蓉各15g,肉桂10g。2 剂,服法同上。

原按 任老认为此例癃闭病机有二:①一氧化碳中毒致元神受累,脑窍不利,神机失灵,上不能制下,下不能应上,出现下窍开合不利;②病人已属老年,坎中真阳已渐衰,阳气虚弱,则水必不利。故治疗拟通阳利水开窍的内治法,同时结合外治法以助开窍和泄闭。方选滋肾通关丸及宣阳汤。滋肾通关丸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为治疗癃闭的一首良方。药仅3 味,方中肉桂辛甘大热,气厚纯阳,入肾之血分,补命门相火之不足,肾中真阳得补,则膀胱气化得复;黄柏、知母2 味,相须而行,下润肾燥而滋阴,肾之阴阳同时得补,则膀胱气化自然通利。宣阳汤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癃闭的验方。方中威灵仙气味辛咸,“辛泄气,咸泄水,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本草备要》),为宣通气机的佳品;地肤子入膀胱,补阴利水;石菖蒲芳香而散,能通利九窍;通草煎汤代水,通窍利水;乌药辛温香窜,上入脾、肺,下通肾经,病之属气者皆可用,能通利上、中、下三焦气机,助膀胱气化;蝼蛄味咸性寒,为利水通便佳品;蟋蟀性微温,味辛咸,不仅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且有温肾壮阳之功。蝼蛄、蟋蟀利水功用较峻,因此,二诊小便既通,2 药则去,以免伤正。综观内服方,既有通窍之功,又具化气利水之能,证法药相符,故能1 剂应效。同时结合脐疗法,药选滑利润下之品,又佐以辛温芳香,使药性透过皮毛,内达脏腑,使气机通畅,窍开尿通,常用药以商陆、胡盐利小便,麝香、葱白透达,验之临床,每每奏效。[任玺洁,张志强. 任继学教授验案3 则.新中医,2003,35(4):9]

案7 

肾功能不全(张镜人医案)

朱某某,男,29 岁。病人自幼有雷诺氏现象,手指、手背等处时见暗红色皮疹。1980 年5 月,面部出现皮损,伴发热,关节酸痛,经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一年以后发现肝功能异常、蛋白尿、高血压等,一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1983 年2 月中旬因突然吐泻,以后尿量减少,浮肿,腹胀,肾功能损害,在本地服西药利尿,及中药大黄导泻,症情得到暂时缓解。不久又尿量日渐减少,腹胀不能平卧,肾功能损害越来越明显而转入我院。查面目下肢浮肿,腹部膨隆,腹水征阳性,血压186/120mmHg,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5~8)/HP,并见颗粒管型。肾功能检查:肌酐566umol/L,尿素氮32mmol/L。数日后复查肌酐升至645umol/L,尿素氮39mmol/L。治疗一方面给予西药利尿、降压、小剂量激素等处理,同时辨证施治。病人面色苍白少华,皮肤干燥不润,畏寒,倦怠,乏力,脉细,舌暗淡。

证属脾肾虚衰,气血亏损,湿浊困聚,拟予益气养血和营,理气分利泄浊之剂,选用生晒参、炒当归、赤白芍、白术、黑大豆、蚕沙、六月雪、益母草、大腹皮、陈葫芦、泽泻、炒枳壳、滋肾通关丸等,并配合中药灌肠。

治疗1 个月后,症情好转,浮肿渐退,腹部膨隆亦消, 面色转红润, 畏寒已除, 能下床自由活动。查肾功能:肌酐314 ~354umol/L,尿素氮17.6~18.7mmol/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2~4)/HP。症情逐渐控制而出院。[张镜人,石蕴玉. 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体会. 中国医药学报,1987,2(6):38]

图片

滋肾通关桂柏知,溺癃不渴下焦医;
大补阴丸除肉桂,地龟猪髓合之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