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荣谦:化解三个关键问题,保小儿一生平安第一个问题,发烧。

 中医知识圈 2023-02-04 发布于山东

化解三个关键问题,保小儿一生平安
第一个问题,发烧

宝宝发热很常见,制胜全靠“三板斧”

小孩生病,最常见的是什么,感冒,但家长最紧张的是什么,发热。

在老百姓心目中,孩子感冒咳嗽不是什么大事,但一发热就不得了了。

低热还好,体温一达到38℃,家长就开始紧张,到了39℃还能坐得住不往医院跑的家长几乎没有。

在临床上,发热非常常见,任何人都有过发热的经历,谁也不敢说我一辈子没发过热。

小儿因为体质特点,更容易发热,不说那些三天两天感冒的“老病号”,就是身体素质很好的孩子每年也难免有一两次发热的经历。

暑热证,一烧就是3个月

临床上能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似乎所有的疾病都会导致发热。说起来,夏天刚刚过去,我想起8月份刚刚诊治过的一个孩子。

盛夏时节,气温很高,天气很热,但找我来看病的孩子母亲的内心似乎更是灼热。

一进门,我还没开口问病情,孩子妈妈就说“大夫,救救我的孩子吧。”

我看她着急的样子,忙问“孩子怎么不好啊?”

“发烧啊,烧了一个多月了,中医西医都看过了,就是不见好……”孩子妈妈倒豆子似的说了一串话,把从发病到现在的表现、治疗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我没忍心打断这位焦急的母亲,一边听她叙述,一边端详她怀里抱着的孩子,大概1岁多,有些瘦弱,精神不太好,有些不耐烦地在母亲怀中扭动着,显然,他不喜欢医院的环境。

“……血、尿都检查了,都没什么事儿,可就是烧啊!”母亲继续叙述着。

“你说从6月底就开始发烧了?”我问“当时是感冒了吗?”

“没有啊!”孩子妈妈回答:“好好的就烧起来了。一开始还是低烧,后来越烧越厉害。”

“中间没退过烧吗?”
“也退过,吃退烧药退了几天。”
“不吃药就烧是吗?没好过吗?”
“7月份也有几天不怎么烧,”
孩子母亲回忆道:“就下雨那几天。”

“哦,来我看看”我摸摸孩子的脉,又问了孩子母亲几个问题,更加印证了心里的判断,最后,我问“家里有空调吗?”

“有,但我们从来没开过,孩子老发烧,哪敢开啊!”孩子母亲一副信誓旦旦的表情,好像在做保证。

“你这孩子啊,得的是暑热证,说白了,就是他发烧,是被天气给热着了。”

“您是说他中暑?”孩子母亲有点不理解。

“不是中暑,中医说暑热是一种邪,这种邪进入孩子身体里,存在肺和胃里出不去,就导致内热特别炽盛,所以他就发烧了。”

“哦”孩子母亲似懂非懂,问:“那大夫,这怎么办啊?”

“你这孩子病的时间长了,我给你开几副药,先把烧退下来,调理一下,每天用温水给他洗洗澡,别穿多了,千万别捂汗了,过几天再来看看。”

孩子妈妈抱着孩子走了,表情还是一脸凝重。

1周后又见到这位妈妈,她的表情可好多了,眉头也舒展开了,一进诊室就连声道谢,“大夫,太谢谢您了,吃了您开的药,第二天烧就退了,这一星期都没怎么烧,大夫您再给我们开点药吧。”

我看着小家伙的精神好了不少,也开始偷偷摸我桌上的东西了。

我看看舌苔,把把脉,果然小孩的生命力旺盛,比上次强了不少。

又问了问孩子妈妈小孩这几天的状况,我说:“我再给你开个方子调调脾胃,吃完这几副药,就不用再吃药了,时不时给他拿鲜荷叶煮水,熬粥喝,等到入秋就不要再喝了。

记着,明年夏天一到,就用丝瓜叶、苦瓜叶、鲜荷叶,每样两张,煎水,给孩子当饮料喝,可预防再犯,一般到四五岁就不会再犯了。

“谢谢大夫!”孩子妈妈十分高兴地抱着孩子准备离开。“哦,对,热的时候,把家里空调开开吧。”我对孩子妈妈说。

我上面讲的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暑热证,这个病除了发热,基本没别的症状,但一热就能热很久,甚至有些孩子整个夏天都在发热。

但这个病在成人中是不存在的,不要说成人,就连5岁以上的大孩子也极少见。这是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小儿是纯阳之体,这使得小儿阳相对旺盛,阴相对不足,所以容易发热。

又由于小儿属稚阴稚阳,不耐火热,所以容易出现高热,甚至抽搐。

小儿的这种生理特点,不仅是小儿易患暑热证的原因,也是小儿一切发热的原因。

按照西医的说法,小儿大脑尚在发育,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所以容易发热,也可以对暑热证及发热作出解释。

孩子为什么发热,外感和内伤,感染和非感染临床上经常有家长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热。这个话题要说起来,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上面说了,几乎所有疾病都会导致发热。

但简单来说,西医把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类,相应的,中医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类。

虽然是完全不同的分类体系,但这两种分类结果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外邪从口鼻或皮肤侵入人体,正气奋起反抗,正邪相争而引起的。

西医认为,感染性发热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免疫系统与其抗争所致。这两种解释是不是惊人的相似。

如果我们不好理解中医学中的“邪”,不妨把引起发热的“邪”具体化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中医认为,内伤发热无外乎阴虚阳盛,阴虚则以低热、潮热为主,是虚证,而阳盛则以高热为主,是实证。

如果阴阳虚实不好理解,不妨按照西医非感染性发热的概念来理解,即不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多见于血液病和自身免疫病。

发热了,上不上医院

这得说说发热的诊断标准。以腋下温度为例,正常一般为36~37.2℃;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给孩子测体温,除了腋下温度外,还常用肛温和耳温。

一般情况下,肛温比腋温高0.5℃。耳温枪测体温的好处是方便快速,孩子配合度高,但不是十分准确,影响因素比较多。

但一般来说,耳温与腋温的差值是固定的,最好能校准了解自家耳温枪与普通体温计的差值。

在无法校准耳温枪的情况下,参照腋温标准也未尝不可。

介绍了发热的诊断标准,有读者可能会问“发热多少度就应该上医院呢?”

这也是临床上经常听到的问题,但回答起来也不是简单报个数字这么简单,因为体温的高低,与孩子病情的轻重不成正比。

比如,一个孩子体温只有37.5℃,但已经神情淡漠,不吃不喝;另一个孩子体温已经39℃了,但照常玩乐打闹,你说哪个应该上医院。

一般读者都会说第一个孩子肯定该上医院,但第二个不送医院似乎也不保险。

那到底什么情况下必须上医院,什么情况下可以缓一缓呢?我下面就给大家说一说。

◎体温超过40℃。

◎3个月以内婴儿,体温超过38℃。

◎持续发热超过3天。

◎出现惊厥。

◎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说明疾病危急。

◎发热伴有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剧烈头痛、颈部僵硬、频繁呕吐或皮疹。婴儿伴有极度不安、囟门膨出时,可能由脑炎或脑膜炎引起。

◎拒绝喝水、尿少、口腔干燥、哭时眼泪少、持续呕吐、腹泻,有脱水的可能。

◎旅行后以及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尤其是周期性发冷、发热及伴有剧烈头痛或皮肤瘀点,有疟疾、斑疹伤寒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

◎出现血便或大量水样便,可能是痢疾或霍乱。

◎服药后出现发热。


一般来说,家长送孩子上医院检查是怕耽误病情,为了放心,但医院患者多,容易交叉感染,又让家长不放心。所以对上不上医院的问题上家长总是很“纠结”。

其实,不用如此,如果发热时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吃喝照常,玩耍自如,皮肤颜色正常,那么即使发热39℃,也大可不必紧张,可以暂时在家观察。

解决了上不上医院的问题,再说说吃不吃退热药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我遇到的家长两个极端都有,有的家长孩子刚一发热就给吃药,也有的家长孩子体温很高了还是不给吃药,怕吃药有副作用。

其实,走极端都是不对的,药物是有副作用,但放任高热的危害更大,该吃药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吃药降温。

那什么时候吃药呢?
这我倒是可以给出确定的数字来,体温超过38.5℃时,就应该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配合药物退热。

有很多具有退热作用的中药,但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开具处方,家长不能擅自用药。

没有任何医学知识,对于家庭治疗,我还是推荐两种疗效确切的经典西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说起这两个药名,可能比较拗口,我说它们的商品名,估计大多数家长都接触过——泰诺林和美林。这两种药都有儿童专用的剂型,服用的时候要仔细看说明书,根据年龄和体重来吃。如果年龄与体重不符,一般来说,以体重为标准。

发热制胜三板斧之一——物理降温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对医学知识也越来越了解,都知道孩子发热应该首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

那么如何进行物理降温呢?
老人可能会说“捂汗”。发热了,喝碗姜汤蒙头大睡,出一身大汗,这可能是我们很多人的共同经历。

捂汗到底好不好呢?
不好!发热了,最重要的是散热,中医讲究发汗,是让汗散发出来,把热带走,捂汗固然可以大量出汗,但都捂在被窝里,发散不出去,怎么能散热。

西医就更不建议捂汗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体内水分有限,捂汗后大量水分快速流失,可能会引起脱水,脱水对婴幼儿来说比发热还要严重,严重脱水可造成脏器功能衰竭。

不捂汗怎么办呢?

首先是多喝水、喝热水,同样可以达到出汗散热的目的,且同时补充了水分,不至于脱水。

有很多家长,孩子发热,一着急就要输液,认为这样好得快,殊不知,很多时候静脉输液之所以能够退热,不是因为抗生素的作用,而是因为机体摄入了大量水分的缘故。

但是,输液其实是一种与身体对着干的行为,因为小儿发热,很多时候是伤风感冒引起的,身体发热,就是要抵挡寒邪的入侵,这时把冰冷的液体注入体内,不但不能帮助人体祛除寒邪,反而大大加强了“敌人”的势力。

这就是输液后,孩子退热又反复发热的原因。

喝热水有很多好处,就算不发热我们也应该经常给孩子喝些温热的白开水。但是高热的孩子不适宜喝热水,可以喝温水。

洗热水澡也是一个很好的降温方法,尤其适合中热患者,也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或用温湿毛巾湿敷头部来降温,这样做可以促进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散热,从而达到退热的效果。

注意,不要用凉水和酒精。至于用冰袋冰敷头部,无论中医和西医都不建议这样做。

中医认为冰敷不利于体内寒邪的去除,反而会把寒气镇回去。

西医则认为冰敷头部收效不大,反而会使毛细血管收缩而加重病情。

发热制胜三板斧之二——推拿按摩

无论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治疗原则不外乎“热者寒之”。要做到这一点,用药治疗当然可以,但是普通老百姓不具备中医专业知识,很难做到对证下药,如果吃错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延误病情。

但是推拿按摩就不同,不仅专业医师可以操作,家长在家也可以给孩子推推按按,孩子没有痛苦,还很舒服,也有助于退热。

清肺经,宣散肺卫,清肺热;
平肝经,清热除烦,定惊;
清天河水、水底捞月,清热效果显著;
推天柱骨,遏制火势;
推箕门、摩涌泉,退热滋阴,固护阴液。

一套操作下来,清热泻火,养阴存津,一般的发热都适合。

另外,对于高热无汗的大孩子,还可以刮痧,刮痧手法比较重,但清泻作用非常强。

可以用刮痧板蘸凉水或植物油,刮孩子的前额、前胸、腹股沟、脊柱、肘窝、窝等部位,手法要快。

发热制胜三板斧之三——饮食调理

对于发热的孩子来说,无论是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还是推拿按摩,都离不开饮食的配合。

发热时,孩子往往没有胃口,但不能因此而任由孩子不吃饭,相反,还应该鼓励孩子吃饭。

吃饱了才有力气和疾病斗争!发热时孩子的饮食应该清淡、易消化、有营养,虽然要鼓励孩子进食,但也不能由着他吃。

这个时候孩子的脾胃功能较弱,辛辣、油炸、粗糙,以及过热和过冷的食物都不适合食用。

多进食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保证排便,这不仅对退热十分重要,甚至是许多疾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发热了,有没有什么食疗秘方。

其实,发热不是病,而是症,要彻底退热,还得从根本上治病,没有一个食疗方子是包治百病的,也就没有一个食疗方子能治所有的发热。

食疗只用食物,不必用药,即使家长不能正确辨证,给孩子吃下去,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下四个食疗处方供读者选用。

米粥:
将大米煮烂,做成稀粥,加入少许白糖。婴儿可以喝米汤,大孩子直接喝粥就可以了。米粥可以帮孩子补充水分,也非常容易消化吸收。

绿豆汤:
夏天可以将绿豆煮烂,做成绿豆汤,加入适量冰糖。夏季发热,多为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所致,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祛暑的功效,做成绿豆汤既能补充水分,又利于毒素排泄,可以用于辅助退热。

鸡蛋羹:
鸡蛋打匀,加适量温水蒸熟后食用。前文说发热小儿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有营养,鸡蛋羹就能满足这些要求,可以补充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素,并且比炒鸡蛋更清淡,比煮鸡蛋更容易消化吸收。

鲜榨果汁:
各种新鲜水果做成的果汁孩子都爱喝,不仅能补充水分,还各具功效。比如,西瓜汁能清热、解暑、利尿,鲜梨汁能清热、润肺、止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