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蔚南序跋集(6)《沪江的灯市》

 吴越尽说 2023-02-04 发布于浙江

《沪江的灯市》

徐蔚南


上海自从清朝底定中华后,在顺治初年略有惊扰,以及后来几次海盗为患以外,兵事方面可以说并无大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也有过一次海盗入寇,此后一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兵船打进上海,才闹兵灾。至于天时方面,即从康熙二十一年算起,到道光二十年,总共一百六十年左右,其间除了若干风灾及水旱以外,也并无惊人的大灾祸。


一百六十年左右,不能算是一个很短的时期了吧。在这么悠长的岁月里,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海波不惊,五谷丰登,上海无形中成为和平富饶之乡;而上海的人民自然也都安居乐业了。加以上海从元朝开始海运,上海交通特别的发达,彼时上海人普种了棉花,上海棉布产业日渐发展,成为一椿大财源。上海人开始富裕起来,上海城是繁华了起来。


那时广东潮州帮的商人,福建泉漳帮的商人,到上海来经商,来的时候带来了海外的洋货以及沿海的土产,去的时候带回了棉花布。他们到上海来的日渐增多,于是就在乾隆年间各自在上海购入地皮,营造起美轮美奂的会馆房屋,以便旅沪的同乡人的起居集会。商业既发展,作为商业媒介的钱业在上海跟着也蓬勃起来了,城隍庙内园的钱业会馆,就是从乾隆年间树立起来的。后来浙江宁波帮在嘉庆二年(1797年)在上海也设立了四明公所。总之,南方沿海粤闽浙三省的商人一齐都到繁华的上海来做卖买了。


上海既经长时期的太平无事,并且产业发展,商务日繁,上海的消费享乐自然也当仁不让,跟着一天天继长增高了。我们从旧志书的岁时记里,就可看出上海人的享乐,真是四季皆有,终岁不断的。尤其是春天里,农村会比较闲暇,上海人的享乐格外的闹猛。其中尤以春季的灯市,简直是上海人狂欢享乐的中心。


上海的灯市从阴历正月半开始,继续不断要到二月十二日花朝,才算出齐,出齐后三日而止。中间相隔约有一个月光景。可是休息了一个月左右,灯市又借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娘娘的生日而复活了,接着逢到三月二十八日城隍奶奶的生日,城外城里又得热闹半个月左右。灯市是开埠以前上海最大的消费,也是上海最大的狂欢。



1893年上海《点石斋画报》中“赛灯盛会”插画七


元宵的行灯,江南一带素来普遍,像掉龙灯,用竹箍蒙了白布,绘上鳞甲,装上木柄,由健儿持柄舞弄,抢龙珠,欢腾街巷,上海当然也是一様。上海商业市街,从乾隆年间开始,就采用竹柏结成灯棚,而来往看灯的人要待到灯火阑珊,天明归去。上海住家在元宵节上,也都在门前挂灯,挂的是鳌山灯、走马灯、荷花灯、荠菜灯等等。上海各寺院则点灯塔,灯塔是用竹枝编成的若干个六角形,每角上悬着一盏灯,然后用绳拉上竖在寺院门前树立的长竿顶去,层累而上,宛然是一个宝塔。上海城隍庙更其热闹,庙内管弦如沸,灯光辉闪,男男女女都穿着漂亮的新衣在庙内挤来挤去,北门的城门因此整夜开着不关的了。黄浦江里的船只,成千成万,都在桅杆上点灯,好像是一天星斗,倒映在水面,上下一色,眞是奇观。乡下人家也点灯,称为望田灯,据说是照田蚕的,可以预祝丰收云云。


上述各种元宵的灯火,江南大致相同,但到了百花生日时,上海的灯市,却别有一致了,那时上海的灯,称为伞灯。所谓伞灯就是灯制成伞的式样,或为圆形,或为六角形,都是用五色锦笺缀成。明朝崇祯年间上海人谈仲和所创制的谈笺,本来是驰名各地的一种笺纸,而伞灯就用谈笺来糊成的,因为谈笺薄得像蝉翼一般,在上面雕镂着人物花鸟显得格外透明生动。一灯的制作,往往化了极大的本钱,极多的时光,甚至有费去一年的哪。所以制好了一只伞灯便视如珍宝,爱惜备至,待灯市过后,秘藏家中,等待明年出灯时再用。也有用五彩吴绫来做各种折枝花灯,点缀着的禽鱼蝉蝶,真像活的一般。出灯时,还有扎彩为亭,高约三四丈,名为抬阁。有的抬阁装作龙凤形式,以云母石镶做鳞甲,中间燃点着蜡烛,便上下通明,美丽异常。彩亭或作二层,或作三层,每层上有孩子们扮演种种戏文。有扮长生殿杨贵妃拜月的,香炉里烧着香,烟顶上显出一个月宫,嫦娥立在殿左,两旁各有一个侍女,手里拿着宫扇,扇上立着牛郎织女,远远望去好像真是天上月宫一样。还有漂亮的孩子扮为采茶女,手执花篮灯,嘴里唱着俚歌,跟着游行。行灯所过之处,光耀如昼,行列往往长达数里,笙鼓之声,彻夜不断。看灯的人也如疯如狂,甚至小戸妇女相率看灯夜游,要连走三桥方罢,“走三桥”成了上海元宵灯市的俗典。王叔彝诗云:“元宵踏月闹春街,同走三桥笑堕钗,一路香灯归去晚,却嫌露湿牡丹鞋。”可见上海春灯行列之冗长,而行灯期间,约需一个月,更见其为时之久。


上海的东乡调申曲中,有一本叫做“徐阿增”,内中有一段是描写看行灯的。花鼓戏的申曲起源于乾隆时代,而徐阿增一戏还是老戏,自可以作为上海文献的一种,从徐阿增看行灯一段,所以很可窥见当时行灯的情形的:


(旦唱)闻说冤家另讨亲,身辈浪(即“我的”意思)冤家徐阿增,回转身来君家叫,侬(即你)说道二月勒拉(卽在字意)出行灯。啥个灯咯啥个戏?啥个戏咯啥古人?叫得侬一椿一椿来话我听。


(丑唱)大小姐,侬晓得出些啥个灯?我将前后灯名来告诉侬听:


头排灯来二排灯,头排灯擎灯一对前走,后头跟着金锣灯。


金锣灯前头走,后头跟拉(着)十二时辰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灯,亥戍酉申未午已辰卯寅丑子灯。


前头过,后头又来一排灯。后头来是十盏灯:一枝梅大闹宁王府,两狼关炮打韩夫人,三锤击走裴元庆,四平山大战众夫人,伍云造反到南阳,陆地行舟路不平,七擒孟获诸葛亮,八臂哪吒闹龙庭,九死白娘娘盗仙草,十打嘉兴柳树精。


前头过,后头跟是十二月个花名灯,当中嵌拉生肖灯。正月里向梅花灯,老虫灯就是郑必得,两只眼睛像个胡桃能(即那样之意)。二月里向杏花灯,牛灯就是李汉云,会得田来耕。三月里向桃花灯,王坤山两只老虎张牙舞爪要吃人。四月里向蔷薇灯,林艮玉兔子会得草里登(匿之意)。五月里向石榴灯,龙灯就是林太平。六月里向荷花灯,蛇灯就是张万金。七月里向凤仙灯,朱光明个只白马路浪(上)跑个活个能。八月里向木樨灯,羊灯就是陈吉品。九月里向菊花灯,一只猢狲灯,就是张三槐个只猢狲精。十月里向芙蓉灯,陈日山个金鸡灯,黄昏叫到大天明。十一月里向水仙灯,扎拉(的)黄狗灯,黄狗夜里守大门。十二月里向腊梅灯,扎拉猪猡灯,就是那个宋真人。


前头过,后头又来一排灯,后头来是八仙灯。八个仙人活个能:张果老倒骑驴子呵呵笑,汉钟离袒出肩架露赤身,韩湘子碧玉吹出秋江月,曹国男独步扬扬出宫门,铁拐李放出黑蝙蝠,吕纯阳拔剑斩妖精。


前头过,后头又来一排灯,来个荡湖船阿姐,四方面孔白头颈,一朵胭脂一朵粉,李君甫芽须只得念几根,伸手摸细摸煞摸不停。


前头过,后头来只蚌壳精。蚌壳精前头走,后头扎拉珍珠塔前后本。


前头过,后头又来十盏灯: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灯,三元及第灯,四方平门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神灯,七星宝剑灯,八仙过海灯,九龙抢珠灯,十面埋伏灯。


灯牢甏,甏牢灯,出灯出仔一个月,唔不功夫进房门。


从上列的小曲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所出的灯,是何等样的灯以及灯的行列是如何安排的了。


百花生日过后,元宵行灯渐衰,大家在十六七日前后开始休息,休息了三十天左右,逢到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娘娘生日,这又是个大日子。因为粤闽浙濒海人民对于天后娘娘是最为敬重的,而船上行人更其敬重。在天后诞辰之前数日,县衙门里已贴出布告,并且沿街鸣锣通知,叫老百姓悬灯结彩,共伸庆祝。诞辰前后数日,城外街市一律结彩挂灯,从大东门外的大街,直到南门及小东门外的内外洋行街,江海关的南北,总共有好几里长,都是高搭彩棚,悬挂花灯。各种商店内,陈设着古董,蜡烛点得店内外一齐通明,有些商家焚着伽南香,香味充满了市街。黄浦里的船只也挤得紧紧,不下万余艘,连接好几里。船上都请名班做戏,日夜不断。此项天后诞辰灯市,大抵从十九二十日开始,至二十四五日方始完毕。



1893年上海《点石斋画报》中“赛灯盛会”插画八


阴历三月二十八日,又逢上海城隍奶奶的生日,而城隍是城内的主神,那自然更成为热闹的日子。城中的商店便一如城外天后诞辰之时,悬灯结彩,庆贺城隍夫人。


年年春天,从阴历正月十五日起到二月十五日左右这一个月,以行灯为主,从阴历三月二十日起到四月初这两星期是以灯棚为主。这种春天民众共乐的行灯,狂欢的灯市,直到一八四〇年英国人打进上海之后,才被取消。


民众在春天庆祝春的莅临,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仪式,只是各个民族各有各的形式而已。就是眼前,像苏联五一节,也不过像我们的元宵节一般,只是跟着时代,加了点运动和锻炼体格的意识进去而已。


我国的出灯原也是极有意思的艺术表现。伞灯的制作,更是纸扎艺术品的竞赛。抬搁彩亭,便是戏剧与音乐的表现。如今年纪四十岁左右的松江一带人民,如果见过伞灯的,个个都能说得出伞灯是如何的精巧华美!中国纸灯至今驰名于世界,真是“良有以也”。我们讲述开埠前老上海的灯市,目的并不是像讲述开元天宝的盛事,而是在证明上海的繁华,并不是靠英国人的大炮打下了上海,设立租界而来的,恰恰相反,上海先繁华富裕了,外加坐落的地位最好,便引起了英国人的注意。他们才用军舰大炮打进来,指定上海为租界地的。上海繁华的欧化是靠英国人的努力,其民族形式的一一消失却也就因为英国人的缘故。



新世界元宵灯会广告(《申报》1920年3月6日)


笔者注释:

1、《沪江灯市》不是一篇序跋,但如果有作者要写“沪上灯会”或叫“话说海派彩灯”的书,笔者推荐徐蔚南这篇文章作为序言最为合适。关于上海灯会,笔者找到两本书,一本名为“豫园灯会”,主要介绍豫园元宵灯会;另一本名为“上海灯彩”,主要介绍沪上彩灯传人,均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编写,分别出版于2011年1月和2014年3月,基本属于“一家之言”。徐蔚南这篇文章,从上海城市发展史中引出沪上灯会这一习俗,加以描述,由元宵节灯会,延伸至百花生日和天后诞辰的灯会活动;由城外到城内,借申曲小戏的唱词介绍灯会行进过程;全文绘声绘色,戏里戏外结合,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使读者身临其境;此外,文中穿插有关上海的历史,景史纵横,使本文极有文献价值。故笔者也将本文列入序跋了。


2、上海的灯市,在清末民初是很热闹的。每逢元宵,家家门口都挂上走马灯,荷花灯,荠菜灯等式样不同的灯。街上还有壮汉们舞起龙灯,玩着“抢龙珠”的游戏。停泊在黄浦江里的船只都挂上桅灯,四郊的田野里也都挂满了“望田灯”。秦荣光的“上海竹枝词”有一首是写此风俗的:“肉馅馄饨菜馅圆,灶神元夕接从天,城厢灯市尤繁盛,点塔烧香费几千。”


3、盛泽自古丝绸业发达,旧时也有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的习俗,与上海郊区“望田灯”的意思接近,在“田间缚藳条于长杆,擎而烛之,以祁丝谷”。夜照田蚕(神),祈求来年稻米蚕茧丰收,后来演变为元宵节观灯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