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晓波大转身:中国多了一位三流商人,少了一位一流商业作家

 平头哥68 2023-02-04 发布于北京

尽管喜欢被定义为“财经写作者”,但不可否认,吴晓波已经离这个身份越来越远。

曾经,大家对吴晓波印象最深的是《大败局》与《激荡三十年》。现在大家对其印象最深的是《吴晓波频道》,以及在《吴晓波频道》视频节目里蹩脚的段子与违和的镜头感。

在已经过百万粉丝的《吴晓波频道》公众号里,我们却再难找出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

一流商业作家吴晓波

1990年,吴晓波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进入新华社浙江分社开启商业记者生涯。他还有一位知名同学,名为秦朔,先后任政经杂志《南风窗》和财经日报《第一财经》的总编。

“我幻想成为一名李普曼式的记者,在一个动荡转型的大时代,用自己的思考传递出最理性的声音。”这曾是吴晓波的新闻理想。

吴晓波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三十岁之前从来不考虑钱的问题,专心做记者;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开始进行个人的原始积累,完成个人的写作计划;四十岁则准备退休。”

1998年,吴晓波正好30岁,按照人生规划,他如约开始写书生涯。这时的吴晓波,已经不再青涩,通过从事商业记者的机会,吴晓波与中国众多企业家进行过深入交谈,他对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向以及当代企业所面临的痛点,有非常深刻的认识。这为他接下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吴晓波最初的作品鲜为人知。但随着2001年的《大败局》、2007年的《激荡三十年》、2008年的《大败局2》,再到2009年的《跌荡一百年》等畅销书籍的出版,吴晓波被商业界广为知晓,也开始被誉为中国最出色的商业作家。

此后,吴晓波又写了《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为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经济演进梳理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从萌发写作企业史的念头,到《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浩瀚工程的完成,吴晓波花费了近十年时间。

从微观走向中观,从关注企业家命运到关注制度跌荡;从微观走向宏观,从探讨企业兴衰背后的人治到商业发展历程的法制建设。吴晓波一直在进步,写作格局在不断扩大,商业洞见也在不断升华。

就在大家期待吴晓波接下来的新作时,却突然发现这位一流的商业作家已经不见踪影。

三流商人吴晓波

距最后的力作《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已经过去三年,一直保持高产的吴晓波却再也没有一部完整的财经作品呈现。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这是吴晓波在十年前为《激荡三十年》所作的题记。也预示着吴晓波不只是甘于做一个观察者,他渴望登上正式的商业舞台。

凭借对商业的判断,吴晓波很早就显露商业才能。1998年,千岛湖有一批岛屿对外出租50年的租赁权。时年30岁的吴晓波租下其中的一个小岛,一次性付款,成了岛主。千岛湖共有1078个岛屿,吴晓波买下的是其中一个面积140多亩的半岛。后来,岛屿的出租价格开始暴涨,不少岛屿的估价已在数千万元。

买下千岛湖的小岛,如果只是吴晓波还在专心写作时的“无心插柳”,如今吴晓波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人。吴晓波及其旗下公司陆续跨入包括图书出版、新媒体运营、传统农业、定制酒等不同领域。近年来,吴晓波又把视线投向了新媒体和科技类企业,扮演起风险投资人的角色。

2005年,吴晓波打造了民营财经畅销书品牌“蓝狮子”。

2014年5月8日,吴晓波在微信平台推出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并基于“吴晓波频道”开始激进的商业化变现。除了文章中插入商业广告,并开始嫁接电商销售,推出一系列杂乱的商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