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哮喘

 经方人生 2023-02-04 发布于四川

1、喘息型支气管炎
倪某,男,5岁。1980年1月15日初诊。患儿母亲代述,12日晚8时许,因看露天电影受凉后,突然喘鸣、咳嗽,伴有少许清稀痰,13日上午8时小儿科就医,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炎”、给予氨茶碱、青链霉素治疗,3天来未见明显好转,故前来中医科就诊。检查:患儿体质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尤以左肺最为明显,伴有散在的干啰音。投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复诊:服2剂后,喘息完全止;又投小建中汤合小柴胡汤4剂,以善其后。追踪近1年未发作。
2.外源性哮喘
李某,男,8岁。1976年7月15日初诊。患者于3天前吃油炸对虾后,约半时许,突然胸部发紧,继而喘鸣,张口抬肩呈持续哮喘状态。立即去工厂卫生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得以缓解。但几天来仍不断发作,虽用些西药,也未完全缓解,故前来中医科就诊。检查:呈哮喘状态,舌质淡,脉弦;两肺布满哮鸣音,心音钝,律整。投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合香苏散(其中用鲜苏叶180克,捣汁,滤去渣,与汤液兑服)。复诊:服药3剂后,哮喘完全缓解,叮嘱以后不要吃虾类。追踪1年未复发。
来源  《陈宝田教授经方临床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