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昵称21419660 2023-02-04 发布于贵州

题记:湄潭交通运输职能机构从现存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4月,湄潭置县时就已设立马馆负责交通运输和邮传,备役夫40人,马10匹,清朝时期延续此机构,均由明清官府派专人管理,后也有民国时期的职能机构--建设局(科)。但是,从文献记载的近350年里,直到新中国成立,湄潭交通几乎变化不大。1921年7月,嘉兴南湖,一艘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作者翻阅古今,读遍现存交通志书文献,从筹备、收集、走访、梳理、撰写历时3月,《湄潭百年交通:从“无路可走”到“物流天下”》才出炉。


百年前的湄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路,据1937年《湄潭交通调查报告》记载:“商旅往来多集中于5条驿道和6条乡村小道”。5条驿道:西南至遵义,境内50里(25公里,以下同),道宽约6尺;往北至凤冈、约80里,道宽3尺;东南到余庆,约100里,道宽尺余;南通瓮安、约130里,道宽1尺6寸;西达正安,约120里,道宽尺余。6条乡村小道:义泉至永兴道,道宽3尺,长约40里;义泉至牛场道,道宽尺余,长约30里;义泉至皂角桥道,道宽2尺,长约30里;义泉至鱼泉道,道宽2尺,长约30里;义泉至马山道,道宽尺余,长约80里;义泉至茅坪道,道宽尺余,长约90里。

客运:商旅往来,多为步行。达官显宦、富商巨贾则骑马坐轿。

货运:以人力挑运、背运两种形式为主。较平坦地段,多为挑,工具是扁担、箩筐、背篼,负载五、六十公斤或更多。崎岖山路多为背。工具是背篼和供小憩用的背杵,负载五、六十公斤不等,视劳力而定。巨型物件运输由多人抬运,有8人抬、16人抬、32人抬。

百年前湄潭客货运周转量不详。

由此可见,百年前的湄潭交通状况,最宽的道路(驿道)不足2米,运输工具主要是箩筐、背兜、独轮车(鸡公车),运输方式仅为肩挑背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遵湄公路建成之初,湄潭仅有当时任国民政府贵阳市警察局局长陈世贤与人合伙购置的一辆“道奇”汽车。据解放后1954年的统计,湄潭才有牛车74辆,马车65辆,共计畜力车139辆,牲口150头,运输从业人员298人。如不是战争的需要,恐怕直到解放,湄潭也没有一条可通汽车的公路。

民国时期湄潭修建第一条公路--遵思公路。遵思公路以遵义为起点,经湄潭、凤冈、德江县至思南县城,全长210公里,湄潭境内46公里。贵州省政府曾于1929年春拨款修筑遵(义)沿(河)公路,因政局动荡而停工。湄潭县自筹经费修筑县境部分路段路胚。抗日战争开始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日大后方,省政府变更遵(义)沿(河)公路的方案为遵(义)松(桃)公路,急需连通四川、湖南、云南三大干线以作军需之用。并决定先修遵(义)思(南)段。1938年10月,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召集遵义、湄潭、凤冈、德江4县商议修路事宜,沿旧有人行大道定线。11月15日,湄潭县征集民工率先动工。原设计标准路基宽7.5米,石方地段6米,后因经费不足,改为4米加避车道,最大纵坡10%,最小平曲线半径10米,桥梁载重6吨。1940年5月试车,9月正式通车。从此湄潭迎来了通往外界的第一条,也是唯一的现代公路,即今G326国道湄潭段前身。

民国时期湄潭逐渐修建部分零星乡村小道。1942年,湄潭县政府派员对马头山至清龙关,永兴至复兴场,杨家山至南截坝,县城至鱼泉,何家营至皂角桥,兴隆至落花屯,牛场至梭米孔,洗马至永兴,高台至金盆水,忠桥沟至锡落关,高台至新场,两路口至七里坝,聚宝场至马头山,庙塘至沙塘水,县城至官堰通绥阳,高台经茅坪至石莲等县境内的16条区、乡、村路线进行实地勘察。1942年12月,县政府召开“筑路委员会”会议,商议修筑县城环城马路和翻修街道一事,募筹经费6万元,由官堰、协育、庙塘、联合、抄乐、天城、锡落等乡各派100名民工进城筑路。1943年8月底,县城2公里环城马路和街道桐油拌合的三合土路面修筑竣工,同年又修筑湄潭至兴隆、高山至庙塘、永兴至复兴场、茅坪至杨村等可通行独轮车(鸡公车)的乡村道,部分路段可通行畜力板车。此后,各区、乡在测量设计的线路上,有的开挖了路坯,有的铺了一些石板,零星修整了部分路段。

客运方面:1942年,遵义始有马轿车,多数挽1马,可乘坐4位乘客,挽2马的可乘坐6位,马车夫1人,营运线路以遵义县城为出发点可到湄潭。

货运方面:30年代至40年代,畜力运输最为兴盛,路途马帮络驿不绝,随着公路的修建和发展,牛马板车不断增多。马板车载重可达300公斤以上,双套或多套胶轮马车可载半吨以上,日程可达30至40公里。

民国时期湄潭客货运周转量不详。

解放后湄潭交通发展迅速,翻天覆地

1949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湄潭,宣告湄潭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湄潭县人民政府设置建设科(今湄潭县交通运输局),组织人员对原有驿道和乡村小道进行整修。1951年10月,湄潭至黄平公路动工,县人民政府组织庙塘、抄乐、兴隆、天城、锡落5乡和义泉镇民工2400余人,成立5个筑路大队开挖路基。1952年5月,今S204省道湄黄公路湄潭境内20公里竣工通车。五十年代初至1954年期间,国家补助湄潭乡村道路建设款6.4万元(折新币),大米8.3万斤,湄潭县人民政府组织民工建勤,补修大小石桥44座,木桥11座,修通黄家坝至高台、永兴至复兴各16公里大车道,新修乡村道53条共计675公里,其中可通汽车公路82公里。1955年至1958年,国家补贴湄潭县道路建设款26.79万元,主要采取民工建勤方式,每公里补贴10元,修建湄潭至马山40公里,永兴至杨家坪16公里,高台至新场22公里,马山至西河15公里,九坝至桂花坪9公里简易公路,全县可通汽车公路达154公里。1958年“大跃进”时期,湄潭、凤冈、余庆三县合一,在“全党全民办交通”的号召下,县、公社、管理区都成立了修路指挥部,修筑厂矿简易公路311公里,马车道1970公里,各类田间耕作道213条计2809公里。1959年修建了湄潭至进化、茅坪至黄莲坝、马山至复兴、马山至万马、定心关至凉井、高台至天合、高台至金盆、新场至流水等大车道和简易公路,全县简易公路达447公里,其中可通汽车公路230公里,初步实现公社通汽车,管理区通马车。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湄潭县继续实施对农村简易公路的建设和改造。1960年至1961年,修建茅坪至胜利18公里简易公路。1962年开始对简易公路逐步进行改造,重点改造湄潭至青龙水、黄家坝至桂花坪、永兴至复兴公路的艰难路段,经过改造,这几条公路可正常通车。1963年修通马山至双石26公里、杨家山至团林11公里、凉井至煤厂3公里简易公路,全县公路达261公里。1964年修通搞车坳至凉井11公里、高山至张家湾12公里、马山至复兴11公里简易公路,全县有地方公路154公里。1965年,修建清江至具合5公里、永兴至随阳山16公里、永兴至德隆5公里、三合至中和5公里简易公路,连通湄潭经鱼泉、洗马、马山、西河、青龙水至正安土坪公路。1966年,修通湄潭至星联24公里简易公路,全县8区48个公社中有31个公社、355个生产大队中有125个生产大队、2475个生产队中有755个生产队可通汽车,通车里程达358公里,有71个生产大队、216个生产队可通牛马板车。1968年修通联合至核桃坝6公里简易公路。1969年修通抄乐至沙塘14公里、随阳山至观音阁4公里、洗马至小关16公里简易公路。1970年修通花江至官堰5公里、两路口至七里坝9公里、茅坪至黄莲坝12公里简易公路。1971年,修通高台至金塘16公里、甘溪至胜利(解乐)11公里、兴隆至中和5公里、龙嘴巴至水涯子6公里简易公路。1972年,修通黄莲坝至新华15公里、黄莲坝至九坝5公里简易公路。1973年修通新场至核桃园16公里简易公路。1974年高台至天合12公里简易公路竣工,全县实现区区社社通车,是贵州省区、社通车较早的县。1977年修通复兴至马山8公里、团山至沿江6公里、新华至芦塘河5公里简易公路,全县通车里程达498公里。1978年修通蒋坪岩至中和场11公里简易公路,全县初步建成简易的地方公路交通网。七十年代末,湄潭县境内通车里程达554公里。从60年代起,畜力板车就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再是货运的主要交通工具。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随着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党中央方针政策重大调整。湄潭县为了改善商品经济流通渠道,适应广大农民致富需要,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县内各乡村之间,一般都修建了2-3条可通行机动车的车道。1984年10月,国家对贫困地区的交通建设给予政策性扶持,国家计划委员会决定动用国家库存粮、棉、布帮助贵州等贫困地区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先后分配给贵州粮食9.282亿斤,棉花18.20万担,棉布4654万米。湄潭县获国家粮、棉、布补助折款105.52万元,主要用于修建解乐至黄莲坝、杨家山(改茅草坪经兰家坝)至团林、团林至小关、定心关至凉井、康乐至官堰等公路和改造黄家坝至定心关、清江至马山路段。1989年至1991年,国家改用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继续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公路和水利工程,湄潭县用国家分配的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改造解乐至黄莲坝17.2公里公路和修建了355延米的水落洞隧道,修建改造鸭蛋沟至马蹄石垃圾场专用公路和茅坪街道过路段。八十年代末,湄潭县拥有公路里程864公里,其中:国道线46.5公里,省道19.5公里,县道167.8公里,乡公路220.2公里,专用公路10.6公里,简易公路64公里,县境内主要乡村道计85条共335.6公里,全县每1000人平均拥有公路1.19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91年,湄潭争取国家建设资金开始进行县城进出口路段和过境路段油(砼)路改造。投资95.8万元改造湄汶线进出口油(砼)路面3公里。1992年,投资197.81万元建设326国道羊叉路至玻璃厂长2.75公里、宽8.5米县城过境线。1995年,投资240万元改造建设204省道长1.34公里、宽25米县城塔坪过境段,投资407万元新建宽16米、高12.5米、长138米、主拱跨径92米的湄江大桥。1997年,改造湄进线0一2公里砼路。1999年3月8日,湄潭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湄潭县筹集公路交通发展资金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充分调动县、镇(乡)两级积极性,分设县、镇(乡)两级公路建设发展资金,县每年按财政收入的1%列入预算,作为公路建设发展专项资金;改造建设326国道、204省道湄潭境内段;改造建设县道湄汶线、黄瓮线、湄进线、永复线域内段和其它乡、村公路;新建乡、村简易公路300公里。此后,黄瓮线黄家坝至牛场段,湄汶线湄江镇至鱼泉段相继改造为砼路,326国道县城段改造为长2.46公里、宽40米的一级砼路,新线称为湄江大道(后改为天文大道),工程投资1663万元,是当时湄潭县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交通建设项目。九十年代末,湄潭拥有公路里程1328公里,其中:国道46公里,省道20.4公里,县道157.4公里,乡道325公里,专用公路11.5公里,简易公路767公里。

新世纪后湄潭交通飞跃发展,日新月异

2000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同年12月,中共湄潭县委、湄潭县人民政府制定《湄潭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意见》,要求全县交通建设在国家加强326国道、204省道改造的同时,改造完善境内公路运输网络,县乡公路加宽、取直,通乡公路全部改造提级,完成“村村通车”工程。《意见》下达后,湄潭县公路建设掀起新一轮高潮,2000年,国家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780万元,改造高山至大芦等县、乡公路109公里,硬化湄汶线8K—20K、黄瓮线0K—5K路面。2001年5月,204省道湄潭至余庆宽7.5米的三级油路改造工程实施,同年投资503万元完成国道16.8公里大中修工程,投资304万元改造黄瓮线5K—10K、永复线0K—5K砼路。2002年6月,总投资1100万元的204省道湄潭段18.6公里油路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同年,完成326国道3公里油路中修,完成总投资339万元的永复线5K—15K、黄瓮线10K—15K、湄进线3K—7K共19公里县道改造和湄汶线20K—22K路面硬化工程。经贵州省公路局验收,以上工程全部评为优良工程,其中黄瓮线改造路段被评为全省公路建设“双十佳”工程。

2003年2月,贵州省通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根据国家启动通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决策。同年3月,湄潭县人民政府下达《加强通村公路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8月30日,全县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启动,钢钎声叮当悦耳,号子声此起彼伏,各地村民纷纷义务投工投劳开挖路基。12月19日,中共湄潭县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讨论通过了《中共湄潭县委、湄潭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提出公路建设目标:以经济路、旅游路、扶贫路建设为主线,以县际公路改造为重点,以乡公路达等为目标,以通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力争三年内实现乡乡通油路,五年内实现村村通客运车辆。《决定》推动了湄潭县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发展步伐,2003年至2004年,全县完成黄瓮线62公里油路改造,完成湄进、抄沙、抄群31公里镶边工程,完成9条101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修建枫香湾大桥至打鼓坡顶2公里旅游水泥路,修建搞车坳至新南乡4.5公里水泥路,共计建设改造公路21条204公里,桥梁6座130延米,总投资4852万元。

2004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将改造全省5000公里公路和建设8000公里通村公路列入全省“十件实事”之一,交通部决定在正常安排计划的基础上专项补助遵义市等革命老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4亿元,用于通乡油(砼)路和通村公路建设,让革命老区人民走出泥泞,享受现代文明。2004年7月9日,湄潭县人民政府成立“革命老区(湄潭县)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为管好用好专项补助资金,湄潭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36位县领导分别挂帮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加强对公路建设项目的领导和协调。革命老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快了湄潭县农村公路建设改造的速度。2004年,全县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1条总里程433.3公里,其中通乡油(砼)路14条152.6公里,镶边工程4条39.7公里,通村公路33条241公里,总投资7930万元。

2005年,投资6364万元的湄正公路三级油路改造工程竣工,建设改造公路项目16个152公里,全县157公里县公路,302公里乡公路全部改建成砼路或油路,基本建成“四横、二纵、二连线”公路网络。2006年2月,时任国家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视察湄潭,希望湄潭用三年时间实现村村通砼路,湄潭县制定了三年村村通油(砼)路规划并正式实施。同年,204省道湄余公路二级油路改扩建工程举行开工典礼,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前期准备阶段,给湄潭县交通建设和公路网络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2007年,湄潭县被列为遵义市村村通砼路试点县,计划总投资4740万元,建设农村公路项目51个总里程307公里,其中通村砼路建设项目15个101公里,通乡油路1个26公里,为实现三年村村通砼路,村村通客运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条件。2004年至2007年期间,上级下达湄潭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资金13068.75万元(其中:部、省、市补助资金3275.5万元,中央投资车购税资金4348.25万元,市级匹配资金76万元,自筹资金113.5万元,县级匹配资金5219.5万元,扶贫资金36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14个,总里程852.5公里,湄潭县基本建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相互联通的公路交通网络。

2006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湄潭县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稳步提升了公路管理养护水平,交通运输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我县共投入资金1.127亿余元,修建通乡油路、通村油(砼)路、通村泥石路共计670.982公里。2007年12月动工建设高车堡大桥建设工程,总投资约780余万元,新建塘头河大桥,桥长64米,为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我县县、乡、村公路共产生水毁坍方12万立方米,毁坏涵洞6道,路基沉陷25000米,路面损毁62000平方米,滑坡3处50米,共投入水毁抢修资金340万元修复。2010年湄潭公路里程1624公里,其中:国道46公里,省道20公里,县道169公里,乡道303公里,村公路1086公里。

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期间。湄潭县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以来全县实施的交通工程项目(含危桥改造)共有67项,建设总里程339公里,总投资近6亿元(其中重大项目:S204省道<黄家坝至枫香湾>改造工程;X360县道<湄潭至仙谷山>改造工程;县道湄潭至蜂岩二级路提等升级改造工程总里程为29公里,总投资4.7亿元)。同时提前完成了“十二五”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任务,于2013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油(砼)路、村村通客运”的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1年至2014年共修建硬化农村公路总里程近300公里,实现118个行政建制村达到通畅,比全省其它县(市)区提前两年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县、乡、村三级公路的建设无论是县政府配套资金投入,还是建设里程都走在全省各县(市)的前列。

2016年至2020年“十三五”期间。湄潭县着力构建内联外畅、保障有力、服务高效的交通运输环境,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起冲锋。“十三五”期间共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76个,总投资约25.13 亿元。实施国省道项目4个80.35公里完成总投资约12亿元(G243蒋平岩至湄江公路20.61公里、G243中和场至蒋平岩10.24公里、S205关岩至黄莲坝18.5公里、S102蒋平岩至青龙嘴31公里)。实施县乡道改造6个项目58.4公里,总投资2.3215亿元(湄潭至天城10.5公里、永兴至复兴15公里、高台至三联共7公里、定心关至角口12公里、西来庵至流河渡6.7公里、复兴至马山7.2公里)。实施“撤并建”通村硬化路项目166个893公里,总投资5.9亿元。实施窄路面加宽项目18个145公里,总投资2014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14个,总投资1377万元。实施隧道改造项目1个,总投资102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项目99个434公里,总投资5374万元。实施农村公路畅返不畅项目11个75公里,总投资2518万元。实施人居环境通组公路50个51.7公里,总投资3210万元。实施“组组通”公路项目394个640公里,总投资2.6亿元,“十三五”期间湄潭交通建设投入达历史之最。

“十三五”末,湄潭交通运输“物流天下”

今天的湄潭,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已逐渐成形,从“镇镇通”“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从“肩挑背驼”到“高速时代”。湄潭交通依托杭瑞高速、银百高速、遵余高速、湄石高速、326国道、243国道等主干线,已形成“三纵六横六联线”的路网新格局,县城距遵义市区42公里、遵义机场20公里、省会贵阳180公里。已逐步成为黔北东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截止2020年,全县共有公路里程64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条147公里,下匝口8个(杭瑞高速41.5km、银百高速72.14km、湄石高速27.111km、遵余高速6.37km),国道2条111公里(G326国道58.467km、G243国道52.533km),省道3条147公里(S102省道104.635km、S205省道19.102km、S304省道23.344km),县道327.5公里,乡道547.8公里,村道1147公里、组组通640公里,串寨路1515公里,连户路1881公里。全县航运航道55.8公里,其中湄江航道7.8公里,构皮滩库区沿江水域30公里、角口库区12公里、湄江库区6公里。全县共有各类机动车97175辆,各类电动车32842辆(其中:班线客运车334辆,包车(旅游)客运车28辆,货运车751辆车,公交车105辆,出租车220辆)。全县共有驾驶员117122人(男性86959人、女性30163人,其中持有B2类及以上驾驶证15086人,持有C1类及以下驾驶证64093,持有摩托车类驾驶证37943人)。全县物流寄递企业10余家,分别为邮政、顺风、京东、圆通、申通、韵达、中通、百世、天天、极兔等,实现全县15个镇(街道)专车当日到达全覆盖,对具备条件的村(组),交邮融合后通过客运班线车从县城直达派送点,快递通村业务已送达70余村。2020年,全县公路客运量803万人,旅客周转量41602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312万吨,货运周转量109654万吨公里。

湄潭交通工作近年来发展快速。2017年,湄潭成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0年,湄潭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7°茶海路获2020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