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希腊_希伯来创世神话与中国创世神话之比较
2023-02-04 | 阅:  转:  |  分享 
  
· ·2010·6

CANGSANG

神话是原始人类对世界起源 、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理解,

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被尼采和海德格尔认为具有比逻辑

理念更能接近真理的特性 。弗雷泽也指出: “神话是文化的有机

成分,它以象征的叙述故事的形式表达着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

的基本价值观 。”

[1]

神话所反映的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

是 “民族精神的最集中 、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 、

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 ”

[2]



一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尽管各民族对创世有不同的理解,面对浩渺陌生的宇宙万

物,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几乎所有民族都构造了自己的浑沌自

然哲学 。原始混沌理论的不同受到了各民族生存环境 、经济条件

的影响,成为后世哲学思想的源头,对各民族精神的影响极其深

远 。

中国神话中世界是在毁灭混沌中产生的 。“天地混沌如鸡

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

生其中,一日九变,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

[3]

中国人的混沌

是一个圆,这与中国人居于广袤的华夏大地,自以为世界中心不

无关系 。这种原始思维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 。混沌虽已不

在,但人一生都生活在混沌之中 。道教认为混沌即道,即老子:

“老子者,道也 。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

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

[4]

这种从死

亡中诞生新生的思想使中国人对混沌怀有感激怀念之情,并导

致了中国思想中明显的怀古倾向 。中国文化的 “恋古情结 ”表现

为儒家言必称西周,道家向往平等的 、无知无识的原始集产社

会 ———浑沌社会 。

恋古并不是中国文化独具的性质,古老的 《神谱 》认为混沌

是众神之源:一切皆从混沌( Chaos)开始 。混沌生了地神该亚,是

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之后就出现了在大地的底层出生的

黑暗和在地面出生的夜 。黑暗和夜兄妹俩结合生下了光亮

( Light)和白天( Day) 。而荷马认为,浑沌是洪水和深深的黑暗 。

Oceanus(淡水)和 Tethy(咸水)是诸神之父 。无论哪种解释,希腊

人的混沌是一个点,从中生出了神或物质或自然现象,是一种蔓

延扩散 。作为一个多山临海的岛国,希腊人的思维是向外扩散型

的 。

同样,在圣经中也描述了 “太初,上帝创造天地 。大地混沌,

还没有成型 。深渊一片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上帝命令:

‘要有光 ’,光就出现 ”。《圣经 》以一种体系化的神学宇宙论阐明

世界的发生过程,这个过程是,在非终极的意义上,上帝与原始

浑沌共同存在,然后在某一时刻,上帝决意创造我们当今的世

界,于是上帝从混乱( disorder)中带来秩序( order) 。希伯来人的混

沌是一个平台,上帝在这个平台上发号施令,颁布律法 。所谓混

沌更多的是一种人间的无序 。这是种族冲突中由混乱走向秩序,

由多神论向一神论过滤的体现 。希伯来人的神与他们的世界是

分离的,是一种俯视苍生的外来力量,它需要至高无上 、不可颠

覆的权力 。

二 、创世神与创世方式:繁殖 、语言 、化身

中国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后,垂死化身世间万物: “昔盘古

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秦汉间

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

西岳 。”中国的创世活动带有更多的艰辛与悲壮 。创世是血与汗

的流淌,骨与肉的铸就,是创世神自我生命的幻化 !神不是高高

在上俯视世人,人就生活在神的身体里 、精神里 。垂死化生的神

话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最高也是最终的境界 。

希腊人的创始神话是生殖型的,通过两性的结合来 “生出 ”

天地万物:大地生出天空 、山脉与大海;大地与天空结合生泰坦

神,泰坦神又相互结合生众神及万物 。生殖神话反映出希腊人与

神的庇护关系 。自然万物是由神所生或转化而成,世界是神所悉

心维护的子女后代 。希腊的神是完全人化的,具有人的七情六

欲 。他们虽然生活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天庭里,但常常会下山与自

己的子民纠缠不清,甚至成为人戏弄的对象 。神与人关系密切 。

希伯来人的上帝用语言造了万物 。首先他命令光出现,分出

昼夜 。此后上帝又凭藉语言创造了陆 、海 、植物 、日 、月 、星 、动物 。

用语言创造的世界终究是身外之物,所以希伯来的神高高在上,

俯视世界,稍有不满就会屠城或毁灭整个世界,因为这世界创造

得太容易了,而且与他并无切身利害关系 。上帝所创造的这个有

序世界也由于他自己的过失充满了罪恶,上帝收起他暴戾的一

面(旧约)后改行救赎人类(新约) 。神与人处于一种微妙的监护

关系中 。

三 、人的创造

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之子普罗米修斯用河水调和泥土,按

照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 。智慧女神雅典娜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

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 。而女人是主神宙斯为报复普罗

米修斯盗火种给人类,用来降灾难于人间生的 。圣经创世纪对上

帝造人的描述是:在创世第六天时 “上帝说 ‘我们要照着自己的

形象,自己的样式造人 ’,于是上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后来

主上帝又使那人沉睡,用他的肋骨为他创造了一个伴侣:女人 ”。

希腊人的神和希伯来人的神都只用土造了一男一女 。这是父系

社会的明显印记,而且在其中确立了异性一妻一夫制 。造人的神

也都为男性 。而中国的女娲造的人为数众多,但被加入了阶级社

希腊 、希伯来创世神话与中国创世神话之比较

贺志涛

摘 要 创世神话是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 、万物生成及人类起源的一种浪漫而又严肃的思

考,其中包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行为标准和道德风俗等民族意识内容,它必然对后世文化心理 、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

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中国创世神话与希伯来 、希腊创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并试图阐释造成中西方民族性格 、宗教

思维及文化心理差异的影响根源 。

关键词 中西方 创世神话 民族意识

文学艺术

231- -

CANGSANG

· ·2010·6

实践环节,不占用多少课余时间,但是却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

限公司 、合伙企业等不同的公司企业名称的不同法律规定 。比如

介绍商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在平时去超市购物时,注意观察

一些商品的商标标识,这样不仅方便同学们掌握商标标识的条

件,也增长了日常生活的常识 。在条件允许的高校,应该尽可能

安排一次经济案件审理的法庭审判观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大有裨益 。

参考文献:

[1]刘晓善 .经济法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J].法制

与经济 (中旬刊 ),2009,(5):84.

[2]张静 .素质教育理念下对 《经济法概论 》教学模式改革的

几点思考 [J].现代交际 ,2009,(7):18~19.

[3]刘培强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J].中等

职业教育 ,2007,(23):42~43.

[4]张慧琴 .浅谈 《经济法概论 》中的案例教学 [J].文教资料,

2005,(2):105~106.

周德军 江苏大学法学院 讲师 硕士

谢仁海 江苏大学法学院 讲师 硕士

(责编 孟云丽)

会的等级观念 。“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为人 ”。很显

然中国的造人神话成于母系社会且无婚姻制度的烙印 。希腊和

希伯来神话都指出人的生命来源于神赋予的气息 。而且希腊人

的神造的人具有兽性,有善恶 。希伯来的上帝在造人时虽没有特

别赋予,但所造之人一样邪恶,更令 “神 ”失望以至于要亲手毁

灭 。而且罪魁祸首都是女人 。中国人只有贵贱之分没有善恶之别

的特别说明(而这也正是东西方关于人性本恶还是本善争执的

起点) 。

四 、创世神话异同之环境 、传承 、思维根源

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也表现出很多外部形态及内在精神方

面的差异 。希伯来的一神论 、希腊神的家族体系与中国的零散的

神话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也大相径

庭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为产生的年代不同,地域与环境的

不同及传承的不同 。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内陆农业国,各氏(民)族散居于华夏大

地 。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使得各民族形成相对独立的神话体系 。

中国古代神话有人本位的倾向 。中国先民生活在洪水泛滥 、灌木

丛生 、毒蛇猛兽出没的黄河流域,渴望发挥人力来克服灾害,对

现世 、对生命极为关切和注重,他们盼望能起这样作用的神出

现 。这种现实精神和人本精神正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女娲 、伏羲 、

神农 、少昊及尧 、舜 、禹等既是神又是人间的王,他们始终忙碌于

疏浚水道 、平定疆域 、治理庶民 、组织生计的细琐事务 。神话与历

史融为一体,人神合一,神不是高高在上和逍遥在外的而是直接

参与现实 。混沌神话里,混沌由于自己的死带来了世界的生,因

而受到先民崇敬 。洪水是一种为害众生的自然水患,女娲 、鲧禹

这样的神则是救民出于水火的英雄 。中国古代神话里取火 、造

字 、制陶的神等都是有益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型英雄,是人

类的保护者,而且中国古代神话带有较强的功利化 、道德化色

彩 。

而希腊民族历史较短,神话产生约在公元前 11 世纪左右,

远离图腾崇拜时代 。希腊处于地中海沿岸,海外贸易为主要经济

生活 。多元开放的海洋文明使希腊吸收和承袭其他民族的文化

要素,希腊神话大部分是由民间唱诗的歌手所传承,后又经诗人

和戏剧家的加工创作,在此过程中他们往往加入个人的想象和

润色,而且他们的生活和职责又要求他们必须以故事情节和内

容丰富取胜 。因而,西方神话中动辄便是长篇大作,如荷马史诗,

包括 《伊利昂纪 》和 《奥德修纪 》,几乎总汇了特洛伊战争的所有

英雄传说,规模宏伟,内容丰富 。

处在夹缝中的希伯来民族,其命运中有两大转折点:一是

“出埃及 ”,一是 “巴比伦之囚 ”。这两个事件直接促成了希伯来民

族的 “独一神 ”信仰的形成 。希伯来神话集中保存在 《旧约 》里面,

《旧约 》既是古代神话传说的集大成之作,又是宗教经典 《圣经 》

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处于宗教的权威之下,宗教

与神话互相依存,因而神话受到人们的特殊的恩宠,也由此得以

很好地保存和传播 。希伯来神话是以神为本的,有神本位的倾

向 。在世界起源神话中,神没有妻室子嗣,本身没有性别之分,只

有耶和华一神存在 。神通过话语创世,神话强调的是宇宙万物和

人类的生命都是由神的意志决定的,是神的意志的显现,强调神

意不可违,否则会受到神的惩罚 。“(神的)创造 —(人的)堕落 —

(神的)救赎 ”是整部希伯来神话的基本主题 。

对神话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发掘原始人类心灵的秘密,亦可

佐证历史学 、人类学 、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从审美价值的角度

看,不少神话能给人一种原始 、古朴的美感,使人受到精神上的

震撼;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民族精

神 。比较中国和两希神话,可以看出人类心理上的某种共性及不

同民族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类型的区别,以及不同民族的不同心

理风格和人生态度 。通过比较,我们还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

不同国家神话的艺术魅力,理解中西方民族意识之差异,并感受

神话对现代文化的深远影响 。

参考文献:

[1]叶舒宪 .神话 ———原型批评 [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87.

[2]潘世东 ,邱紫华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 、希神话之比较 [J].湖

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2).

[3]三国 .徐整 .三五历纪 .

[4]王阜 .老子圣母碑 .

贺志涛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讲师

(责编 樊 誉)

(上接第 230 页)

文学艺术

232- -

献花(0)
+1
(本文系天和图书馆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